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亮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延安石油化工廠 陜西 延安 727406
在化工裝置生產工序中,增壓回收作為較為關鍵的環節,是化工裝置連續平穩運行的重要條件。對壓縮機進行有效的運維管理,有效減少壓縮機發生故障問題,增加壓縮設備的運行周期,使其處于安全、高性能、強穩定的工況狀態,成為設備管理的側重方向。在壓縮機中功能較為集中的零部件是氣閥,同樣是故障問題高頻出現的零部件,對其進行故障分析與性能維護,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往復式壓縮機氣閥最常見的結構為環形閥。在各種氣閥中,環形閥具有較大的優點,這是環形閥被廣泛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相關調查能夠得知,國內許多化工企業往復式壓縮機采用環形閥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環形閥結構比較簡單,應用后能夠相應的簡化后續維護維修工作;二是環形閥穩定性較高,可以較好的滿足往復式壓縮機運行需求。
往復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改變氣缸體積變化來控制閥門。完整的工作周期包括四個基本過程:擴展、接納、壓縮和疏散。
(1)充氣時,氣缸體積隨活塞運動而增大,氣缸內壓力減小,氣缸內外壓力差增大。
(2)當缸內外壓力差足以克服彈簧強度時,進氣閥閥片離開閥座,直至閥片接觸升限時,進氣閥完全打開,缸開始吸收空氣。
(3)活塞接近死點位置時,氣流推力降低,進氣閥閥閥片從升降限降到閥座。活塞開始向后移動,圓柱體中的壓力增大,壓縮過程開始。
(4)當排氣閥筒與腔壓力差超過彈簧強度時,排氣閥閥片離開閥座,直至閥片接觸升降極限時,閥完全打開,缸開始排出空氣。壓縮機運行時,氣閥板將與氣閥座和升降限制器碰撞,高壓缸內的閥將被高溫氣體腐蝕。在閥片長期沖擊、氣體腐蝕和高溫的影響下,氣閥容易發生泄漏或疲勞斷裂等問題。
長輸管線表面含有多種類型的雜質,比如焊渣、顆粒等如圖1所示。與此同時,長輸管線在長時間運行情況下,由于輸氣管線產生的腐蝕作用,引起管輸介質生成多種類型的雜質。氣體在輸入氣閥時,分離器給出的分離效果不理想,無法有效分割各類雜質。多種類型的雜質輸入壓縮設備,對氣閥閥片形成了沖擊作用,引起閥片發生坑蝕現象,甚至發生閥片結構斷裂問題,增加了氣閥表面的磨損程度,形成氣閥質量損壞問題。

圖1 管線表面雜質
(1)氣閥組裝操作時,對螺栓進行擰緊處理,存在力矩不規范問題。如果擰緊力矩較小,將會引發氣閥發生泄漏事件。如果擰緊力矩較大,會發生力矩大于螺栓允許應力的情況,造成螺栓發生形變、斷裂等問題,降低了氣閥的壽命周期。
(2)氣閥裝設位置不合理。在氣閥裝設時,保持氣壓閥罩、氣閥兩者處于緊密狀態。閥蓋擰緊后,依據力矩規范進行螺柱與螺母的緊固處理,確保閥蓋處于壓緊狀態。擰緊力不足時,會引起氣閥壓緊效果不佳,此時氣閥會在閥窩空間內發生竄動現象,造成漏氣、閥蓋緊固性不足等問題,甚至會引起閥蓋發生斷裂問題。如果擰緊力較大,將會在較大載荷作用下,引起氣閥、壓圈等零部件發生質量損壞問題。
2.3.1 閥片
閥片故障問題,是在壓縮機啟動期間,對閥片形成的磨損,同時存在設備自身性能不足因素。如果閥片發生性能損壞時,并未獲得有效的更換處理,將會增加閥片腐蝕程度。
