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滕慧君 石麗芬
《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 年)》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以中國式現代化的遼寧實踐推動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潮涌黃渤海,揚帆新航程。遼寧沿海經濟帶處于環渤海地區與東北亞經濟圈的關鍵地帶,不僅是支撐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的重要區域,而且是推進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示范先行區。因此,在新征程上,要以創新發展為首要動力,以協調發展為內在要求,以綠色發展為安全屏障,以開放發展為必由之路,以共享發展為根本目標,協同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
堅持創新發展,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整合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專業資源,統籌布局大科學工程、重點實驗室等重點項目,打造創新成果運用新高地。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抓緊抓牢發展主動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計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創新強大活力。
推進協調發展,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跨區域要素共享、產業互動、人才交流,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與其他地區融合互補。強化沿海六市協同發展,加強跨地市鐵路、公路對接,實行公共交通智能“一卡通”,促進“一核”“兩翼”高效銜接。優化沿海港口規劃布局,推進智能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拓展港口腹地縱深,促進沿海港口一體化發展,打通運輸“最后一公里”。
推動綠色發展,夯實高質量發展底色。完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合作機制,實施海洋生態保護示范工程,切實有效改善渤海生態環境。推進跨界河流協同保護和治理,加強遼河流域及遼河口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進一步豐富河口典型濕地生物多樣性。探索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加快開放發展,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對接絲路基金等國家政策性金融平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機遇,深化東北亞經貿合作,積極承接日、韓等東北亞國家產業轉移。構建對外開放平臺,發揮中國國際數字和軟件服務交易會、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展會平臺作用,促進投資貿易往來和人文交流。
促進共享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實施城市基礎數據與城市大腦工程,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數字化水平。推動城市建設低碳轉型,加快建設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大沿海六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協同力度,強化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城鄉實現服務規劃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