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學 賀千 孟燕
周益新,山西省名中醫。長期從事中醫臨床及中醫醫史文獻研究工作。著有《話說國醫·山西卷》一書。下面精選周益新治療失眠的經驗方,以饗讀者。
組成:清半夏20克,夏枯草20克,炒酸棗仁45克,制香附15克,茯神15克,合歡花30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
功能:養血柔肝,寧心安神。
主治:心肝血虛、陽不交陰所致的失眠。癥見夜難入寐,輾轉反側,心神煩亂,或夜寐不安,噩夢紛紜,頭痛眩暈,脅肋脹痛,時或目珠作脹,舌紅少苔,脈弦數。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
方解:人體正常的睡眠機制是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律地轉化,這種規律一旦被破壞,即可導致失眠。治療失眠的重點在于調整臟腑的陰陽失調、氣血不和。失眠為心病主癥之一,又與肝關系密切。心主血藏神,心血充足,血中陰陽平調,不寒不熱,則心神寧而寐安;若心血不足,則血中陽亢而熱,或血中陰盛而寒,則神不寧而失眠;肝藏血,人臥則血歸于肝,肝血足以涵養肝,則夜寐無夢或少夢,否則夜寐多夢。

本方主要針對肝郁血虛,心陰暗耗,陰陽失衡所致的失眠而設。方中清半夏稟陰氣而長,導陽入陰;夏枯草既能補養厥陰血脈,又能清泄郁火。二藥相配實有交通陰陽之妙,尤宜于郁火內擾、陽不交陰之候,故為君藥。酸棗仁性味甘酸平潤,歸心、肝經,既能養肝血,又能養心血、安心神,具有養肝血、益心陰、寧心神的良好作用;香附疏肝解郁,茯神寧心安神,二者相配,《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稱為“交感丸”,具有寧心解郁安神的功效,三藥輔助主藥,是為臣藥。合歡花,可安神解郁,用于情志所傷的忿怒憂郁、虛煩不安、健忘失眠等證。夜交藤即何首烏藤,功擅引陽入陰,性味甘平,入心、肝二經血分,養心安神,可治失眠。前人認為首烏生精血而藤夜交、合歡生血脈而葉夜合,故能養血安神以治失眠之證,且養血安神而無滋膩之弊,共為佐藥。炙甘草益氣強心、調和諸藥,是為使藥。合而用之,共奏養血平肝、寧心安神之效。
加減:心悸動甚、驚惕不安者,加龍齒、珍珠母鎮驚安神;痰熱擾心、心煩躁擾者,加黃連、陳皮、瓜蔞皮、竹茹、枳實化痰清熱、和中安神;抑郁、煩躁易怒者,加柴胡、玫瑰花疏肝解郁。
(溫馨提示:以上方劑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