2.3.2 彈簧
在設計規劃氣閥結構時,需要加強彈簧磨損問題考量,選擇更具耐磨性的材料,減少磨損問題如圖2所示。在實踐彈簧使用時,引起彈簧磨損的主要原因有:閥門作用,彈簧材質特點。

圖2 氣閥彈簧
2.3.3 漏氣
漏氣問題會形成壓縮機運行成本,降低氣體輸送的有效性。漏氣故障的主要成因是:在氣閥閥座、壓縮設備整體密封效果欠佳的情況下,閥片與彈簧質量受到了損壞,會增加壓縮機漏氣的發生次數。
(1)對壓縮機進行氣閥結構設計時,需要合理掌握氣閥運行工況特點、周邊運行情況、參數校準方式,為后期性能檢測給出依據,確保氣閥結構設計合理、材質選擇正確,有效復核氣閥性能,使其符合現場參數要求,針對不合理問題給予有效修正處理,依據新資料給予有效設計。
(2)有效處理介質。介質在輸入前期,需要保持介質的高度純凈、較穩定狀態,以減少介質帶來的性能干擾。比如維持供氣壓力的平穩性,減少介質波動問題;裝設使用具有較強分離性的裝置,分離器、過濾器等;階段周期內依據介質差壓情況,進行過濾器濾芯的清潔與更換處理,及時完成污穢排除,減少雜質,提升介質工作性能。
在裝配前期合理開展清潔工作,有效清潔閥座、閥蓋等位置。在進行配件性能檢測時,有效檢查閥座密封性,查看閥片、緩沖片等性能情況。如果存在密封性欠佳問題,需要及時進行研磨處理,或者采取零部件更換措施。在更換閥片時,需要對緩沖片與彈簧進行協同更換處理。在裝載彈簧、閥片等部件時,需要進行閥片試用,采取若干次按壓方式,測定閥片使用的靈活性。在測定使用時,應排查運行卡組與位置偏差問題。在緊固氣閥操作中,嚴格依據扭矩操作規范,加強閥座、閥蓋緊固性,減少相對轉動問題,合理防控閥片與緩沖片發生位置偏差問題。在組裝完成后,開展氣密性檢測,測定氣閥使用性能的達標性。
(1)對氣閥開展性能診斷時,主要是應用信號檢測設備,測定壓縮機的運行情況,判斷其運行時形成的閥片沖擊作用、漏氣等現象,間接推斷氣閥可能存在的故障問題。
(2)在壓縮機結構中加裝故障檢測設備,比如預警類、警報類等。借助預警裝置,結合壓縮機實際運行時氣閥運轉各項參數,比如熱力值、氣量、壓力脈動的浮動情況,測定氣閥故障問題。
現階段國內石化企業在生產環節中使用的壓縮機,極易發生閥片性能損壞問題如圖3所示,引發氣閥故障問題。對于閥片故障問題的預防方法是:階段性進行閥片位置校核形式,以此回避氣閥故障問題。壓縮機在生產運行期間,主要是借助彈簧、閥片的實際運動,有效控制氣體,閥片性能受損,對于整個壓縮機運行的密閉性形成威脅。機械設備的運行時,是依據特定物理客觀屬性、運動特征等因素進行。

圖3 閥片斷裂
因此,在預防閥片性能損壞問題,需要在壓縮機運行時,動態測定閥片工況,對其工況資料加以有效分析與測評,判斷可能存在的故障問題。借助工況分析方式,以此合理減少氣閥故障的發生次數,加強控制彈簧產生的前期壓縮量。由圖3可知,在氣閥元件組成中,升級限制器的添加,用于控制閥片升程。彈簧是用于控制氣體的關鍵元件。在閥片性能損壞時,對彈簧作用形成影響。因此,日常運維工作中,需要加強閥片位置核定,合理控制彈簧剛度、閥片升程各項參數。
在設計氣閥結構時,旨在全面保障壓縮機運行狀態的平穩性,確保結構設計合理性,有效防控氣閥故障問題。在壓縮機啟動運作時,閥片、彈簧兩個組件,會在運動作用下,形成氣體流動效果,轉化成沖擊力。在壓縮機運行時,閥片與彈簧會在氣體沖擊條件下發生性能損壞,損壞問題發生次數較高。因此,在氣閥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對于閥片、彈簧兩個組件,需要加強參數與標準設定。一般情況下,氣閥結構最優性的設計方法,是回避氣閥故障問題的主要路徑,能夠合理控制閥片運行的高度。高度控制方式,能夠減輕氣體沖擊作用,控制氣體對彈簧與閥片的作用強度。
