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飛
(湖北省襄陽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湖北 襄陽 441000)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質量管理體系構建對于保障計量檢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權威性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可以提高檢定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同時,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也有助于規范計量檢定、校準和檢測過程,確保公正、公平、可追溯的檢定、校準和檢測結果。另外,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還可以提高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內部管理效率和工作效能。通過明確職責和授權,規范工作流程和程序,確保各項工作按照標準和規范進行,可以降低錯誤和失誤的發生,提高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同時,合理管理設備和測量儀器,保證其精度和可靠性,對于保障檢定結果的準確性非常重要,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為了確保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質量管理體系在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績,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規劃和組織。
首先,明確質量管理體系的目標和方針。作為被考核者,需要深入理解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立符合機構整體目標的質量管理體系目標和方針。在確定目標和方針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機構業務特點、服務領域、技術水平及客戶需求等因素,確保目標和方針能夠真正反映機構的發展需求,同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其次,制定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為確保各項工作具有明確的責任和流程,實現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在制定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時應遵循標準化、規范化和可持續化的原則,并依據考核標準和實際情況,向審核員提供清晰、精簡、易懂的文檔[1]。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等文檔中應包含具體而詳細的內容和要求,確保所有工作過程可追溯、可控制。此外,需要建立文件編寫、審核、批準和發布等流程,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準確、全面和及時。
最后,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宣傳和培訓。質量管理體系構建需要各層次員工的支持和參與,因此必須通過有效的宣傳和培訓,提高員工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意識和認識,并使其具有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能力。同時,還應針對不同崗位和級別的人員,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和培訓內容,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夠理解和掌握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和操作。
在職責與授權方面的思考應包括明確各級管理和技術人員的職責,確保相關人員了解其職責并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以及授權合適的人員參與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和改進。通過合理的分工和授權,可以實現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提升機構的整體質量水平。
首先,明確各級管理和技術人員職責。作為被考核者,需要明確各級人員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具體職責,這些職責應與機構的整體目標相一致,并在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得到明確記錄和說明。職責的明確性能夠讓相關人員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能夠更好地履行職責。
其次,確保相關人員了解其職責,并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被審核者應采取措施,確保每位相關人員充分了解自己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職責,并能夠正確理解和應用相關的政策、規程和工作指引。此外,被審核者還需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包括人力、物力、技術支持等,使相關人員能夠有效地履行職責,并推動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最后,授權合適的人員參與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需要各個層級的員工共同參與,機構應根據職責和能力,合理授權適當的人員參與質量管理體系的相關工作。在授權過程中,要確保被授權人具備相應的培訓和資質,能夠勝任所承擔的任務。同時,機構還需建立明確的授權程序和流程,確保授權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工作流程和程序方面的思考應包括制定相應的程序文件、督促員工按照程序要求履行工作職責,以及進行定期的內部審核。通過規范的工作流程和程序,可以確保工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積極進行內部審核,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和風險,推動工作的持續改進[2]。
首先,制定程序文件。被審核者需要根據工作流程和程序的要求,制定相應的程序文件。這些文件應包括詳細的操作步驟、時間要求、責任人和相應的工作要求等內容。程序文件的制定應依據機構的質量手冊,參考相關標準和規范,結合機構自身運行情況,力求各部門協調一致,確保工作流程的統一性和有效性。
其次,督促員工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履行工作職責。機構需要確保所有員工了解并理解程序文件中的要求,以及自己在工作流程中扮演的角色。通過培訓和溝通,讓員工清楚工作的目標和標準,明確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同時,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對員工的工作執行進行監控和評估,確保工作按照程序要求進行。
最后,進行定期的內部審核。受審人必須按照計劃時間表及書面流程,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定期的內審,以確定自己的工作是否與管理系統及評估準則一致。通過內審,能夠及時識別出問題、風險,并對其進行修正。內審方案應當涵蓋整個管理系統,包括檢驗、校準、測試等內容。
