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新 趙國浩 任超 李有珠 陸冠豪 李翅
中國石油西部井控應急救援響應中心 新疆 庫車 842000
哈薩克斯坦克孜項目KK區塊鉆井5口,4口井最大井斜都超過3°,其中KK-10井最大井斜5.1°(2406.5m);KK-12井最大井斜4.2°(2347m);KK-13井最大井斜3.9°(2165m),KK-104井最大井斜4.2°,唯有KK-11井最大井斜2.1m,KK區塊下部地層傾角大,井斜增速快,在KK-10井施工中從2299m鉆至2347m進尺48m井斜從2.3°增加到了4.2°,Ai-Dan-Munai公司簡稱(ADM)油田KK區塊井斜控制一直是一個難題,采取吊打才能確保井斜達到要求,但過慢的機速嚴重影響經濟效益,歷史上該區塊井斜多次達到9°以上,甲方為此放寬要求,但如何提升井身質量依然是迫切解決的難題。
(1)對該區塊地層造斜規律認識不足。KK區塊井斜問題是ADM油田最為嚴重的地區,地層傾角大、地層造斜力大,按實鉆情況統計,鉆井過程中雖加密進行井斜與方位的測井,但依然存在監測不及時,因為距離井底較近,很難及時采取糾正與預防措施。
(2)采用的常規防斜打直技術難以控制地層造斜及井眼方位,導致井斜難以控制。常規防斜打直技術主要是滿眼技術、吊打技術、“單2”鉆具結構。
(3)由于地處哈薩克斯坦ADM油田,單井費用較低,Power-V垂直鉆井工具等先進技術難以到現場進行實驗,鉆頭選型受制于缺少供應商,可選型號不多。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找出了井斜難以控制的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首先對KK區塊地層地質情況重新進行了系統性的認識,從中找到了地層的造斜規律,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鉆井參數、鉆頭選型、下部鉆具組合和施工技術方案。
KK區塊地質情況,自下而上發育有下侏羅統多尚組上部、中侏羅統卡拉甘塞組、上侏羅統庫木科爾組上部、上侏羅統阿克沙布拉克組上部和下白堊統下尼歐克組上部五套蓋層。其中,多尚組上部、卡拉甘塞組、庫木科爾組上部、阿克沙布拉克組上部泥巖蓋層均為局部蓋層,而下白堊統下尼歐克組上部泥巖則在阿雷斯庫姆坳陷全區發育,具有泥巖厚度大、分布穩定的特點,成為良好的區域性蓋層。下侏羅系J3K至基巖為井斜易發生變化區域,特別是KK區塊基巖為風化殼和裂縫性變質巖,被侏羅系頁巖超覆不整合圈閉,圈閉類型為侏羅系泥巖超覆在古生界地層上形成不整合圈閉性蓋層,地層傾角較大,分布不規律。根據五口井的統計,井斜增大基本發生在J3k層位上下。
在上部井段,統計的4口井,見表1,2200m以前井斜基本在2°以內,進入下侏羅系J3K 50m井斜按1°每100m的速度增加,KK-10井從2212m/2°到2299m/2.3°,KK-13井的2028m/1.7°到2124m/2.4°,KK-12井的2146m/2°到2406.5/5.1°都表明了這一點。

表1 4口井實測井斜對比數據
由圖1所示,油田造斜的特性,該區域下部鉆具結構建議采用:215.9mmPDC鉆頭+螺桿1°+214mm扶正器+6 1/4"鉆鋌16根+127mm鉆桿推薦參數:10-20kN/90rpm/25L·s-1/10MPa,采用PDC鉆頭使用江漢鑲齒及復合片結合的鉆頭[1]。如圖1所示,油田造斜的特性

圖1 KK區塊造斜地質的特征
從造斜特性分布來看,基巖上下地層傾角加大,最高達到6級,平均造斜級別為四級,控制難度較大,由于位于距井底100-200m,考慮淺鉆施工特點,和前期上糾斜設備的整體對比來看,如果有性能穩定的糾斜設備,考慮更好的井身質量和防斜快打,KK區塊2000m帶糾斜設備是良好的方案,KK-13井施工中由于定向儀器入井沒信號,起鉆后考慮其穩定性沒有入井,在甲方放寬井斜條件下,采用牙輪“單二結構”吊打,在平衡機速和井斜的綜合條件下,井斜控制并不理想,沒有推薦鉆具組合的效果好。
根據擬鉆井地層造斜特性,在預測待鉆井井斜趨勢的基礎上,制定了鉆井參數、鉆頭選型、下部鉆具組合和施工技術方案控制對策表,見表2。

表2 井身質量控制對策
根據對策表,KK-11井的施工全過程按照修訂后的單井工程技術方案進行跟蹤監控,同時還制定了下述具體措施:
(1)強化監督職能,督促井隊嚴格執行技術方案,對條件允許的井隊,2000m后帶糾斜儀器。
(2)針對活動期間的每一口井的井身質量,認真總結分析,提出總結分析報告。找出經驗和不足,為下步提升提供依據。
(3)嚴格獎懲制度,對技術方案執行得好的井隊和個人給與獎勵,對技術方案執行得不好的井隊和個人給與處罰。
(1)堅持開展井身質量全過程的活動控制,杜絕人為因素造成的井身質量問題。
(2)認真分析總結不斷出現的影響井身質量的新的因素,不斷完善技術方案,使鉆井參數、鉆頭選型、下部鉆具組合和施工技術措施更加合理和科學,并進一步切合現場實際。
(3)方案與實際相結合,加密檢測井斜變化,杜絕KK-10井最后50m井斜突然變化的措手不及,對于井身質量控制不放松警惕,及時總結問題,早日完善該區塊鉆井施工方案。
1)KK-11井一口井不能確定技術參數的完善,還需要不斷的驗證和探索,研究地層造斜特性是實施井身質量控制技術、確保井身質量的基礎。就KK區塊地層造斜特性而言,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完善。
2)地層造斜特性系指每一地層傾角、傾向、地層綜合造斜指數、地層各向異性指數和地層造斜分級。由于地層各向異性指數的計算涉及鉆頭測向力、鉆壓、轉速、地層造斜力、巖石可鉆性和水力影響等系數構成的鉆速方程,只有通過積分、變換、整理后經計算才能得出,所以認識地層造斜特性是一個不斷研究和完善的過程。
3)根據擬鉆井的地層造斜特性和施工方案,預測待鉆井或正鉆井的井斜變化趨勢,成功實施井斜控制技術仍是我們下步努力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