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伊凈
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體量大、化解難度大、所需工作經費多。為此,2022 年至2023 年廣西自然資源廳積極探索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低成本處置路徑,工作經費降低了60%左右。
創新地籍調查模式。廣西自然資源廳委托技術支撐單位研發、改進地籍調查數據采集APP 和林地定位儀手持設備,簡化地籍調查數據處理流程,采用三維建模室內指界為主、農民自行組織補充外業調查為輔的地籍調查新模式,減少外業調查成本,減少技術人員30%~40%,提升了農民對林權證糾錯的認可度。
創新數據分析模式。廣西自然資源廳指導各地高質量開展林權數據整合,搭建以三維模型和高分辨率影像圖為底圖、多類歷史遺留問題單獨為圖層的綜合分析數據庫,實現問題地塊的快速鎖定,為分步分批全面化解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提供數據支撐。當前,全區已完成原林權數據整合分析1 034.8 萬宗。
創新組織實施模式。廣西自然資源廳指導各地發動鄉鎮、村委干部和群眾開展以“室內指界為主,室外核實為輔”的簡易外業指界、核實方式;同時加強與林業主管部門的協同聯動,將林業管理、改革發展工作與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相結合,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來賓市興賓區七洞鄉通過該模式已完成集體林地地籍調查8 659 宗,調查面積約7 000 公頃,其中,已公示簽章7 460 宗,已核發林權類不動產權證1 929 宗。
創新糾紛調處模式。廣西自然資源廳指導各地將發錯證引起的林權糾紛與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緊密結合,建立村委、鄉鎮、縣(區)三級糾紛調解體系,將調處工作前移,尊重各地民風民情,注重利用民族文化正面引領,深入村屯和田間地頭,開展巡回流動調處。如三江侗族自治縣引入“寨佬”文化,在群眾自主走界中友好化解因發錯證引起的山林權屬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