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妮,李香莉
(1.蘇州大學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江蘇 蘇州 215123;2.萊州市朱由學校,山東 煙臺 261416)
2022 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由此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正式啟動。《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新一輪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支持機制,要求高校和學科建設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推進“雙一流”高質量建設。
新一輪的“雙一流”建設再次強調了創新人才的培養的重要性。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實驗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實驗室作為實驗教學的主戰場,其建設水平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其規模和水平成為高校學科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1]。實驗室作為大型儀器設備聚集地和化學藥品的存放地,其安全性建設是建設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損害了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暴露了實驗室安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和缺陷,更凸顯實驗室安全建設的重要性[2]。借助于“雙一流”建設之勢,根據《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相關規定,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排查弱勢漏洞,汲取優秀管理經驗,切實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助力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建設。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深入開展,國家對學科建設的投入日益增多。在這一過程中,大型儀器設備的擁有量、化學試劑和實驗用品的儲備量以及實驗人員的承載量都呈現出大規模增長趨勢。這樣的發展為實驗人員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支持和實驗便利,但同時也對實驗室安全管理流程和細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對近幾年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安全事故進行了統計,如表1 所示,深入分析了事故原因,明確分類了事故類型,吸取事故教訓,嚴防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表1 近幾年實驗室安全事故示例
通過以上數據及相關文獻分析[3-4],可以看出實驗室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爆炸、火災、電擊、中毒等幾類。通過100 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統計發現,爆炸事故和火災事故占絕大多數,占比分別為44%和42%[5]。引發此類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以下幾種原因:(1)實驗室人員對實驗室安全重視程度不高,存在僥幸心理,導致實驗操作隨意,防護用品穿戴不規范;(2)化學藥品和儀器設備管理混亂,缺乏動態管理,數據更新不及時,導致安全隱患增加;(3)缺乏有效的應急預案和緊急處置措施,事故發生時,無法快速有效應對,容易加劇事故風險。因此,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之中,應順應“雙一流”深入推進之勢,深刻分析潛在風險隱患,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在實驗人員安全培訓、試劑、設備管理、應急預案制定等[6]方面加大優化力度和建設投入,建設安全穩定的實驗室環境。
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科學化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實驗室成員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也是學校教學、科研、管理能力的體現[7]。為保證實驗室安全和教學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制定一系列科學有效且完整的規章制度。《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等規章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實驗室安全準入門檻,增強實驗室成員的安全意識,建立較高的責任感;《普通化學品采購及管理辦法》《易制毒易制爆等危險化學品采購及使用管理辦法》《實驗室廢固液回收管理規范》等制度對實驗室化學試劑的采購、使用、儲存等提出了更詳細的管理辦法,促使藥品管理更加規范化發展,減少試劑使用、存放過程中存在的事故隱患;《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儀器設備定期維修保養管理辦法》等對實驗室各儀器設備維護保養流程、周期、頻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止因設備老化、故障等帶來的安全隱患;《實驗室定期安全巡查》《實驗室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安全風險評估制度》等規章條例對實驗室緊急事故的處理速度和處理方式有了明確規定,有助于提升防范風險的能力。通過建立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各部門層層落實,從安全排查、發現問題、隱患整改、問題處理等各個流程加大規范管理力度,以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確保實驗室的正常平穩運行,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8]。
加強化學試劑及危險化學品管控是確保實驗室安全的重要環節。首先,實驗室應建立健全的化學品管理制度,對化學品的采購、儲存、標識、分類和消耗記錄等方面有明確且詳細的規定,確保化學品的使用和處置有跡可循。其次,建立化學試劑動態臺賬,詳細記錄實驗室現存所有化學品的數量、用途、存放位置和有效期等信息,做到“凡用必記錄”,監管做好不定時抽查和定期審查工作,嚴防危險化學試劑超量、外帶事情發生。此外,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標識和分類,確保所有容器上標注明確的化學品名稱、危險性類別和警示標志。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做到責任到人,采用“誰購買誰負責”的原則,避免危險化學品相關事故發生。加強化學試劑及危險化學品科學化管控是預防實驗室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通過建立合理、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能夠有效降低化學品使用、儲存相關事故的發生概率,保障實驗室成員的人身安全和實驗室設施的完整性。
確保實驗室儀器設備安全使用,做好服務工作是保障實驗室科研工作正常進行的重要一環。首先,建立健全的設備管理制度,包括設備采購、驗收、登記、使用和維護等方面的規定。其次,定期進行設備巡檢和保養,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及時清潔設備,防止積塵和污染影響操作效果,并定期進行校準和調試,保證設備的準確性和精度。此外,組織實驗室人員設備培訓和技能提升,確保實驗室成員具備正確的設備操作知識和技能,并能夠獨立完成常規維護工作。加強儀器設備維護和管理能夠延長設備壽命,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并降低設備故障和事故發生的風險,保障實驗室成員的安全和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
做好實驗室安全系統化培訓和教育,全面提升實驗室人員安全意識,對保障師生人身安全至關重要[9]。系統化的安全培訓不應僅局限于死板的安全條例的學習和案例分析,應結合所處實驗室現狀,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注重安全價值觀的塑造和日常安全意識、安全習慣的養成。首先,開展實驗室安全準入考試,以“全員、全程、全面”的標準,開展實驗室安全內容線上學習,開展校、院、實驗室三級安全教育,簽訂實驗室安全責任書,提高實驗室安全準入門檻。其次,開設實驗室安全課程,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全面系統學習實驗室安全知識,奠定專業技能學習的良好基礎,采用實物操作、現場演示、戶外課堂等多樣化教學方式,提升安全教育的趣味性,提高實驗操作人員對安全的重視程度。加強實驗室安全宣傳,利用多媒體渠道去宣傳解讀最新的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條例,傳播安全知識,排查安全隱患,推進實驗室安全治理,形成良好的實驗室安全氛圍。同時,可以通過舉辦實驗室安全講座,邀請校內外安全領域的專家和公司技術專家開展實驗室安全專題報告,學習其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手段,拓展安全管理方式,傳播實驗室安全知識,深入剖析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查找安全隱患,嚴防此類事故發生。
確保實驗室安全平穩運行是學科建設、學校發展的基礎,著力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和質量是實驗室安全運轉的有效保障。本文通過數據及文獻分析,綜合實驗室目前發展現狀,針對實驗室管理漏洞,提出幾點強化措施,致力于創建安全高質量實驗室。目前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建設需要不斷完善和更新實驗室相關規章制度和管理條例,強化實驗化學試劑、儀器設備的科學化、動態化管理,增強人員安全意識和堅定主人翁態度,全員推動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為學校安全建設添磚加瓦,助力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