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兆軍
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十總中學,每個教室的圖書角排滿了紅色書刊。其中,《通州紅色故事讀本》一書深受孩子們喜愛。
校園是開展青少年紅色教育的重要陣地。將黨史學習融入學生課余生活,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途徑,也是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力舉措。
用紅色故事鑄魂育人,首先要把革命老區的紅色故事挖掘好、整理好。通州區新四軍研究會、黨史辦、關工委等單位深入調研,聯合編撰了《通州紅色故事讀本》。書中86個故事,講述通州人民追隨黨的領導,在建黨之初、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發生的可歌可泣的斗爭故事,以史實為血肉,圖文并茂,故能深受青少年歡迎。
讓學生喜聞樂見,主動接受紅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還必須把紅色故事講活、講好。學校除了開展讀書節、故事會、心得交流、聽革命前輩講傳統等活動,還借助戲劇、曲藝等形式,增強紅色故事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該校充分利用學校廣播站、黑板報等宣傳平臺,走廊、墻壁、櫥窗等空間,傳播紅色文化。
近年來,通州區老促會及各鎮街分會開展了多種“紅色故事”進校園活動:興仁鎮將鎮域內的紅色資源串點成線,開辟了一條包括韜奮紀念館、江北特委舊址紀念館等在內的紅色教育路線,組織中小學生在游學中感悟革命傳統。二甲鎮在紅軍小學內設置了老紅軍朱理治的塑像和事跡展覽室,繪制了巨幅紅軍長征路線圖,多渠道、立體化地講述紅色故事。石港鎮組織轄區內中小學的師生聽講紅色故事、寫心得體會,評出一二三等獎,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