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黑龍江省委史志研究室
東北抗聯精神產生于20 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東北抗日聯軍在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過程中鑄就的偉大精神。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那段血與火的歷史永遠鐫刻在人們的記憶中。東北抗聯精神的歷史價值和影響力穿越時間隧道,與中華民族精神融為一體,始終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對黨忠誠,是根植于內心、觸及靈魂的政治品質與高尚情懷,是寫入黨章的基本要求,是黨的性質宗旨的內在之義。東北抗聯將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誠。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抗戰最前線,不惜一切代價抗擊日本侵略者。在東北抗聯隊伍中,共產黨員占有很大的比例,最多時占比近一半。這些用革命理論、科學信仰武裝起來的東北抗聯將士,成為東北抗聯隊伍的堅強核心。他們身上所展現的忠誠于黨的初心使命、忠誠于黨的理想信念、忠誠于黨的方針政策、忠誠于黨的神圣事業的優秀精神品質,是東北抗聯精神的靈魂。
趙尚志,歷經波折而始終忠誠于黨的事業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曾經兩次被錯誤開除黨籍,但堅持共產主義信仰不變。他說“黨的一切工作,就是我一生的任務。我不能一天離開黨,黨也不要一天放棄對我的領導”。1942 年2 月,他在率小部隊襲擊敵人據點時,被混入隊內的敵特擊成重傷,被敵俘虜。他在生命最后時刻,仍痛斥敵人:“我死不足惜,今將逝去,還有何可問?”東北抗聯將士用鮮血和生命證明:忠誠于黨的事業,發自內心,落于行動,經得起考驗,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毀其節。

“一毛錢飯店”舊址(位于今哈爾濱市道里區西四道街),趙尚志曾到此尋找黨組織 (資料圖)

1938 年10 月18 日,楊靖宇率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400 余人,在臨江縣外岔溝遭到日偽軍警萬余人合圍,當夜部隊利用險要地勢成功突圍,共斃傷日偽軍70 余人,俘虜偽軍20 余人,這是抗聯第一路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一次典型戰斗 (油畫)
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曾發出這樣的誓言:“一個忠貞的共產黨員——民族革命的戰士,為偉大共產主義理想,為民族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貳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最后勝利的信心是堅定的。”東北抗聯將士明知抗日斗爭是長期和艱巨的,明知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勝利的曙光,明知自己犧牲后可能默默無名,卻仍然堅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堅信抗日戰爭一定會取得勝利,用熱血和生命踐行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堅定誓言。
民族大義,是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支持的態度,是人們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東北抗聯將士在饑寒交迫、孤軍奮戰、彈盡糧絕的極端環境下不言敗、不放棄、不投降,始終將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彰顯了保家衛國、忠貞報國、舍身為國的民族大義。
“保家衛國、救亡圖存”,是貫穿東北抗聯斗爭歷史的一條主線。身處抗日救國最前線的東北人民,把保家衛國、救亡圖存體現得最鮮明、最直接。驅除日寇、振興中華,是全體東北抗聯將士發自心底的吶喊,是支撐和鼓舞他們在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中同敵人血戰到底的力量源泉。
空前的民族災難,喚起了中國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覺醒,無數仁人志士奔赴東北,投身抗日斗爭。東北抗日聯軍的許多指戰員,并不是在貧困潦倒中選擇參軍抗戰,而是為了祖國和人民放棄優渥生活,毅然參加東北抗日武裝。如東北抗聯第十一軍副軍長張甲洲,1907 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巴彥縣一個地主家庭。張甲洲天資聰穎,1923 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黑龍江省立第一中學,后又先后考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而正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高等學子卻投筆從戎,成為一名馳騁疆場的抗日將領,在30 歲時壯烈犧牲。許許多多的無名抗聯英雄,在個人得失和家國存亡之間,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保衛祖國。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東北抗聯高舉抗日救國旗幟,帶領東北各族人民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抗日救國斗爭,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為全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東北抗聯戰士展現的英雄氣概是一種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質和高尚追求,寧死不屈、頑強御敵、血戰到底,正是英雄氣概的集中體現。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東北抗聯將士舍命疆場,與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一次又一次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以英勇善戰、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浴血奮戰、頑強苦斗的革命意志,殊死決戰、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攜手作戰、團結御侮的博大胸襟,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東北抗戰篇章。
東北抗聯在敵后淪陷區,面對兇惡殘暴的敵人、極端惡劣的環境、難以想象的困難條件,以不屈不撓的鋼鐵意志,同日偽軍進行英勇頑強作戰。回顧歷史,東北抗聯在發展的各個階段始終與日本侵略者進行英勇斗爭。反日游擊隊依托根據地,雖弱小卻敢于同日偽軍作戰,取得一個又一個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勝利。東北人民革命軍聯合各反日武裝,積極主動打擊日偽軍,對日偽在東北的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東北抗日聯軍各軍聯合作戰,掀起抗日游擊戰的新高潮,有力地配合了全國抗戰。東北抗聯各路軍實行遠征和轉戰,堅持抗日游擊戰爭,打破了日偽軍重點地區的“大討伐”。特別是在抗擊日本侵略的斗爭中,東北抗聯指戰員開展山地游擊戰爭,并制定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抗聯將領均總結了一套抗日游擊戰術,并在實戰中得到了充分運用,體現了實事求是、開拓創新、不拘一格、靈活機動的特點,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東北為基地“以戰養戰”的陰謀,有力地打擊了日偽殖民統治。
