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 文/攝

本期專家
姜良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在多年的臨床實踐當中,形成了獨特的學術理論體系,對發熱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哮喘、功能性胃腸疾病、肝炎、腫瘤等疾病有豐富的診療經驗。

隨著寒潮來襲,北京已經提前點火供暖。對此,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專家姜良鐸指出:進入冬季人們不僅要注意保暖,供暖后更要注意防“肺燥”,因這個階段的感冒多與“燥氣”有關,所以需要預防感冒或呼吸道疾病。
一般在北京供暖前后期,即將供暖前到供暖后的一個月左右,是感冒高發期,但供暖前后的感冒不一樣。供暖前是氣候冷了還沒有供暖時,人為地增暖,如:開空調加熱等,容易患風寒感冒。待供暖后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室內溫暖形成了“燥氣”,干燥得喝水有時都不能夠緩解。而室外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有的人會出現口干舌燥、口腔潰瘍、大便不暢,甚至臉上的“包包”也比平日里多,這一階段的感冒往往是風熱感冒,即外寒內熱的感冒。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在治療上也不同,最好去看醫生,對癥服藥有助早日康復。
供暖后這一階段是屋子里面熱,外出時不注意保暖又容易遇冷風著寒,尤其是身體比較弱的人很容易感冒或患其他疾病。再就是從霜降到立冬再到來年的立春,最厲害的是元旦到春節期間,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也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因此,這一段時期應注意以下幾點:
保暖正是入冬后最應該做的,目的是防寒防風,真正到大冷時人們就已經適應了。進入冬季后,東北風刮得多。由于氣溫雖低但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頭部、頸部、前后胸以及腳底的保暖,不戴帽子、圍巾等。特別是“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因此勸大家一定要戴帽子、圍條圍巾,一定要注意防寒、保護陽氣。

可以試一試用香油涂抹鼻孔,這個方法很好也很簡單。即用棉簽沾點香油,涂抹到鼻孔里能探到的地方。這樣做有兩個效果,一是鼻黏膜變得潤滑了,潤滑以后的黏膜就增強了抵抗力,這樣空氣進入鼻腔就不會干燥;二是對于應對氣候干燥霧霾很有好處。香油一般沒有什么副作用,對芝麻過敏的人除外。
外出時一定要戴好口罩,社交活動中要保持距離、勤洗手、勤消毒等,不可大意,放松警惕。因為我們改變不了外界的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
供暖后的感冒與“燥氣”有關,供暖是人為的干預,使得人們容易唇干、皮膚干燥,要特別注意防“肺燥”,所以在飲食方面多以清淡潤燥為主。
第一,吃帶皮的梨子潤肺燥。這個階段最好多吃百合和梨,不論哪一種吃法,梨子一定要吃帶皮的,很多人并不知道梨的要素在皮上。因梨皮是清熱潤燥的,所以不要削掉,不然就失去了潤燥的作用。同時煮梨水時不要放很多糖使其太甜,因為太甜反而容易上火,梨子一般用雪花梨、萊陽梨等都可以。寒氣重時可以食用姜棗梨,即鮮姜、大棗、梨子一起煮水喝。還有一個就是綠豆水煮梨,喝后干燥可得到一定的緩解,煮好后最好不要放糖。
第二,多吃大白菜。其實,北方冬儲的大白菜是“百菜之王”,大白菜的潤燥效果很好,因為太普通、太普及,所以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但世界上卻很少有人說不愛吃白菜。很普通的“白菜豆腐”,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菜豆腐保平安”,這道菜甘淡養脾胃;吃涮羊肉時,也要吃點白菜;醋溜白菜等都是很好的菜,幾乎所有人都能吃。
第三,少食高熱辛辣。冬季傳統的飲食多用辛熱之品,以溫陽驅寒,如過食辛辣刺激易致體內陽氣過盛,營養物質蓄積化熱,易釀生成“毒”。毒素留在體內則會引發多種疾病,可使大便干結難解、致痤瘡等癥,加之冬季運動減少,從而抵抗力下降,原有的疾病極易復發或加重。因此,高熱辛辣要少吃。
除上述之外,更有效的辦法是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以及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因此要保持鼻腔的通暢,如:適當按揉迎香穴;上午太陽出來后可適當進行室外鍛煉,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健身操,應選擇避風的地方,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朋友,注意冬季運動時不要出大汗,運動后及時保暖,以免感受風寒。
姜良鐸教授特別提示,因為供暖后室內空氣干燥,灰塵、細菌容易刺激呼吸道,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內一定的濕度以防燥。同時,不要因為天氣寒冷就緊閉門窗,應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才能遠離感冒。同時要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患病,平日里多喝水,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過度勞累,增強耐寒鍛煉等,有助身體健康,平安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