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煌 汪美霞
(1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000)(2 珠山區實驗學校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隨著古代中國和西方海上“陶瓷之路”的開辟,相距萬里的中國與西方通過陶瓷這一載體聯系在了一起。外銷瓷上的中外文化元素,就是這種交流與融合的典型體現。景德鎮的先輩們借鑒中外文化元素,在陶瓷載體上呈現出了全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向世界輸出了中國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國人了解了西方文化。景德鎮外銷瓷的構圖中塑造了豐富多彩的各類人物形象,既有中國古代文學和戲劇作品中的人物、社會生活中的人物,也有西方宗教和政治人物,甚至還有中西融合的人物。這些人物形象承載文化,代表價值追求,反映社會生活。景德鎮外銷瓷的這些創作元素對現階段的陶瓷創作有極大的借鑒意義,對當代的外銷瓷文化保護也有著重大意義。對這些人物形象來源的文化研究有利于我們了解中外古代文化和社會生活、瓷器貿易背景,也有利于為當代的陶瓷創作打開思路,提供創作源泉。時值景德鎮陶瓷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際,我們很有必要把景德鎮的先輩們以人物形象的方式向世界輸出了哪些文化元素,帶來了什么樣的文化影響力加以歸納總結并加以借鑒。
首先是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戲劇中的人物?!端疂G》《西廂記》等是中國古代文學、戲劇作品之集大成者。其中的人物常被工匠想象并描繪在外銷瓷上。例如說,法國吉美博物館所收藏的康熙五彩盤上就繪了三個水滸人物,宋清、阮小二和混江龍。在《水滸》里,宋江之弟宋清做人低調,代表著隱忍?!傲⒌靥珰q”阮小二武藝高強,多次率領水軍大破高俅的進攻,代表勇敢和忠義。混江龍李俊懂得急流勇退,代表著智慧。該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讓世界了解中國人的文化追求?,F存于英國V&A 博物館的道光五彩水滸故事花瓶,瓶身繪制的是梁山大本營,及大量的水滸英雄人物。外銷瓷上出現中國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和故事,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學故事深入人心,也將中國的英雄形象傳播到國外。我國的古典戲劇《西廂記》講述了張生與崔鶯鶯之間的愛情故事,其中的人物也是早期外銷瓷上???。比利時華裔收藏家吳培的古洋齋收藏的雍正粉彩西廂記人物盤和乾隆青花西廂記人物盤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元雜劇的代表之作《西廂記》影響了眾多民眾,甚至清代的順治帝也酷愛該劇,因此《西廂記》對愛情題材的陶瓷作品有著很大的影響。外銷瓷上的人物故事中,《西廂記》占比很大,體現了中國人對忠貞愛情的追求。
其次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人物。這里的社會生活包括宮廷生活、官員文人生活和普通民間生活。在古洋齋藏品里有一個雍正青花粉彩宮廷樂師瓷盤,該盤中心位置繪有五位中國古代女性樂師手持不同樂器演奏的畫面。她們服飾艷麗華貴,動作優雅飄逸,極具古代宮廷女子的特征。古洋齋藏品里還有一個雍正粉彩庭院人物大盤。盤心繪有3位官員欣賞四位女騎手騎馬表演的畫面。畫中的官員身著褐紅綠袍服,高居樓臺俯瞰四女策馬奔騰,將官員的庭院生活展現得惟妙惟肖。在中國古代社會科舉制度是最重要的官員選聘制度,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科舉題材的人物也在外銷瓷中得到了展現?!敖套诱酃稹本褪潜容^典型的畫面。畫面周圍繪有侍女和裝飾樹枝,畫中繪有母親摘一枝桂花遞給一孩童的圖樣,寓意就是預祝來日高中狀元。另外,孩童手捧喜鵲奔向手持書卷的牧牛老者的古洋齋雍正粉彩盤,也是這一題材的作品,寓意是“喜從天降”,突獲高中喜訊。明代故事“三娘教子”也是外銷瓷的創作人物題材之一,三娘丈夫薛衍衣錦還鄉,兒子綺哥高中狀元歸來的畫面讓人心生向往,其背后的故事體現了三娘對丈夫的忠,對兒子的嚴與慈,讓中國的故事在世界唱響。平民生活的場景在外銷瓷上也有大量表現。乾隆粉彩童子鬧春圖繪有40位人物,有的在敲鑼、打鼓、吹奏、舞獅,有的提燈、賞燈等,把元宵節的歡樂祥和氣氛展現得淋漓盡致。雍正粉彩采桑養蠶紋盤繪有女子采摘桑頁養蠶的畫面,正是記錄了桑農蠶農勞作場景,讓中國的絲綢之名更加響亮。
