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許 甜 鄭志剛
教育戰線上,她憑著一顆求真務實之心一腔執著上進之情,始終站在教學第一線,在教育教學、教研教改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代表履職路上,她用心用情履行代表職責,積極反映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短板”,助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她就是省十四屆人大代表、連州市北山中學副校長趙海蘭。
2004年,趙海蘭在家鄉連州成為了一名教師。18年來,她扎根山區,在一線教學實踐與磨練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趙海蘭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把45分鐘的體育課上得生動高效,讓學生學會科學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在運動中享受樂趣,錘煉意志,健全人格。在教學工作中,她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堅持帶領學生開展乒乓球、健美操、啦啦操等課余訓練,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近年來,她共指導300多名學生開展健美操啦啦項目訓練,為學校和當地舉行的各項體育活動輸送了大量人才。
教學基本功扎實,教育經驗豐富,課堂生動有特色!這是老師對趙海蘭工作能力的評價,而學生們對她的喜愛則更加直接:“趙老師的課很有趣,我們都愛上!”趙海蘭也在辛勤耕耘中收獲了累累碩果,先后獲得廣東省第七屆中小學體育教學比賽初中組二等獎、廣東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學校體育組(廣東省第三屆)中小學體育教師技能大賽二等獎、連州市“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議期間,趙海蘭把群眾反映的心聲整理成為建議,積極建言獻策,期望為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關注到連州當地中職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面臨升學難、就業難的困境,趙海蘭撰寫了《關于在連州市籌建民族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的建議》。她介紹說,當下中職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主要通過中高職貫通培養“三二分段”全日制大專、“3+專業技能證書”高職高考、高職院校“自主招生”等方式升學,但省內相關公立醫藥衛生類的高職院校分配名額非常有限,無法滿足當地學生升學需求,想升學的學生只能選擇學費昂貴的私立高職院校,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家庭負擔。
“一邊是中職學生升學難、就業難,另一邊卻是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招聘難、留人難。”趙海蘭表示,連州衛生學校是目前清遠市唯一一所公辦衛生健康類中等職業學校,但由于畢業生學歷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大部分畢業生只能選擇去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私人診所、養老機構或者月嫂、護工等家政服務就業,甚至還有個別在家待業。而清遠民族地區目前缺乏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還受地區發展等各種條件所限,招聘比較困難,招到的人才也難以留住。
“如果在連州新建一所醫藥衛生類的高職院校,采用定向培養方式,每年為民族地區培養一定數量的醫學生,可進一步充實縣域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促進粵桂湘三省及粵北少數民族地區衛生健康事業集聚發展。”趙海蘭建議,省政府加快批準在連州籌建民族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并統籌安排配套資金及用地指標,傾斜支持民族地區發展職業教育,加強特色專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