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俞盈 曾慶敏 劉琳娜

腸造口又稱人工肛門,即因治療需要,把一段腸管拉出腹壁,將其開口縫合于腹壁上,排泄物從此開口排出。人們通常形象地把這類手術描述成改道(即改變了糞便的排泄路徑)手術,把患者的生活說成帶著糞袋生活。在我國,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每年新增約10 萬人,累計造口患者已超過100 萬人,年增長率為4.2%。造口護理的主要場所是家中,護理者大多是患者本人或是家中的主要照顧者。因造口沒有括約肌,不能控制糞便排放,患者及家屬在居家護理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其中護理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癥為造口周圍皮膚并發癥(發生率為18%~60%)。一旦出現皮膚并發癥,可造成皮膚受損,增加造口護理的困難及經濟負擔,患者的心理也會因此受到影響。下面介紹常見的幾種腸造口周圍皮膚問題,幫助患者及家屬快速識別、護理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表現 造口周圍腹壁皮膚接觸排泄物,造口底盤上有糞便黏附,患者有燒灼感。接觸排泄物的腹壁皮膚初期表現為紅斑,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皮膚破潰。
識別 造口底盤處黏附糞便的位置與患者腹壁皮膚有燒灼感的位置一致,并且造口對應位置的皮膚出現紅斑甚至破潰。
護理對策 使用不含酒精的濕巾或將軟毛巾蘸溫水浸濕,清潔并擦拭造口周圍皮膚,待干,使用造口粉、皮膚保護劑保護皮膚,減少皮膚與黏膠及糞便的接觸機會。如造口周圍皮膚高度不一致,可使用防漏膏或防漏貼環填塞凹陷處皮膚。
預防措施
1.術后6~8 周水腫期,每次更換均應測量造口的大小,底盤裁剪的孔徑以大于腸造口1~2毫米為宜。已度過水腫期的患者可保留剪得最好的一次的底盤黏膠處的背貼,可將背貼作為剪底盤的模板,每次用記號筆在新的底盤上以背貼為模板畫出需剪裁的部分,再用造口剪刀剪出合適的形狀和大小。
2.造口袋粘貼后應保持體位10~15 分鐘,可用手掌加溫使得底盤與皮膚緊密貼合。
3.造口袋及造口底盤保存中避免陽光直射,以防黏膠失去黏性,影響與皮膚的貼合。
4.當造口袋內的糞便為造口袋容量的1/3~1/2 時應及時倒掉排空。
表現 造口周圍皮膚瘙癢,伴隨出現紅斑、丘疹、水腫、脫皮、水皰。
識別 出現上述表現的皮膚范圍與所用產品(造口底盤、防漏膏等)的范圍一致。
護理對策 更換不同品牌的造口護理用品,使用不含酒精的皮膚保護膜。使用后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亮膜,使得造口產品不直接接觸皮膚,接觸的是這一層膜,起到了阻隔接觸過敏物的作用。
預防措施 出現皮膚瘙癢,要及時查找原因。重新更換造口袋及造口底盤,如未見好轉,要及時更換不同品牌的造口產品。仍未見好轉要及時就診。
表現 造口底盤下部分或全部皮膚發紅,皮膚出現破損且破損部位形狀不規則。
識別 表皮破損,破損處形狀不規則,患者感到對應的破損部位疼痛,破損部位有時會有液體滲出。
護理對策 破損處皮膚使用水膠體敷料及藻酸鹽敷料保護,促進破損處皮膚生長,然后再貼造口底盤。待破損處皮膚完全愈合后,再使用常規方法更換造口袋及造口底盤。
預防措施 揭除底盤時,動作要輕柔,切不可強行揭除,以免造成造口周圍皮膚破損,可一手固定造口底盤邊緣皮膚,一手將底盤慢慢揭除??墒褂灭つz去除劑或松節油等溶解底盤黏膠以協助清潔。
表現 皮膚出現紅斑,呈衛星狀,界限清楚,表面溢膿,皮膚瘙癢。
識別 皮膚紅斑分布不均勻但界限清楚,表面有膿性滲出。
護理對策 紅斑處遵醫囑使用抗真菌軟膏,涂抹10 分鐘后洗凈皮膚再貼造口袋。
預防措施 造口底盤下皮膚潮濕以致真菌滋生,因此需要及時更換造口袋,防滲漏,避免皮膚潮濕。
表現 鄰近造口周圍的皮膚突起,皮膚增生,質硬,色素沉積,呈灰色或紅棕色?;颊咧髟V疼痛,易出血。
識別 造口周圍皮膚較之前突出幾毫米以上,皮膚顏色有改變。
護理對策 使用凸面造口底盤壓迫增生處,嚴重者就醫。
預防措施 剪裁合適大小的造口底盤,減少或避免糞便接觸造口周邊皮膚。
表現 造口周圍皮膚表面出現銀屑,銀屑脫落后出現紅色斑塊,易出血,并伴有皮膚瘙癢。
識別 造口袋粘貼困難,滲漏明顯。
護理對策 每次更換造口袋前洗凈皮膚,去除銀屑,遵醫囑使用外用藥膏,藥膏涂抹10分鐘后清洗掉,再粘貼造口底盤。
預防措施 減少造口底盤成分及揭除底盤對皮膚造成的損傷,忌食海鮮、牛羊肉、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