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楠
摘要:為提升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訓練的效率、質量及安全性,以當前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訓練中發(fā)現(xiàn)的安全問題為著力點,制定對應的優(yōu)化對策,以期在解決相關安全問題的同時,推動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訓練工作的穩(wěn)定開展,保障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訓練;安全問題;對策
要提升消防救援隊伍的水域救援水平,有必要加強水域救援安全訓練,分析訓練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總結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整合各項資源,制定訓練方案,彌補以往方案中的不足,并須觀察各項訓練對策在實際應用中的實效,穩(wěn)步提升消防救援隊伍的整體實力,使其能夠適應各種水域下不同類型的水域救援任務,既能保障自身安全,又能保障群眾安全。
1 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訓練安全問題分析
1.1? 環(huán)境引發(fā)的安全問題
部分人工水域雖然水面風平浪靜,但水下暗潮涌動,且部分水域下方存在暗網(wǎng)、暗礁、暗流,若是在正式救援訓練開始前未進行全面、細致的偵查,可能會忽略掉部分危險因素,并使消防救援人員在訓練中出現(xiàn)不必要的傷亡。
1.2? 對相關設備、技術了解較少
水域消防救援設備設施類型較多,雖然消防救援人員在參與培訓前可能會提前了解,但是也會接觸到很多新的設備設施,可能會因對這些設備設施、訓練技術的不了解,使得其在關鍵時刻難以發(fā)揮出相關設備的具體性能,難以配合其他消防救援人員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引發(fā)安全問題[1]。
1.3? 體能引發(fā)的安全問題
水域救援對消防救援人員的體能要求較高,在日常訓練時,消防救援人員除了參與一些技術訓練,還需參與體能訓練,以此來保證自身身體機能合格,在關鍵時刻有余力處理好各項事務。目前,各個地區(qū)的消防訓練多是以技能訓練為主、體能訓練為輔,在訓練時間分配上有待優(yōu)化,且體能訓練多針對的是陸上救援,基本上不會涉及水域救援,可能會使消防救援人員在水域訓練中因體能不足而引發(fā)一些安全問題。
1.4? 應急能力有待提升
水域救援訓練中,消防救援人員需要面對水中更加復雜的情勢,且很多地區(qū)的消防救援隊伍在水域救援訓練方面積累的經(jīng)驗較少,對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應對能力不足,不能通過一些細節(jié)的表象判斷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從而使得相關安全問題變得更加嚴重[2]。
2 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訓練優(yōu)化對策
2.1?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針對水域救援訓練中因環(huán)境引發(fā)的安全問題,可從以下方面落實前期準備工作:
水域勘察。①選擇在轄區(qū)人流較少、水域面積較大、有孤島的區(qū)域展開訓練,便于后續(xù)各項訓練項目的展開,對水域情況進行細致勘察,了解水中有無水流力、水流危險區(qū)域、河道中障礙物、突出的礁石及斷層、低水溫、洪水等危險因素。②條件允許時,可通過無人機遙感技術實現(xiàn)對水域的大范圍調查,制定水域訓練方案。③對水域水溫、水流力量、水流速度等進行精準計算,并需探析水域河道寬度、深度等[3]。
裝備檢查。穿著水域專用救援服,配備完整的防護設備,包括水域救援頭盔、拖曳式救生衣、水域救援服、水域救援手套、水域救援靴以及高音哨、割繩刀、牛尾繩、拋繩包。主要用于水域救援時對身體軀干、頸部、手臂和腿部提供保護,防止水域低溫導致救援人員出現(xiàn)疲勞、抽筋、失溫等問題。
安全哨布置。在水域救援訓練區(qū)域布置多個安全哨,對水域訓練區(qū)域的情況展開全程觀察,對所有進入水域訓練的舟艇、器材等進行逐一檢查,以此來避免出現(xiàn)安全問題[4]。
2.2? 訓練安排
在參與訓練時,要求培訓教練布置好各個方面的事務,提升消防救援人員對此次訓練各個方面的了解,以此來消除安全隱患。包括以下要點:
功能講解。詳細講解水域救援服的結構組成、應用功能、維護保養(yǎng)、注意事項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識,結合培訓和實操的經(jīng)歷,詳細講解橡皮艇的駕駛要求和注意事項,并全程跟班作業(yè)。
訓練前演練。在下水前,將消防救援人員分為若干個小組,先在陸地上演練各種救援技術,包括岸上救援技術、舟艇救援技術、入水救援技術、水域繩索系統(tǒng)救援技術等,若是時間允許,還可安排散射、拋物、翻覆、舟艇聯(lián)用登高等細項科目的訓練,強化駕馭復雜水域救援本領,切實做到“人人過關”“技能滿點”。
專業(yè)指導隊伍配備。為保證訓練質量和確保絕對安全,支隊滅火科派人員全程進行指導,嚴格遵守“六條紅線”“水域救援五個絕不允許”等安全規(guī)定。訓練前的布置與演練,可使部分消防救援人員努力克服對開放性水域的恐懼心理,積極學習和掌握水域救援進攻式泳姿的動作要領[5]。
