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獨特的建筑風格。近年來,在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國內鄉村民宿發展迅速,但以民宿創新改造設計為切入點的研究并不多,系統化的具有鄉土性的改造設計策略更是缺少。為了保護和傳承寶貴的建筑文化遺產,推動旅游業的發展,進行民宿創新改造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其亦是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創新改造設計的研究,探討了創新改造設計要點與策略,以期推動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改造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寧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廣西傳統建筑民宿改造創新設計研究”(2019XJ31)、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構建‘四位一體的專創教育融合模式研究”(2023JGB449)研究成果。
一、傳統村落與民宿概述
(一)傳統村落
傳統村落是指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可體現當地民俗風情、具有特色的代表性的村落。這些村落通常具有悠久的歷史,保留著傳統的建筑和文化特色,其中蘊含著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傳統村落中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風格、傳統的生產方式、豐富的民俗活動等,能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二)民宿
民宿是指由居民自行改造或運營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以住宿為主的設施,能給游客提供住宿、休閑、娛樂等服務。民宿通常是以家庭式經營為主,營造較為私密和親切的環境,與傳統酒店相比更加注重個性化、私密化、親近化與地域性。民宿能提供家庭式的住宿環境,提供更貼近當地文化的旅游體驗,以及與當地居民互動的機會。
二、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的現狀
廣西作為一個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地區,擁有許多傳統村落資源,發展了許多民宿項目。這些民宿多位于傳統村落中,結合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風格,為游客提供著獨特而真實的地域性體驗。在民宿休息時,游客可以欣賞到精美的傳統建筑,品嘗到當地美食,參與傳統的手工藝制作、民族民俗表演等活動。同時,民宿的經營也能帶動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村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質。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既承載著歷史和傳統,也具有旅游開發的潛力。傳統村落民宿的發展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既能保護文化遺產,又能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通過創新改造設計,民宿能更好地提供給游客與當地文化互動的機會,讓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風情和藝術形式。
然而,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也面臨一些挑戰,如基礎設施不完善、管理運營不規范、專業人才不充足等。因此,需進一步推動傳統村落民宿的發展,鼓勵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加強資源整合、品牌建設和專業化管理,以提升民宿的服務質量和水平,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為游客提供更好的體驗。
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缺乏基礎服務設施。廣西的一些傳統村落較為偏遠,交通、供水、電力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這給民宿的運營帶來了一定困難。補充完善民宿基礎設施與高質量的服務設施,能夠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
第二,缺乏專業化管理和相關人才的培養。傳統村落民宿的管理和運營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且特別需要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規劃方面的專業人才。但實際上,當地不少民宿經營者缺乏專業的管理經驗,故而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會直接影響民宿的運營和推廣,因此需要加強相關培訓和人才引進,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第三,傳統文化保護與商業化發展之間存在沖突。民宿的開發需要平衡傳統文化保護和商業利益,避免過度商業化對文化遺產造成破壞。在推動旅游發展的同時,需要平衡傳統文化保護和商業化開發之間的關系。過度商業化可能會導致傳統村落的原有特色和文化價值喪失,但如果沒有商業化開發,則民宿經營者可能無法增加經濟收入,所以要加強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意識,平衡商業利益與文化價值之間的關系。
第四,缺乏市場推廣與品牌建設。隨著越來越多的民宿進入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民宿需要通過提供獨特的體驗或提供特色的服務來與其他競爭對手區分開來。民宿經營者可以積極開展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與當地社區和其他相關機構建立合作,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主題民宿品牌,共同推動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的可持續發展。傳統村落民宿的有效推廣和品牌建設,能大幅提升知名度和競爭力。
三、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創新改造設計的意義
通過創新改造設計,傳統村落民宿可以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進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傳統村落作為文化遺產的代表,其特色和風格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民宿的創新改造設計旨在將傳統村落轉化為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機會。
(一)保護傳承文化遺產
將傳統村落民宿與現代化設施相結合,保留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展現其獨特魅力。尊重和保護傳統的建筑形式、結構和材料,進行修復和維護工作,保持原有的歷史氛圍和文化特色。可以將傳統建筑材料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保留原有的布局和裝飾細節,使民宿能夠與村落環境融為一體。在極大程度上尊重和保護傳統村落建筑和文化特色,有利于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
(二)提升鄉村旅游體驗
改善傳統村落民宿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主題民宿,可提升游客的居住體驗,增加游客的停留時間和消費意愿。通過創新改造設計,民宿能夠提供具有當地特色的獨特體驗,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和居住,從而推動旅游業發展。
(三)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通過創新改造設計,將傳統村落民宿打造成旅游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村落經濟的發展和就業機會的增加。民宿的發展不僅能為游客提供住宿服務,更重要的是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讓外出工作的青壯年重返家鄉,為家鄉服務,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放緩村落的空心化發展速度。
(四)彰顯傳統文化價值