最后是中國神話和傳說故事中的人物。據傳秦穆公之女弄玉擅長吹笙,后與擅長吹簫的年輕人蕭史結為夫妻,兩人苦練音律,終于憑蕭聲引來鳳凰,最后夫妻雙雙騎龍乘鳳飛升。這就是吹簫引鳳的神話傳說。古洋齋的藏品雍正粉彩吹簫引鳳紋盤把這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介紹到了西方。中國二十四孝故事很多都有傳說成分。其中的楊香打虎救父講述了中國奇女子楊香不畏猛虎,勇救父親的故事。收藏在法國卡納克·杰博物館的雍正五彩蓋罐描繪的就是這一故事,將中國人崇尚的孝和勇傳遞到了歐洲。
國外的宗教人物是各類訂制瓷上常用元素。德國的神學家、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是西方宗教界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反對宗教界的貪污腐敗,以錢贖罪,主張靠信仰釋罪,因而為羅馬教會所不容,但卻贏得了民眾的支持。他由天使童子陪伴,吉鳥相隨認真講學的形象多次出現在了乾隆年間外銷的青花大瓷盤中。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主神宙斯坐在在鷹背上,身纏龍形動物,手握雷電維持秩序的形象也曾出現在乾隆年間外銷的墨彩大罐上。
訂制瓷上另一個常用人物元素是政治生活中的人物。如1690年8月發生在荷蘭的“鹿特丹起義”是西方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反壓迫,對抗不公的政治事件。該起義的場景原來通??坍嬙谖鞣降你y器上面。隨著訂制瓷業務的到來,該圖樣也出現在了景德鎮畫工的瓷器上??滴跄觊g的一些青花盤上就復現了憤怒的鹿特丹民眾爬上房頂,砸墻、推倒法院大樓的情景。
18世紀中期,隨著西方對中國瓷器的追捧和大量訂制瓷的到來,讓聰明的景德鎮畫工們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他們在尊重歐洲人審美觀習慣的前提下,在人物繪畫加入了很多中國元素,讓西方需求和審美和中國特色完美融合,既宣傳了中國人的價值追求,滿足了西方人對古老神秘的東方大國的獵奇心理,又繁榮了景德鎮的陶瓷生產,使得景德鎮瓷器產品在西方極為暢銷。比方說,外銷的康熙年間青花瓷盤就曾繪有樂師奏樂圖。但有意思的是,畫中人物有的穿著外國服飾卻長著中國人臉,吹奏的還是中國的傳統樂器長笛和琵琶,具有典型的中國山水人物特征,折射的還是中式的文人雅士以樂交友的意境。乾隆五彩歐洲婦人瓷塑中的婦人身著西方女子的服飾,頭上戴著的卻是古代中國人的帽飾,但作品仍然流暢自然,毫無違和之感??滴跷宀嗜宋锎伤艿袼艿氖且粚Ρ橇焊?、皮膚白皙、頭發金黃的歐洲男女,身上穿著中國明清時期的服裝,也體現了中外風格的和諧相融。有的外銷瓷把中式畫風中的人物與西方紋章瓷風格結合在一起。乾隆年間的一些青花瓷盤四周裝飾有來自西方的獅子、徽章等元素,中間繪的卻是中式人物牧牛嬉戲圖,畫中女子持竹枝騎坐牛背,男子握繩牽牛前行,表達了典型的中式田園生活意境。
外銷瓷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文化產物,是文化的載體。這些人物形象的出現不僅體現了文化的交融和適應,也體現了貿易背景的變化,對指引當前背景下的瓷業生產和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互動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明代開放海禁前,宋、元時期雖有部分瓷器經漳州沿海一帶或經陸上絲綢之路外流,但流入歐洲的瓷器相對較少。這些瓷器為西方世界所追捧,引發了西方貴族中的“中國瓷器熱”。當時,西方對中國瓷器的仿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相對于中國來說屬于典型的人無我有階段。這個時期景德鎮銷往國外的瓷器上體現的是純純的中國風。畫風、畫境、畫中人物以及瓷器的造型和尺寸全是中式的。中國古代文學、戲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直接出現在外銷瓷上。很顯然,這些瓷器不會全部適應西方人的審美,甚至其用途也不能適應西方人的生活需求,但依然暢銷。
