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衛峰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通州分院,江蘇南通 226300)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和社會對綜合素養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特別對專業能力強的高素養創新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從國家和民族角度看,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創業教育為高職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也是重要的構成部分,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因此,研究高職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職教育在整個職業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其發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職教育的發展現狀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高職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學校數量和學生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其次,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越來越多樣化,涵蓋了各個行業;再次,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提升,一些高職院校在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此外,高職教育還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
然而,高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高職教育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一些冷門專業的就業率較低,而一些熱門專業的就業競爭激烈;其次,高職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后,與行業發展速度不匹配;再次,高職教育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一些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和行業背景;此外,高職教育的實習環節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難以獲得真正的實踐機會。
協同創新視域下的高職專業課程改革要注重產學研結合[1]。通過與企業合作,將實際工作場景融入到課程中,使學生能夠更好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同時,與科研機構合作,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提高課程的前沿性和實用性。
協同創新視域下的高職專業課程改革要注重跨學科融合[2]。通過跨學科的教學設計和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型思維。例如,通過加強工程技術與管理學科之間的結合,培養學生的項目管理能力;將藝術設計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意設計能力。
協同創新視域下的高職專業課程改革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3]。通過項目實踐、實習實訓等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際工作中,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創業活動,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協同創新視域下的高職專業課程改革要注重教師團隊建設[4]。建立跨學科的教師團隊,促進師資合作與交流,從而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同時,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活動,增強他們的實踐經驗和行業洞察力。
在協同創新視域下,高職專業課程改革是推動教育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物聯網專業作為新興領域,其課程改革現狀及面臨的挑戰如下。
物聯網專業課程改革具有多樣化特征。不同高職院校在物聯網專業課程設置上存在差異,有的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有的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5]。同時,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要求課程內容及時更新,以適應行業需求。
物聯網專業課程改革面臨著挑戰。一方面,物聯網技術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物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課程內容需要不斷更新,但教師的培訓和教材的編寫相對滯后。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6],它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創新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并學習到更多的創新方法和技巧,從而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這種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應對挑戰和變化。
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更加重視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和掌握創業的知識和技能,能夠認識到創業時存在的風險及創業者所面臨的挑戰。
除此之外,創業精神的培養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勇于創新的精神,為將來的創新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7]。
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專業課程中的融合模式是一種將創新創業理念和實踐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教育模式[8]。這種模式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具備創新創業的能力。
首先,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專業課程中的融合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引入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和案例分析,學生可以學習到如何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創新點。這種教育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潛能,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次,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專業課程中的融合模式強調實踐教學。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還需要通過實踐項目來鍛煉自己的創業能力。比如學生有機會參與創業實訓項目,通過親身體驗創業過程,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創業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最后,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專業課程中的融合模式注重跨學科的融合。例如,在工程類專業中,可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工程設計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在設計項目中體驗創新創業的過程。這種跨學科的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學生可以在課程中組成團隊,提出并實施物聯網相關的創新創業項目。例如,可以設計并制作智能家居設備,開發智能農業系統,創建物聯網平臺等。通過實踐項目,學生可以學習到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市場調研、商業模式設計、產品開發和推廣等。
學校可以通過組織與物聯網相關的創業比賽,激發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熱情。這種比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們能夠展示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潛力,并與其他團隊進行交流和競爭。通過競賽,學生可以鍛煉創新思維、團隊合作和項目管理等能力。
學校可以邀請企業優秀創業人員擔任創新創業導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導師可以分享創業經驗,幫助學生了解創業的相關知識和內容,并提供實踐項目的指導和建議。
3.1.1 課程內容設置與教育目標一致
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與專業課程的設置相互關聯,確保兩者的一致性和協調性。例如,在專業課程中增加創新創業案例分析、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等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3.1.2 跨學科融合
在課程設置中引入跨學科的內容,加強對不同學科知識的整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及創業能力的培養。例如,將工程學、商學、設計學等學科的知識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
3.1.3 加強實踐教學的融合
將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通過實踐項目、實習實訓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例如,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創業項目,讓他們在項目開展中體驗整合創業的過程,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3.1.4 創新創業導師制度
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制度,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指導和支持。導師可以是企業家、創業者或相關行業專家,能夠向學生提供有關創新創業的指導和建議。
3.1.5 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整合
整合校內外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例如,與企業合作開發創新創業項目,誠邀創業者和專家參與講座和培訓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和資源支持。
教學方法的融合是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實踐性的教育體驗。這可以通過采用案例教學、項目驅動教學等方法來實現。如案例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實際案例,掌握創新創業的過程和方法,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型思維。
同時,利用開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的方式來達到教學方法融合的目的。這些課程可以包括創新創業實踐基礎、創新創業案例分析、項目管理等內容,通過實踐項目的開展,讓學生感受創新創業的過程,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
在教學方法的融合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團隊項目,讓他們學會與他人合作、協調和溝通,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組織創新創業比賽,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總之,教學方法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融合是五年制高職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采用案例教學、項目驅動教學等方法,開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同時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將創新創業實踐項目納入五年制高職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中,在實際項目中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這些項目可以是學生自主創辦的企業,或者與企業合作的項目。
建立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學生可以在實訓基地中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實踐,接觸創業專業人員,學習與創新創業內容相關的知識。引入專業教師指導制度,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指導和支持。導師可以是企業家、創業者或相關行業專家,讓他們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為學生傳授實踐經驗。通過組織相關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還能夠參加創新創業相關活動,展示自己的創新項目,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合作。此外,還可以組織創新創業講座、沙龍等活動,邀請成功的創業者和專家分享經驗。推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旨在向學生傳授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這些課程可以包括創新思維培養、市場調研、商業模式設計等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相關概念及內容。
結合以上的實踐環節與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之間的競爭力。同時,也可以增加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機會,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結合,最終實現創新創業的全面發展。
通過對協同創新視域下五年制高職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啟示:首先,物聯網專業作為新興學科,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有利于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其次,五年制高職專業課程應該注重實踐教學和實訓項目的開展,通過實踐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再次,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合作項目、實習實訓等方式,將學生與實際工作場景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后,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創新創業教育的力度,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