體能訓練。水域救援對消防救援人員的體能有更高的要求,故而需優(yōu)化體能訓練項目、機制,提升消防救援人員在水域中的作戰(zhàn)能力,可從以下方面出發(fā):①精選體能訓練項目。可選擇水域情勢比較簡單的區(qū)域,組織消防救援人員開展100m自由泳、200m蛙泳、1000m混合泳等基礎性項目訓練,強化水域救援體能技術要領,全面熟悉水域救援技能,為復雜水域環(huán)境訓練、救援奠定堅實基礎。②完善體能訓練模式。聘請游泳館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練員按照理論講解、岸上動作練習、水上輔助練習的方式教學,從水中耐力訓練、水中換氣、肢體動作等科目入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確保實效;針對首次下水的消防救援人員展開一對一私教,悉心教導,糾正動作,既抓基礎也抓成效,協(xié)助消防救援人員解決其在水域救援訓練中面對的各項難題,提升訓練實效。
2.3? 提升水域救援訓練中的安全應對能力
提升水域救援訓練中的安全應對能力,可從以下方面出發(fā):
信息化應對手段。引入信息化設備,布置在上游區(qū)域,及時掌握水情變化,在出現(xiàn)與以往水情相差較大的情況時,及時發(fā)布對應的預警信息,提示指揮中心迅速終止消防訓練,組織對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狀況加以處理,在下游部署完整的機動救援力量,比如配備先進的救援設施,布置水面攔截網(wǎng),若是訓練人員從上游被沖下可以及時攔截;要求上下游救援人員時刻保持信息暢通,按照指揮中心命令開展救援工作,嚴禁隨意單獨行動[6]。
不同水域消防訓練方案制定。消防救援機構在參與各項水域救援時,可能會面臨不同的情況,有必要根據(jù)不同的水域情況展開針對性訓練,如此才能提升消防救援人員在不同水域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提高其安全應對能力。①靜水救援訓練。引入“理論輔導、現(xiàn)地教學、實操訓練、考核驗收”模式組織消防救援人員參與水域救援訓練周活動,按照固定的流程、規(guī)范完成靜水救援訓練任務。②靈活利用現(xiàn)場環(huán)境,隨機拋出救援難題,從難設置救援場景,模擬落水人員營救、轉移被困群眾、人員溺水打撈等多種場景,依托現(xiàn)有裝備、科學編組、規(guī)范流程,逐步形成一整套多科目融合的水域救援實用戰(zhàn)術和方案。
安全應對技術訓練。只有針對消防訓練中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執(zhí)行對應的安全技術訓練,才可確保消防救援人員在面對相關的問題時能夠做出最正確的反應。安全應對技術訓練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確保式游泳和防衛(wèi)式游泳技能訓練。該項技能訓練,主要適用于急流中漂流,讓參與訓練的消防救援人員能夠最大限度節(jié)省體力,從而避免因體力不足陷入險境,具體方法為:以確保仰漂姿勢,保持目視下游、頭朝上游,伸直雙腿,漂浮在水面上,放松身體順流而下,若在漂流中遭遇障礙物,雙腳接觸對其加以抵擋再順流而下,若是需要減緩流速、更改漂流方向,可選擇防衛(wèi)式游泳。②拋繩救援。該種救援方式主要是用于營救處于緊急狀況下的隊友,適用于溺者意識還清醒時,且離岸邊20m以內,若是第一次拋繩,溺者未拉到繩包,可注視溺者,并跟隨向下游跑動,快速收繩并將繩索交回慣用手,依序繞于手掌,再次快速拋擲接近溺者處。當溺水者抓到繩袋或繩索后,救援人員再順流鐘擺帶回。③水面障礙物脫困。利用水面障礙物在水域險境下脫困,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翻越橫木:在湍急的河流中漂流時,若是前方有障礙物,需要從障礙物上方翻過去,避免下方出現(xiàn)不可知的危險;腳蹬橫木橫移:遭遇障礙物時,直接腳蹬障礙物完成橫移,找到安全水流通過障礙物;抱住橫木后挺身蹬橫木橫移:在湍急河流中遇到障礙物后,緊緊抱住橫木,利用自身腰腹力量腳蹬橫木,橫移到安全區(qū)域[7]。
2.4? 強化水域救援訓練安全制度建設
規(guī)范的安全制度是確保水域救援訓練安全的基礎與前提,需消防救援機構總結當前水域訓練中可能面臨的危險因素,推動安全制度建設,保障整個救援訓練過程的安全性。
搭建并完善水域救援訓練審批、監(jiān)管制度。主要包括:①訓練前審批制度。審批制度主要針對的是訓練場地搭建,確保水域訓練基地按照規(guī)范流程建設,既與實際的水域環(huán)境一致,又不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需消防救援機構相關負責人對整個訓練基地的建設過程加以把握,并對最后的竣工效果加以驗收,為消防救援人員提供一個更合理的訓練場地。②水上救援隊外出訓練報備制度,包括訓練負責人、教練、參與人員、出動裝備、具體時間、地點等,確保指揮中心對此訓練任務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便于在出現(xiàn)相關安全問題時,及時協(xié)調救援力量參與營救。③訓練中督導制度。要求在水域救援訓練中嚴格遵守“消防救援隊伍抗洪搶險行動要點”“水域救援八項硬性規(guī)定”“五個絕不允許”等,規(guī)范整個訓練過程;嚴禁安排水性不好、不會游泳的消防救援人員進行水下勘察、入水訓練。④訓練后總結制度。總結水域救援訓練中出現(xiàn)的不足之處,針對可規(guī)避但已經(jīng)發(fā)生的安全問題,分析其出現(xiàn)的原因,制定應對方案,避免在后續(xù)的消防訓練、實踐任務中再次發(fā)生同種類型的問題。
人員安全管理任務。①人員配備制度。要求參與實訓的人員有授課教官2名,最好是按照教官:學員=1:4的比例,參訓學員以4人為一個救援團隊,其中1名指揮員、1名安全員、2名救援人員。②規(guī)范人員實訓流程。為最大程度保障人員訓練安全,需規(guī)范人員實訓流程,確保人員按照下達任務、訓練科目下達、戰(zhàn)斗展開、間接救援、直接救援、實訓結束的流程完成實訓任務,各個環(huán)節(jié)皆須確定對應的負責人對該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安全負責,避免出現(xiàn)安全問題,提升水域救援訓練實效。
