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關工委

“五老”關愛不簡單,不是所有需要幫助的孩子都乖巧聽話。不可愛的難道就不去愛?不可愛的其實更需要愛!關愛不是捐了錢就走,偶爾去看,關愛是朝夕相處的陪伴,是親情的補全,是成長的羈絆,是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是明知麻煩卻依然去幫的責任和善良。

68 歲的肖慶宏家住廣陵區文峰街道,退休后積極投身關心下一代工作。他是揚州市優秀校外輔導員、廣陵區優秀“五老”志愿者。他的女兒、女婿都在政法系統工作,9 歲的外孫女和他老兩口生活在一起。
肖慶宏自己都沒想到,2020 年,家里又多了一個新成員,快70 歲的自己又操起了當父親的心。
2019 年8 月,小健成了孤兒。
7 歲時,父親因心臟病去世;13 歲時,母親又因尿毒癥去世;80 多歲的奶奶在爺爺去世后就一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小健與舅舅共同生活了3 個多月。可舅舅覺得這孩子“油鹽不進”,根本教不通道理,就對他棄之不問。再后來,小健又住進了同父異母的姐姐家,姐姐覺得小健與一般孩子不一樣,根本無法溝通,3 天后便勸他離開。最后,小健只能一個人住到自家的老屋里,每天站起來一豎,躺下來一橫,餓了找食吃,吃飽了蒙頭睡……孤獨和遺棄讓小健的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鄰居們發現,這孩子平時走路都不敢走小區里的大路,而是專門鉆進路旁的綠化樹叢中,仿佛害怕被別人看到。
再這樣下去,這孩子就毀了。
文峰街道了解小健的情況后高度重視,全力為小健尋找適合的寄養家庭,先后找了3 家,卻因為小健從小缺少基本的家庭教育,又接連遭遇重大變故,無法適應新環境,寄養家庭都反饋這孩子性格上有缺陷,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多個家庭在短暫寄養后也都放棄了。
怎么辦?就在大家為小健一籌莫展的時候,原連福社區書記、關工委主任方正平想起了肖慶宏。肖師傅做事踏實,為人善良,家風正,家庭文化氣息濃厚,小健要是能到這樣的家庭,一定能獲得更好的教育。想到這里,方正平便找到肖慶宏,動員他收養小健。
社區領導找到肖慶宏時,肖慶宏是猶豫的。
他確實有很多困難。老伴一直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外孫女也住在自己家中,突然有一位陌生人住進家來,勢必會對外孫女的成長造成影響,有些擔心難以述說。親戚朋友們也都勸阻肖慶宏:“老肖,你年齡也大了,留點精神照顧好老伴和自己吧,自家孫女還要你來教育,就不要再去多管閑事了。”
但兩個場景讓肖慶宏刻骨銘心。
了解小健的情況后,肖慶宏到小健所住的房子去探望。得知孩子已經有兩頓飯沒吃了,肖慶宏便買了一只燒雞給孩子。小健抓著燒雞狼吞虎咽的樣子讓肖慶宏眼睛直發酸,孩子餓得太久了,吃飯都沒人管。肖慶宏在小健的奶奶家,看見已經上小學六年級的小健像一只流浪的小貓一樣蜷縮在雜亂的床上,沒有人在意他,沒有人管他,孩子的眼神里滿是麻木和迷茫。
肖慶宏的心隱隱作痛:長期這么下去,這孩子能否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真的要打個問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親眼看到孩子處境的肖慶宏很難甩手不管,他心想:“沒人愿意我愿意,沒人收留我收留。”
他先后3 次召開家庭會議,與家人商量他要幫助小健的決定。平常對丈夫百依百順的老伴表示贊同,在法院工作的女婿和在檢察院工作的女兒也認為這樣的善事不但應該做,而且要堅決做好。家人的支持讓肖慶宏下定了最終的決心。

