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
“愿我們無論在何方,都心懷夢想,堅持熱愛,永遠腳踏實地,淡定從容。愿我們的心中有祖國河山,有社會大任,有世界格局,在各自的人生當中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也成就世界。”6月28日,在中國傳媒大學(以下簡稱“中傳”)2023屆畢業典禮上,全國首位視障播音碩士董麗娜作為畢業生代表演講,她的聲音柔和而堅定,磁性的音色中透著專業范兒,贏得現場陣陣掌聲,也引來網友們點贊:“這聲音太治愈了!”
臉上總掛著笑意的董麗娜,讓人們看到一種不一樣的自信與風采。
告別按摩師,
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39歲的董麗娜,一路走來,選擇了一種“柔和的堅持”。
先天性弱視的董麗娜,10歲起徹底失明。在盲人學校,董麗娜常聽老師這樣叮囑學生:“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推拿,這是你們以后唯一的出路。”
董麗娜很困惑:“如果有人告訴你,你們所有人只能做同一件事情,過同樣一種人生,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人生怎么能夠剛剛開始就要看到結局?”
中專畢業后,董麗娜進入大連的一家按摩院成為按摩師。工作很辛苦,瘦弱的她感到疲憊,而她最不能接受的是日復一日的生活,和其他伙伴一樣,除了工作,就是休息時聽聽廣播,看不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令她不安。她的內心有一個聲音響起,她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2歲那年,董麗娜決定離開故鄉遼寧大連,坐上火車,前往北京“尋夢”。“我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夢?如果我連做夢都不行、都不敢的話,怎么能實現夢想呢?”董麗娜在心中叩問千百遍。第一次單獨出遠門的她,在火車上幾乎一夜未眠。
她在北京市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公益機構獲得一個寶貴的機會,開始學習播音。這個培訓只有10天,董麗娜至今仍清晰記得第一次上播音主持課時的情景。“可以說那是我人生中真正的第一堂課,當老師讀出一個聲母的時候,我一下子被他的聲音吸引住了。第一次知道,原來聲音具有這么大的吸引力,我愛上了播音。”董麗娜開始拼命練習,每天除了睡覺,抓緊一切時間摸著盲文練習發音。
“紅丹丹”是董麗娜夢想起航的地方。2007年6月,董麗娜通過努力拿到播音專業普通話一級甲等證書,這是專業播音員所能達到的標準。
“我要給自己爭取一個機會”
2011年1月,董麗娜報名參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考播音與主持專業本科考試,她在網絡報名成功并獲得準考證號后,卻因視障在新生照片采集環節被拒絕,北京市教育考試院給出的解釋是“沒有先例”。
“作為一個盲人,以前我也經常被拒絕,但這次不一樣。”董麗娜說,“此前,我已經在中傳繼續教育學院上過課,跟別的同學一樣,當時缺少的只是一個考試方法,這次我要給自己爭取一個機會。”
董麗娜向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官網的郵箱留言,詢問能否參加考試,并給北京市教委發出一封情況反映信。
2011年10月26日,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就考場設置、人員安排等事宜與董麗娜當面協商,準許她報考播音與主持專業,并且表示,今后會為其他報名參加自考的視障人士提供合理便利。“那一刻,我沒有哭,心里松了一口氣,終于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2012年1月,她在特殊考場參加了首門科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筆試,后續的筆試與口試相繼完成并獲通過。期間,她還自考了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獲得大專學歷。
“這是我最想要的融合教育的樣子”
2019年,聽說有幾名視障者順利參加了研究生考試,興奮的董麗娜決定沖刺播音主持領域最高學府——中國傳媒大學讀研。那時的她,已經取得中傳自考本科學歷,有了相對穩定的工作。
申請研究生考試時,董麗娜給中傳招生辦寫了一封信,因為她的兩門專業課考試是中傳自主命題,需要學校出盲文試卷。董麗娜專程去了一趟中傳研招辦,把信交到了老師手里。“研招辦的老師沒有拒絕我的要求,說商量一下后答復,我心里一塊石頭稍微落了地。”大概一個月后,董麗娜再次來到研招辦,接待她的老師說:“董麗娜,歡迎你報考我們學校的研究生!期待你能取得好成績。”
那一刻,董麗娜的內心是透亮的,她仿佛看到了窗外的陽光、藍天、白云。
2019年,董麗娜通過全國統考。因使用盲文試卷,按照相關規定,她在單獨考場考試,考試時間延長50%。經過中傳校考篩選,她順利被錄取。
據了解,2023年我國高校殘疾人畢業生達31843人。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殘疾大學生人數增加,國內多所高校通過推進無障礙設施改造、設置無障礙專項研究等,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系統化支持保障。
“這就是我最想要的融合教育的樣子。”董麗娜說,“學校并沒有因為視力障礙而降低對我的要求,同時在盲文試卷、電子版文獻等各方面為我提供了個性化支持。”
中傳圖書館的幾位管理員,對董麗娜非常熟悉,為她提供電子文檔,以方便閱讀。一些參閱的論文是圖片形式,管理員會提供給她可以閱讀的文字版本。憑著堅強的毅力,董麗娜完成了幾千萬字的閱讀量。很多書她都一讀再讀,“聽一遍,感覺印象不深,往往會聽幾遍,認真做記錄”。
她依靠電腦聽讀軟件和鍵盤盲打,完成了6萬字的畢業論文《口述影像理論視域下無障礙電影講述策略研究》。她說:“我在之前的工作中就接觸過無障礙電影,它是為視障群體提供視覺信息補充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學界對這一課題的關注度并不是很高,我希望盡己所能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讓自己的論文更有價值和意義。”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施行,讓董麗娜充滿期待,她也關心社會對殘障人士關愛意識的提升,“目前社會對于視障人士的接納程度依然有限,就業單位不會輕易接納普通學校畢業的視障學生。人們對殘障群體的認知和理解有待于提高,從而營造關愛殘疾人士的整體社會氛圍”。
(選自2023年9月1日《中國青年報》,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