在防控閥片磨損問題時,能夠適當增加壓縮設備的使用周期。然而,在閥片運行高度控制時,可能會引起氣流阻力增加問題,此時壓縮機無法有效控制氣流阻力。因此,在閥片高度優化控制時,需要增加閥座通道設計,添加緩沖片,以此確保閥片運行能力,減少故障問題發生。
(1)提高設計能力。壓縮機閥門的設計要在充分掌握閥門的使用條件、現場條件、參數要求和后續情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閥門的結構和材料,及時糾正不合理的設計,并根據新數據進行重新設計。
(2)優化制造生產工藝,設定規范生產標準,確保壓縮機運行性能。以氣閥為起點,制定生產規范,使其性能達標。同時還需要加強各類元件原材料選用,減少腐蝕、松動、磨損等質量問題,從根本上防控氣閥故障問題。
(3)保持介質進入前的純度和穩定性,例如保持空氣壓力和減少波動;添加更好的分離器或過濾器,定期更換或清潔過濾器濾芯,或根據介質的差壓負荷及時排放污水,去除液體和固體并發癥,提高介質的純度。
(4)定期預防性維護。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維護規程進行維護。日常操作中,應仔細檢查并詳細記錄壓縮機參數。如果發現異常,則應及時報告和解決。
3.7.1 故障現象
某單位機組高頻數發生不少于30次排氣溫度驟然升高的故障問題。以單次故障資料為例:控制單元排氣位置的初始溫度為100℃,在15min內驟然升高15℃,其余位置溫度并無明顯變化。設備運維人員在現場進行故障排查,經測定發現:有2組排氣閥外觀結構溫度達到125℃,其余氣閥溫度無異常表現,并無活塞、運行部件損壞情況。
3.7.2 故障成因
此組故障氣閥安裝于2017年,安裝后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排氣故障發生次數較高。同時,在運行30天時發生活塞嚴重磨損問題。
(1)排氣閥性能不足分析。在高溫高壓工況下,氣流運輸通道中發生結焦問題,結焦引起閥片啟停操作受阻,加之邊沿區存在嚴重撞擊問題,形成氣閥性能受阻,引起氣溫驟然升高的現象。
(2)工藝分析。氫氣含量占比達到93%,在裝置功能擴充后,油氣分離效果欠佳,引起氫氣混入壓縮機內部,提升氣閥排出位置的溫度。
3.7.3 處理方法
(1)對壓縮機入口位置進行性能修復處理,使其溫度維持在30℃左右,減少輸氣管路發生凝液問題。此種處理方法,故障消除效果不理想。
(2)對機組缸頭、缸座等位置進行結構優化,調整氣缸間隙,合理控制機組運行時形成活塞壓力的最大值,同時進行油路與管線設計,減少油路與氫氣相混問題。此種處理方法,能夠有效應對溫度驟然升高故障問題。經實踐發現:機組持續運行2個月,各項參數無異常表現,故障問題獲得有效解決。
綜上所述,往復式壓縮機氣閥出現故障時,對于壓縮機整體運行形成了較大威脅。因此,在設備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員需要從巡檢、操作、運維、故障檢測、故障消除等各環節中,加強工作部署與執行,確保壓縮機處于平穩的運行工況,順應安全生產需求,減少故障問題發生。經實踐發現:規范性檢修流程、標準的操作管理、階段性的運維養護,能夠有效延長氣閥運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