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廣東省地方立法條例〉的決定》獲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是《廣東省地方立法條例》自2001年頒布以來進行的第三次修正。修改的條例明確要求,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擬設定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內容時,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此外,還增加“緊急立法”“協同立法”的相關內容。
本次條例修改內容共有29條,最重要的就是對立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進行了完善。如:強調地方立法不重復、有特色、可操作,規定地方性法規的規定應當明確、具體,突出地方特色,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
在提高立法質量方面,修改后的條例規定: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應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擬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收費以及其他涉及社會公眾切身利益等內容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
同時,為了適應特殊情況下緊急立法的需求,增加規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遇有緊急情形的,也可以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即交付表決。據了解,在2020年疫情暴發之初,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就曾啟動緊急立法,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法治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修改的條例也完善了擱置法規案的處理,明確擱置審議滿兩年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主任會議可以決定終止審議,必要時也可以延期審議。
近年來,省人大常委會在推進潮劇保護和粵菜傳承發展方面,都有區域協同立法的嘗試。本次修法也增加了相關規定: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可以協同制定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或者有關區域內實施。設區的市可以建立區域協同立法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