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敏 張 云 翟 陽 梅小平 蔣桂江
1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廣西南寧市 530200; 2 廣西中醫藥大學
病毒性肺炎是指由病毒感染的肺實質和(或)肺間質部位的急性炎癥,常引起機體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癥狀,通常有發熱、咳嗽、喘息、氣促、肺部濕啰音等表現,并伴有胸部影像學[如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等]異常[1]。作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一項重要類型,統計提示病毒性肺炎占我國范圍內所有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27.5%~39.2%[2-3],其常見的病原類型涉及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多種類型。基于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毒科、屬、種的差異,當前臨床在病毒性肺炎治療中,若無特異性病原治療的情況下即以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為主要方案。而祖國醫學對病毒性肺炎有豐富的診治經驗,認為病毒性肺炎以發熱、咳嗽、痰壅、氣促為臨床主癥,可歸屬中醫外感熱病辨證論治,在病毒性肺炎急性期治療及早期干預、恢復期調理及改善預后等方面有顯著的優勢[1]。本次研究即總結相關經驗及文獻,對中醫有關病毒性肺炎的認知以及中醫藥在病毒性肺炎治療中的應用進行簡單總結。
《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診療指南(2018修訂版)》[4]指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發病主要由于外邪侵襲、肺衛受邪,或正氣虛弱、抗邪無力兩個方面;感受風熱之邪,經口鼻侵襲肺臟,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煉津為痰,痰熱壅肺;病理過程中可化火生痰、傷津耗氣或風熱邪盛而逆傳心包,甚至邪進正衰、正氣不固而現邪陷正脫。因此指南認為邪實(痰熱、痰濁)正虛(氣陰兩虛、脾肺氣虛)貫穿于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整個病程中[4]。而參考《兒童病毒性肺炎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19年制定)》[1]中內容: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包括外因和內因,其中外因責之于感受六淫或時行疫病之邪,內因責之于肺臟嬌嫩、衛外不固,病位在肺而病機為肺氣郁閉,病理因素涉及熱、痰、毒等多個方面。因此總結中醫有關病毒性肺炎的認知,可以發現現代中醫認為病毒性肺炎的發生在于患者肺衛不濟的情況下遭受外邪入侵,邪毒侵入肺臟并引發肺氣郁閉乃至肺臟損傷等癥狀。許異川等[5]研究即認為:從溫病學寓攻于補的思想出發,病毒性肺炎可納入中醫學“風溫”“時疫”等范疇,六淫襲表,陽氣內郁;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正氣虧虛,熱自里發;煉液成痰,迫血成瘀是病毒性肺炎發生的病因病機。劉艷彬等[6]研究亦顯示:自肺痹理論出發的情況下,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機即在于臟腑內虛,外邪侵襲,痰瘀之毒互結,氣機阻滯,肺絡痹阻是發病之關鍵。以此為據,中醫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要重點關注患者外邪的消解與正氣的補充,要在解患者外在之毒的同時補正氣之虛,如此才能避免患者病情進展并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
2.1 中藥湯劑口服在病毒性肺炎治療中的應用 中藥湯劑口服作為傳統中醫治療疾病的一項經典方案,在明確病毒性肺炎病因病機的情況下對該病有豐富的治療經驗。結合臨床文獻研究成果,常用于病毒性肺炎治療中的中藥湯劑如清肺排毒湯、麻杏石甘湯、化濕解毒方等。現代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湯能夠有效縮短寒濕郁肺型病毒性肺炎患者主要癥狀消失時間,改善肺功能,調節血清指標水平[7];麻杏石甘湯行加減治療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療效顯著[8];化濕解毒方可有效改善重癥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減少退熱時間,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提高免疫細胞比率[9]。總體而言,中藥湯劑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應結合當前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機及分期分型進行辨證論治,觀察患者疾病轉歸情況的同時結合患者癥狀行對癥加減治療,當能獲得良好成效。
2.2 中成口服藥物在病毒性肺炎治療中的應用 中成藥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以中藥材為原料制成的中藥制品,其中口服藥如連花清瘟顆粒、金葉敗毒顆粒、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均有積極效果。研究表明連花清瘟顆粒可明顯縮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的持續時間[10];余恒毅等[11]研究顯示金葉敗毒顆粒在新冠患者轉重率和好轉患者住院時長等指標方面與清肺排毒湯、連花清瘟膠囊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均優于阿比爾多單藥治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磷酸奧司他韋膠囊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有效率高達94.00%,同時能縮短臨床癥狀消退時間,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12];《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臨床應用專家共識》[13]中亦指出: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的功效長于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適用于熱毒壅盛證引起的咽喉腫痛,對病毒性肺炎有保護作用。總體而言,中成口服藥物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均有良好效果,如連花清瘟顆粒甚至是國家在流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中的推薦用藥,發展前景值得深入關注。