現代的瓷業生產很有必要強調產品的唯一性和獨創性,在充分了解市場之后應該全力創新。例如說功能創新,西方流行的銀器由于其不易碎的特點把實用性發揮得很好。我們可以想辦法加強瓷器的硬度讓瓷器更實用而又依舊白如玉,美如畫。產品的獨創性既能讓產品更暢銷,又能以物載文,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入發掘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崛起。
明代開放海禁之后到清代前期,西方所擁有的中國瓷器存量已經達到一定程度。與此同時德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瓷器仿制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仿制瓷的白度及釉色的精美度等方面仍然遠不如中國。西方市場對中國瓷器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個時期的歐洲商人們意識到了前期進口的中國瓷器很多都不符合歐洲人的審美習慣和生活需求,于是他們就想到了訂燒,自行出圖樣,設計造型,讓瓷器更具西方藝術風格。這時的外銷瓷出現了大量的西方宗教人物和政治人物形象。雖然這些瓷器上的飾紋和點綴仍然是具有中國風情的花鳥等,但這些外國人物形象的出現就是外銷瓷被動適應西方文化的證據。
當前出口瓷的生產在很多時候都很難保證唯一性和獨創性,那么陶瓷生產企業就要在文化適應性方面多做努力才能保證銷量。出口型陶瓷企業可以聯合成立協會,負責建立面向全球的文化追蹤機制,通過研究西方銀制品等藝術作品上的人物、器型、尺寸、紋飾來了解對方的文化禁忌和文化偏好,從而針對性地設計出我們自己的產品的文化意境。
在清朝中期,國外對中國瓷器的仿制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國外的一些瓷器品牌,如德國的梅森(MEISSEN)甚至打出了“白色黃金”的美譽。這一時期中國的瓷器在西方仍然暢銷離不開文化上的創新。中國人物搭配西方服飾,西方人物身著中式服裝的奇妙組合,再加上中式庭院、花鳥、意境的加持讓這時期的外銷瓷既能符合外國人的審美,又滿足了西方人的好奇和求知心理。更重要的是,以上元素的融合完美流暢,自然和諧。
現在的陶瓷作品創作者一定要加強中華傳統文化修養。出口產品的創作首先要多從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作品中提煉出人物形象,尋找創作元素和題材。同時還要從國外的宗教和文化藝術作品中吸收借鑒流行元素和典型人物形象。然后在設計中把兩者巧妙結合,從而創作出既適應西方審美又獨具中國文化特征的精美作品。
我國古代的外銷瓷的一件件作品就像一本本載著厚重歷史、濃郁文化和豐富經驗的書。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這些書都能對當代的陶瓷創作和文化傳播帶來啟發。古代文學、戲劇作品及社會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躍然瓷上,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文化,讓世人了解中國。國外宗教和政治生活中的人物出現在外銷瓷上,讓古老東方更加熟悉西方,讓瓷器更加暢銷,讓中國隨著瓷器之名響徹世界。中西人物形象融匯在外銷瓷上,展現了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互通和互動,使瓷器更靈動、典雅、更富吸引力。
不同歷史階段的外銷瓷上人物形象的變化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中國當代的外銷瓷要達到以器載文、影響世界的境界就要狠抓產品創新,做到人無我有;要想“瓷動世界”就要追蹤世界文化潮流,引入積極元素為我所用;要想獨步世界,文化創新和文化融合必不能少??偠灾?當代外銷瓷的生產要向中國傳統文化借力,融匯西方流行文化,走文化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