對小健的學業,肖慶宏就像父親一樣檢查和關注
2020 年6 月,小健的生命里終于照進了一縷陽光。
小健住進肖慶宏家的第一個夜晚,已經上床睡覺的肖慶宏突然發現小健呆呆地站在房門口:“肖爺爺,我害怕,我看到一個披頭散發的女鬼。”孩子做噩夢了。肖慶宏趕緊從床上爬起來安慰孩子。擔心小健初來乍到不適應,肖慶宏就把自己的鋪蓋搬到小健邊上,整夜守著孩子。
為了小健的健康成長,肖慶宏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做了細致安排。他把家里一間朝陽的房間給小健居住,還為他在樓下車庫里設置了學習室,并在車庫和住所之間專門制作了樓梯,讓小健可以從住所直達學習室,自己和老伴則搬到不見陽光的北向房間。
考慮到小健正是長身體的年齡,肖慶宏每天的菜肴都葷素搭配。看到小健吃厭了水煮蛋,老肖就把早餐換成煎雞蛋。發現小健飯量大,小碗要吃3碗以上,每次添飯小健都有些不好意思,為了讓孩子不產生心理負擔,肖慶宏專門為小健添置了一只大碗,為小健盛飯時,肖慶宏每加一鏟子都要重重地壓實一下。一年多過去,小健開始長出肌肉,有了男孩子陽剛的模樣。
小健的初中距離肖慶宏家約4 公里。為了確保小健上學、回家路上的安全,3 年來,肖慶宏堅持每天接送小健,無論風霜雨雪,風雨無阻。按照中學生全年167 天的上學日計算,3 年的路程加起來共有4000 多公里。
2022 年4 月,肖慶宏的愛人被診斷患了癌癥。有親戚勸老肖:“你負擔太重了,把小健送出去吧。”此時正值小健準備中考的關鍵時期。肖慶宏對親戚說:“小健如果是我自己的孫子,我能把他送給誰?”從那時起,老肖就一邊陪愛人治病,一邊接送小健,3 年沒有一天間斷。親爺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肖慶宏卻為非親非故的小健做到了。
“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都至少落后同齡人5年。”說起小健的教育,肖慶宏總會流露出惋惜。肖慶宏也明確了對小健的幫教理念:從點滴教起,先做好孩子,再做好學生。
由于父母教育缺失,小健很難用心學習。初中時,小健每學科都在及格線以下。肖慶宏沒有放棄,不斷向小健灌輸“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小健逐漸醒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習。在肖慶宏的監護輔導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小健的成績從班級倒數第2 名成為班級第24 名。
操心身體、操心學業,對小健的品德,肖慶宏更是操碎了心。
帶小健去給父母掃墓,讓小健在父母墓前說些心里話,留下承諾和誓言,激發小健勤奮向上的動力;帶小健去維修電器,體驗勞動的艱辛,感悟美好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帶小健和全家人一起去旅游,讓他看到祖國大好河山,幫他樹立遠大理想和志向。
“我會盡最大努力,不放過任何一個引導孩子思想的機會,不管是拖還是拉,都要讓他成為一個正常的人。”肖慶宏說。
經過不懈的努力,2022 年中考,小健考出了518 分的成績,這份成績對普通孩子而言或許不算太優秀,但對于曾經多科不及格、學習基礎非常薄弱的小健來說,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成績了。
現在小健17 歲,成了一名大專生。可上了學也不等于老肖可以休息了,甚至比孩子小的時候還要操心。肖慶宏觀察,小健的叛逆期“雖遲但到”。反復叮嚀他的話語一轉臉就忘了,甚至會用謊言掩蓋自己的莽撞。政府委托社區每個月給他800 元生活費,小健是“月頭松,月底空,常常出現大窟窿。”還常在同學面前擺譜:“政府就是我的家,沒錢我就跟政府要。”
肖慶宏的煩惱和擔憂依舊很多。好在身邊有幫手。
怕孩子手機上癮,東花園社區詹書記出面對小健的手機使用進行監督指導,文峰派出所也將小健吸收為少年警校學員,想通過法治教育預防孩子走邪路。
肖慶宏說:“受苦受累不怕,最怕是孩子沒教育好,讓關心他的人失望。”最近,老肖又從網上下載了許多關于青少年心理逆反期的資料,希望通過學習真正走進小健的內心。
多年關愛,肖慶宏與小健產生了親人般的情感。老肖把關愛做成了養育,全身心地投入,讓他對小健的關愛時刻處在一種“進行時”中。做著關心下一代工作,操著親生父母都不一定操得起的心。
說起未來,肖慶宏既有擔心,也有信心,孩子可塑性強,許多變化就在于是“推一推”還是“拉一拉”。“哪怕拼命,我也要把小健拽上健康成長的路。”肖慶宏說,他既然管了,就一定管到底。關心小健的部門機構也聯合起來組成了幫扶小組,從社會角度,全力配合老肖的努力。相信有這么多人的關心,小健一定能朝氣蓬勃地奔跑在自己青春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