2.5? 提升訓練標準
消防救援隊伍在參與實際水域救援任務時會面臨更加復雜的情形,故而在日常水域救援訓練時,需適當提升標準,如此才能讓消防救援隊伍更有底氣參與到相關救援任務中。①堅持把環(huán)境設險、把情況設全、把標準拔高,按照“先個人、再班組、后編成”的方式,從消防救援隊伍中分批次挑選業(yè)務骨干分別進行急流橫渡與救生、活餌救援、翻船自救、IRB(動力救生艇)基本操作、IRB急流操作、IRB救援等10多個科目的訓練,記錄累計訓練操作時間,確保訓練量達標。②圍繞水域救援實戰(zhàn)需要,分別在寬闊平流水域和激流水域設置訓練場地,真實模擬水域事故和洪澇災害現(xiàn)場,開展“岸上、水中、舟艇、繩索系統(tǒng)”4大類水域救援訓練,以近似實戰(zhàn)場景訓練隊伍,錘煉參訓人員水域救援實戰(zhàn)能力。③預設救援場景,考驗消防救援隊伍的實際水域救援水平。該種訓練方式能夠讓消防救援隊伍提前熟悉各種救援環(huán)境,進而提升消防救援人員的應急能力,使其能夠在面臨相似的情況時做出最佳反應。④在實際救援時,消防救援隊伍還可能會遇到裝備破損等情況,故而,在訓練時還需培訓其該方面的技能,比如橡皮艇操作使用及維護保養(yǎng),手抬泵、浮艇泵操作使用及緊急維修,個人水域防護裝備使用及水域救援技術等,讓消防救援人員在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夠快速維修,并在最短時間內投入救援任務中。⑤在完成每次的救援訓練后,要求指揮人員、消防救援人員等做好后續(xù)的總結工作,并將訓練中所得反饋到實際救援任務中,提升救援效率。
3 結語
本文就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訓練安全問題與對策展開了論述與分析,建議從訓練安排、體能訓練優(yōu)化等多個方面落實對應的水域救援訓練工作,為消防救援隊伍提供更好的訓練環(huán)境,使其能夠適應多種情況下的救援任務,增強救援實力,并可將訓練所得應用到實際救援中,最大程度保障自身與民眾的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楊國宏.浙江省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能力建設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12):1742-1745.
[2]陳文彪,楊凱文.錘煉水域救援真本領消防員勇闖鷹落峽——張掖市森林消防支隊水域救援訓練剪影[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7):32-33.
[3]戴文亮.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訓練安全形勢與對策[J].中國應急救援,2022(1):8-13.
[4]尚晶晶,郝倩.鍛造水上救援“尖兵”——全國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培訓側記[J].中國消防,2021(5):28-32.
[5]蔡俊鵬,朱以濤,欒方.立足新定位擔當新使命湖北消防救援總隊組建國家水域救援專業(yè)隊[J].湖北畫報,2019(2):20-21.
[6]邢曼華,劉穎嫌,趙慶航.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區(qū)域性水域救援培訓圓滿收官[J].消防界(電子版),2021,7(9):9.
[7]劉晉軍,李隆.城市水域救援對消防員特殊體能需求分析及對策研究——以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為背景[J].運動-休閑:大眾體育,2022(1):37-39.
Safe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rescue training for fire and rescue teams
Sun Weinan
(Chengde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Hebei Chengde 067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quality and safety of fire and rescue team water rescue training,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safety problems found in the current fire and rescue team water rescue training, and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It is hoped that while solving relevant safety problems,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fire and rescue team water rescue training will be promote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ire and rescue personal life.
Keywords: fire and rescue team; water rescue training; safe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