2.3 中成注射藥物在病毒性肺炎治療中的應用 中藥注射制劑即使用注射方法行疾病治療的中成藥,該種類型的藥物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亦有廣泛的應用和良好的效果。以血必凈注射液為例,郭俊等[14]研究發現血必凈注射液在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診治中可抑制炎癥介質風暴,最終患者成功治愈出院。張美琦等[15]研究證實:血必凈注射液對水皰性口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多種病毒均有抑制效果,能在體外抑制多種病毒復制,降低病毒誘導的細胞死亡和炎癥反應。喬喜娟等[16]研究使用靜脈注射痰熱清注射液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結果顯示患兒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血清炎性指標水平明顯降低,安全性好。一項有關中藥注射液治療病毒性肺炎的療效分析的Meta研究結果提示:喜炎平注射液治療的臨床有效率最高,其次是痰熱清注射液;在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的比較中,喜炎平注射液表現最好;在消除肺部啰音的療效比較中,穿琥寧注射液表現最好[17]。總體而言,臨床醫生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可以根據患者癥狀選擇合適的中成注射藥物,以期盡快改善患者相關癥狀并保障治療效果。
2.4 中藥特色技術在病毒性肺炎治療中的應用 在中藥湯劑、中成口服藥物和中成注射藥物的基礎上,亦有其他中藥特色技術可用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如中藥霧化吸入技術。劉媛等[18]的研究顯示桑夏扶正湯聯合痰熱清注射液行霧化吸入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能有效減輕炎癥反應,提高患兒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與此前口服用藥、注射用藥相比,霧化用藥技術是一種將藥物快速聚集并噴灑在患者呼吸道范圍內的用藥技術,該項技術能使得治療藥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以迅速發揮藥物治療功效,避免口服用藥、注射用藥需要經人體血液運轉而導致藥效損失的不足,更有利于病毒性肺炎患者炎癥部位的修復。但需要注意的是,霧化用藥技術并不能完全地治愈病毒性肺炎,因此仍需其他用藥聯合治療以保障治療效果。并且霧化吸入技術在其他肺炎的治療中亦有積極的應用效果。一項Meta分析結果顯示,中藥霧化吸入輔助治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可提高臨床療效并改善預后,對縮短重癥監護室住院天數等亦有積極作用[19]。
2.5 其他中醫技術在病毒性肺炎治療中的應用 除上述中醫藥方及中成藥以外,亦有其他中醫特色治療技術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如針灸、推拿、穴位貼敷等。以針灸為例,周彥吉等[20]通過回顧分析古代醫家針灸防治疫病的經驗,以針灸治療相關呼吸道系統傳染病的循證證據為根本,提出了針灸干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思路,發現針灸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切實可行且具有巨大發展潛力,但仍需大樣本臨床試驗以證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羅志輝等[21]研究使用毫火針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患者,結果發現患者后遺癥狀以及精神癥狀明顯減輕,同時能促進肺部炎性吸收,改善肺通氣功能。以推拿為例,黃海等[22]對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行器械振動推拿治療,結果顯示器械振動推拿治療,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耐力方面的療效明顯。以穴位貼敷為例,張英博等[23]的研究顯示宣肺止咳方聯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可明顯改善患兒癥狀體征,縮短住院時間,下調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提高臨床療效。而除穴位貼敷以外,其他與中醫穴位理論有關的治療方法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亦有應用。如關麗等[24]研究使用耳穴貼壓聯合穴位按壓治療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患者呼吸系統癥狀及腹脹癥狀明顯改善,且優于單純對癥治療。又如彭思萍等[25]研究使用八段錦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聯合足三里穴位按壓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提示該種治療可有效提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納差的臨床療效。總體而言,其他穴位相關的中醫治療方案對病毒性肺炎患者本身或許并無明顯療效,但對改善患者基于疾病造成的其他健康影響或有積極效果。
綜上所述,病毒性肺炎作為當前臨床常見的一種社區獲得性肺炎,在西醫治療對病毒性肺炎缺乏特異性藥物的情況下,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觀念采用中藥湯劑口服、中成口服藥物、中成注射藥物治療均有良好效果,同時中藥霧化吸入、針灸、推拿、穴位貼敷亦可用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中,耳穴壓豆、穴位按壓等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其他癥狀亦有積極改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的循證研究等級依然有待提高,在研究中也存在樣本量少的局限性,臨床應當提升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的循證研究等級,為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提高更高等級醫學證據的同時,更加深入和廣泛地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的各項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