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施漫
用科學拆解“奇怪”,用知識解釋“神奇”。奇奇怪怪研究所,帶你用科學的知識探索生活,點燃學習熱情,喚醒內驅力,原來知識這么有意思!
近期有小伙伴跟我分享,自己進入青春期之后總是會莫名其妙感到十分煩躁,經常難受得控制不住自己,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有什么辦法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奇怪的情緒像燒焦飯的濃煙,無孔不入,讓我們陷入情緒的低潮之中,又像是突然來的濕漉漉的雨,來去無蹤,讓人被低氣壓包裹著。
當情緒來臨時,有的人可能會想哭,有的人想要大吃一頓,有的人注意力變得不集中,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是身體給我們的提示。從生理學的角度看,情緒就是大腦給我們發出的一個信號,而上面那些行為是根據身體所發出的信號來提示我們:你好像遇到事情啦,快想想辦法吧!于是我們就順著小情緒去回溯近期的生活,可能是跟朋友吵架了,也可能是考差了,又或者是對于未來的焦慮。
有時候我們找到原因后很快就調整過來了,但有時候也會陷入思維怪圈,越想越覺得難過、糾結,找不到出口,所以就會變得坐立不安和感到失控。其實我們的大腦在接收到信息時,并不像機器一樣機械地復制、粘貼,而是會同時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這是因為人在進化過程中,天性就會對負面的信息更加敏感,會把一些負面的細節放大,從而驅動自身去處理它。
所以我們在調整情緒的過程中也總是會下意識地把負面情緒放大,甚至會掉進以偏概全的情緒漩渦中。那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將自己拉出這個奇怪的漩渦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它。我們常常說“拒絕負能量”,但它本來就是我們正常的心理變化,無論是否拒絕都真實存在著。
大多數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難受,心情變壞,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發現自己沒辦法掌控住某一件事情,對未知的事情充滿了恐懼和焦慮。但生活本來就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人生模式設置成“完全手動控制模式”,就會出現一種情況: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我能力不夠。這樣我們就會一直處于焦慮狀態。
如果我們能夠稍微改變一下心態,允許自己的生活有無法控制的部分,讓自己松弛一些。從“我希望每一件事都按預期完成”調整為“這個事情我能預見80%就好”——心理預期降低了,壓力和焦慮自然也就小了。
最后,越是覺得充滿負能量時,越是要保持放松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因為當我們覺得身處低谷時,前方就是高處和光明,無論往哪個方向都會是向上的方向。
希望這些小技巧在任何大家覺得沮喪、抑郁,或者感到生活失去控制的時候,能夠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