通過創新改造設計,彰顯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文化的獨特魅力,增進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認知和了解。把民宿打造成為少數民族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可以將傳統村落與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相結合,推廣宣傳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這樣不僅能夠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而且能提升旅游吸引力,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社會融合和交流,進一步強化民族文化的價值。
四、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創新改造設計要點
(一)堅持保護,合理利用規劃空間
在改造設計中,應盡量保留村落的傳統建筑風格、材料和工藝,以保持村落的獨特歷史文脈;注重考慮流線、隔音、舒適度等因素,合理規劃房間和公共區域的布局,提供私密、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運用新技術、新材料,保留原有建筑的特色和風格,融入當地的民族元素,既能保護傳統文化,又能給游客帶來獨特的體驗。
(二)增加民宿文化體驗空間
在傳統民宿空間中增加文化體驗空間,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體驗項目,讓游客更好地了解和體驗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游客的參與感和互動體驗,促進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將民族文化和傳統元素融入民宿的設計中,例如從當地手工藝品、傳統服飾中提煉元素作為民宿室內空間的裝飾,設置文化體驗的區域,從而加深他們對當地文化的了解和認同。
(三)實現新舊融合與創新改造
將現代化設施和傳統元素相結合,創造具有獨特魅力的空間氛圍,滿足游客對于便利性和舒適性的需求。在保護傳統建筑的基礎上,將現代化設施和功能融入其中,如獨立衛生間、空調、智能家具等,以提升住宿體驗。同時,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氣候特點和風景資源進行設計和規劃,創造宜人的居住環境和景觀體驗,例如建造花園、露臺、庭院等,將自然景觀與建筑融為一體。
(四)貫徹低碳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設計中考慮環保因素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選擇節能環保材料,推廣循環利用和節能減排技術。考慮利用當地材料和可再生能源,設計環保的建筑結構和設備。例如使用傳統的竹木材料,利用太陽能或風能發電等,這不僅有利于節能減排,也有助于增強民宿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創新改造設計策略
創新改造設計是為了將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轉化為能夠吸引游客的民宿,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以下是具體策略。
(一)保留與修復傳統建筑
保留和修復傳統村落建筑,將其轉化為符合現代人生產生活需求的住宿設施,同時保持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韻味。運用新技術,加固房屋結構,完善其功能,修復傳統建筑的破損部分,新增符合現代人需求的設施設備,提高住宿舒適度和安全性,為游客提供具有當地特色的住宿體驗。
(二)引入現代設計元素
在保留傳統建筑風格的同時,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引入一些現代設計元素及軟裝配飾,包括室內裝飾、家具、設施等,使民宿更具現代感和舒適性。創造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獨特空間,充分展示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創新精神,增強傳統與現代緊密結合的住宿體驗。
(三)打造具有獨特地域性的客房
藝術設計的介入能夠使民宿客房具有地域特色展示作用,如裝飾以少數民族藝術元素的臥室、可實現傳統手工藝品展示的門廳等,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濃郁的文化氛圍。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打造具有獨特地域性的客房,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與獨特的地域文化感受。
(四)營造文化交流和體驗的公共空間
通過增加文化體驗的公共空間,給民宿經營者提供可以舉辦少數民族文化活動的場地,如在民宿公共空間場所舉辦民族音樂演出、手工藝制作體驗、傳統節日慶祝等活動。結合民宿與當地文化的特點,打造具有互動性和參與性的民宿公共活動空間,讓游客親身參與和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活動。
(五)將當地特色美食與產品融入民宿服務
在住宿體驗中,不僅要讓游客享受到極具地域特色的住宿體驗,同時要為其提供當地傳統美食。可舉辦一些當地特色美食與產品文化相關的活動,如農家樂體驗、蔬果采摘、小吃制作、農特產品銷售等活動,提升游客的住宿體驗。這樣不僅能推廣當地特色美食與產品,而且能讓住在民宿的游客體驗當地美食制作,提供少數民族傳統菜肴烹飪和獨特的飲食體驗,刺激游客的味蕾與購物欲,豐富游客的住宿體驗與特色民宿服務。
(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在民宿創新改造設計中融入生態環保概念,比如使用可再生能源設施、推行垃圾分類等,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將自然生態與民宿設計相結合,營造綠色、健康和環保的居住環境,推廣可持續發展理念,例如建立花園、種植有機蔬菜等。在設計和運營中注重環保,推廣低碳、節能和循環利用的理念,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七)增強村民與當地社區的合作
積極與當地村民、社區建立合作關系,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獲得更多的支持,共同推動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的發展,提升其影響力和可持續性。比如可以邀請當地的藝術家、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等村民代表,或者當地旅游公司、特色產品工廠等單位人員,合作推動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的產業化發展。
六、結語
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的創新改造設計是傳統文化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一環,應當尊重和保護當地文化,提供文化體驗,同時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本身就具備民族性、區域性、文化性和生態環境個性化等特點,對這些特點實現傳承和發揚可形成個性化的創新及有文化內涵的改造設計方案,使民宿更具有實用性。同時,在民宿創新改造設計過程中,需要努力平衡民宿設計中傳統與現代、舒適與環保以及文化與商業的關系。本文對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民宿創新改造設計策略和民宿設計發展實施路徑進行深入剖析,以期使廣西傳統村落民宿得以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推動社會經濟和村落保護的協同發展,共同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廣西的寶貴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劉霏陽.鄉村旅游背景下傳統村落民宿經營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20(10):115-116.
[2]李軍輝,王媛,勞國煒.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驅動機制研究[J].廣西職業師范學院學報,2021(4):29-38.
[3]張登.數字藝術視域下廣西侗族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發展研究[J].藝術品鑒,2021(20):92-93.
[4]胡金龍,滕耀寶,樊亞明,等.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村落空間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21(3):580-588.
作者簡介:
丁子容,南寧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泰國宣素那他皇家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鄉土景觀建筑設計、宜居環境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