
天氣太熱,喝冰涼涼帶泡泡的水,總比喝白水舒服解渴得多。這幾年除了可樂之外,還出現了氣泡水、蘇打水等差不多的產品。
問題來了:它們有什么不同?是健康飲料嗎?
有什么區別?
按照《國家標準碳酸飲料(汽水)GB/T 10792-2008》,碳酸飲料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充入二氧化碳的飲料,但不包括發酵帶來的二氧化碳的飲料。
這么來說,氣泡水、碳酸水,以及部分蘇打水,其實本質上是一個東西,那它們的差別是什么呢?
氣泡水,顧名思義,就是加了有氣泡的水(廢話)。根據水里的氣泡的來源,氣泡水可分為天然的氣泡和人工的氣泡。
永凍層的冰塊在外力的擠壓下,水源會天然含汽。在取水的時候,人們會先將水和氣泡進行人工分離,經過凈化處理之后,再把氣泡人工壓回去。這種氣泡水比較少見,通常也更貴。
人工氣泡水呢,就是在高壓下把二氧化碳氣體打入水中做成的。這是我們大多數時候見到的氣泡水、碳酸水。



蘇打水,就是加了小蘇打(碳酸氫鈉)的水,會給水帶來一些不一樣的風味。有些蘇打水是有氣泡的,有些沒有。
很多氣泡水、蘇打水,會宣稱自己是“弱堿性”,堿性水更健康嗎?似乎這是一個健康的標志,實則不然。
首先,我們喝的水,其實大部分是酸性的。有研究對100種世界知名礦泉水進行分析后,發現大約40%的礦泉水,pH值都在7.0以下,也就是酸性的;中性和堿性的礦泉水都占30%。我們喝了這么多年酸性水,不也都好好的?
另外,水的酸堿度對人體影響很小很小。水的弱堿性,來自于礦物質,比如碳酸鹽、偏硅酸鹽等,但這畢竟是一瓶水,礦物質占比非常非常小,跟你每天吃的肉蛋蔬果含有的宏量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比,就是九牛一毛、九百牛一毛。
最后,就算水是堿性,就算它“很堿”,也并不會更健康。有人說堿性體質更健康,酸性體質容易得病——這個理論在2018年就被確認為偽科學,創始人被罰了1.05億美元呢。
人體是一個非常精密的緩沖系統,身體各個部分的酸堿性不同,才能保持你好好活著,比如胃酸得是強酸性的,腸道里的環境是堿性的——甭管你什么弱酸強堿的水,到了胃里統統變成酸性的,之后到腸道又變成堿性的。
所以,氣泡水、蘇打水的包裝上,寫了“本水呈弱堿性”,僅僅就是告訴你這個水是弱堿性而已,完全沒有更多的意義。
我們每天都要喝很多水,怎么喝水更健康呢?
首先,不是喝得越多越好。普通成年人,每天喝水1500毫升到1700毫升就差不多了,大概就是三瓶瓶裝水的樣子,水喝多了不僅沒必要,還可能引起水中毒,非常難受的。
喝水也要注意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尤其是對感覺開始遲鈍的老人,更要及時補充水分。
冰飲尤其要注意。冷藏的、冰鎮的飲料,一般都比胃內溫度低20攝氏度到30攝氏度,大量進入消化系統的話,會引起血管收縮、粘膜缺血,讓腸胃不舒服,還可能頭疼、腹瀉,甚至心臟驟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