在孤懸敵后、武器簡陋、給養匱乏的艱難條件下,東北抗聯將士與十倍、數十倍于己的敵人苦斗周旋、孤軍奮戰,犧牲巨大,無數戰士獻出了寶貴生命,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以冷云為代表的8 名女戰士,為掩護部隊撤退,被敵人包圍在烏斯渾河畔,當最后的子彈打光,她們手挽手悲壯地投入冰冷的河水中,用年輕的生命踐行了“寧可站著死,決不跪著生!”的誓言。東北抗聯將士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在監獄中堅貞不屈,在刑場上大義凜然,面對敵人的酷刑殺戮,他們毫不動搖、血戰到底,以大無畏精神創造了千古流芳的英雄壯舉。東北抗聯將士在對敵斗爭中付出巨大犧牲,從1933 年黨領導的反日游擊隊陸續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開始,到1945 年8 月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東北抗聯共犧牲師級以上干部120 余人,其中軍級30 余人。歷史證明,在艱苦卓絕的東北戰場上,是東北抗日聯軍浴血奮戰于抗戰最前線,是他們勇擔歷史使命,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抗日史詩。
“精神成砥礪,千載此中尋。”新時代,東北抗聯精神作為一種經過特定歷史和現實歷練的文化形態,依然以其特有的感召、引領、激勵和凈化作用,啟人心智、滌人心泉、催人奮進,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閃耀著歷久彌新的新時代光芒。
挺起精神脊梁,傳承紅色基因,在弘揚東北抗聯精神中筑牢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之基。“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任何精神形態的出現,都有其特定的實踐基礎和歷史條件。紅色基因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忠誠于黨,是紅色基因最核心的特質。對黨忠誠,既是政治標準,更是實踐標準。東北抗聯精神,正是新時代堅定共產黨人初心使命一劑最好的“補鈣針”。傳承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有利于補足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筑牢共產黨人的信仰之基,有利于挺起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充分展示中國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我們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問題,練就擔當為民“鐵肩膀”,自覺接過歷史交給我們的“接力棒”,在接續奮斗中續寫永不褪色的精彩華章,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鍛造硬核力量,厚植家國情懷,在賡續東北抗聯精神血脈中匯聚實現中國夢的磅礴之力。愛國主義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這種“硬核力量”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質樸而堅定,厚重而雋永。正是這種樸素、真摯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東北抗聯將士把自己的生命與祖國的命運、人民的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向全世界昭示了“以天下為己任,為人民謀福祉”的革命胸襟和氣魄。心中有國家,肩上就會有擔當。作為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更需要銘記艱苦的抗戰歲月和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以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報效國家的“硬核本領”,肩負起我們的責任擔當,自覺做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踐行者,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掌握制勝法寶,增強斗爭本領,在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立于不敗之地。“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是東北抗聯將士堅持苦斗14年,并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制勝法寶,它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絕不屈服于暴力、絕不容忍侵略、絕不向任何霸權勢力低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并反復強調,斗爭精神、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才能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新征程上,繼承和發揚東北抗聯精神,學習借鑒東北抗聯英勇善戰、浴血奮戰、殊死決戰、攜手作戰的斗爭經驗,不斷增強斗爭本領,講求斗爭方法策略,將斗爭精神作為一種品德來傳承、作為一種修養來鍛造、作為一種生活準則來堅守,成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傳人,我們就不會為各種風險挑戰所嚇倒,始終在偉大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樹立世界眼光,加強國際合作,用東北抗聯精神引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行之路。東北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旗幟下,中國、朝鮮、蘇聯人民面對共同的敵人日本侵略者,精誠團結,并肩作戰,生死相依,書寫了一篇感天動地、氣壯山河、團結御侮的英雄篇章。弘揚東北抗聯精神,要求我們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決不允許否認和歪曲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我們要從東北抗聯精神中汲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營養,從國際國內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掌握發展全局,有效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挑戰,不怕矛盾,不畏艱苦,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個難關一個難關攻克,闖出發展新路。
黑土染碧血,精神千古傳。無論時間如何流逝,歲月如何變遷,東北抗聯精神始終是黑龍江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和弘揚東北抗聯精神,以實際行動告慰長眠在黑土地上的無數革命先烈,讓東北抗聯精神永遠成為推動黑龍江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艱苦奮斗、干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龍江新篇章,推動黑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