作為被考核者,在標準與規范方面的思考應包括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符合適用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與規范要求,對關鍵的技術依據文件進行評審和控制,以及制定標準和規范的宣傳和培訓計劃。通過遵守相關標準和規范,可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滿足客戶需求,并推動組織的持續發展。
首先,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符合適用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要求。作為被考核者,需要對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各項要求進行全面了解,并確保其與適用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與規范保持一致。應該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和修訂的過程,關注相關行業的發展動態和最新要求,及時將其反映到質量管理體系中。同時,定期檢查和評估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修訂和改進。
其次,機構使用的技術依據,包括對檢定規程、校準規范、檢驗規則依據文件等技術文件進行評審和控制。需要認識到關鍵的技術依據文件對于工作的影響和重要性。應該定期對關鍵的技術依據文件進行評審,確保其準確性和有效性。通過與相關專家和部門的合作,可以更新和修訂技術標準,以適應新的技術和市場要求。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守技術標準的要求,確保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達到預期目標[3]。
最后,制定標準和規范的宣傳和培訓計劃,需要確保員工理解并遵守相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應制定宣傳和培訓計劃,將標準和規范的內容傳達給所有員工,并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指導。通過培訓,可以幫助員工了解標準和規范的重要性,掌握其具體要求,并將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同時,應該建立反饋機制,讓員工能夠及時反饋標準和規范的執行情況,以便進行修訂和改進。
機構為了保證所配置的資源滿足所開展的工作的要求,必須提供所開展的檢定、校準和檢測服務項目的一覽表。
首先,合理配置人員。機構應當按照工作要求,配備適當的管理、技術、監督、檢驗、校準、檢驗人員。每個檢定和校準項目至少有兩名相應的人員。與本工程有直接關系的人員,須經培訓,具有相應的技術及知識,并經過考核獲得批準后,方可取得資格證書。
其次,必要的設施和環境條件。機構應保證其所處的環境條件不會導致測試結果失效,也不會對測試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并加強對環境條件的控制,特別是生物消毒、粉塵、電磁干擾等。在實驗室設備的管理上,當鄰近地區的各種活動相互干擾時,應當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控制影響檢定、校準及測試品質區域的出入及使用,采取行動以保證實驗室環境整潔。
最后,建立合理的設備制度。機構必須配備正確進行檢定、校準和檢測所要求的所有抽樣、測量和檢測設備。圍繞設備配置、設備性能、設備使用、設備記錄和設備管理等建立一套制度。需要建立設備檔案,記錄設備的基本信息、使用情況以及維護和校準記錄,以便日后查詢和追溯。加強對設備的購置、驗收、維護和報廢等方面的管理。在購置設備時,應根據實際需求和技術要求進行選擇,并確保設備的質量和性能符合標準和規范要求。在設備驗收時,應嚴格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檢查和測試,確保設備滿足使用要求。同時,還需要建立設備維護和報廢的制度,及時對設備進行保養和維修,記錄相關信息和數據,并對老化或無法修復的設備進行及時報廢[4]。
首先,科學地進行檢定、校準和檢測方法的確認。實施計量檢定時,機構應采用國家計量檢定規范,在沒有規范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部門或地方的計量檢定規范,同時,計量檢定規范必須為當前有效的版本。實施校驗時,機構應當采用適合的國家所制訂的校驗標準,并且要有評估自身校驗與測量能力以及測量不確定度的程序。
其次,加強服務和供應品的采購管理。從采購過程、采購信息、服務和供應品的驗證等三個方面入手,機構要具備選擇和購買影響檢定、校準、檢測質量的服務以及供應品政策和形成文件的程序,此外,也要有購買、驗收和存儲與之相關的試劑、耗材的程序。
最后,加強對原始記錄和數據處理管理。從記錄內容、記錄時機、記錄改動等三個方面入手加強控制。機構應按規定的要求設計和確定各項檢定、校準和檢測記錄的格式和內容,并按體系文件的管理程序確定記錄的標識和編號。同時對各類記錄規定合適的保存期限,對記錄的所有改動應有改動人的簽名或簽名縮寫,對電子記錄應采取同等措施。
持續改進和客戶滿意度是每個組織都應該重視和關注的方面。如何建立持續改進的機制和提升客戶滿意度是值得關注的。
首先,建立內部審查和管理評審機制是必要的。內部審查可以對組織的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發現問題和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措施。同時,管理評審可以定期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估,確保其持續有效運行。機構應制定程序文件,編制內部審核計劃,實施結果要有記錄[5]。
其次,收集和分析客戶反饋信息至關重要。客戶的滿意度直接關系到組織的形象和業務發展。通過各種渠道,如電話、郵件、在線調查等,主動收集客戶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同時,對于客戶的投訴,應及時處理,解決問題,并采取適當的補救措施。通過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和關注客戶反饋,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
另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也是持續改進的重要環節。機構要制定糾正措施的政策并形成有關文件,委派適當人員在發現不合格作業或與管理系統或技術操作方針及流程背離時采取措施。糾正措施要從查明問題的根源開始,而對問題根源進行分析正是其中最難的一環,由于根本原因不具備顯性,因此需要相關人員分析問題產生的潛在因素。此外,在執行了糾正措施之后,還要監測糾正措施的結果,確保措施的有效性。
最后,定期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和評估是確保持續改進和客戶滿意度的重要環節。組織內外部審核團隊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審核和評估,發現問題和機會,并制定改進計劃。通過這些評估活動,不斷提升質量標準和管理水平,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中的質量管理體系構建進行了探討和分析。通過明確目標和方針、落實職責與授權、規范工作流程和程序、遵循標準與規范、有效的資源配置、檢定、校準和檢測的實施并持續改進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幫助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構建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質量水平,保證計量檢定工作的精確性與權威性,以滿足社會對計量準確性的需求。同時,持續改進和客戶滿意度也是重要的,需要建立內部審查和管理評審機制,收集和分析客戶反饋信息,并采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定期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審核和評估,以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客戶滿意度。通過這些努力,可以推動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