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麗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日照 262300)
虛擬演播室技術是廣播電視技術從模擬、標清、高清向超高清發展的一種產物,集成了多種電視節目制作技術,如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在數字化時代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虛擬演播室技術逐漸應用于廣播電視工程中,不僅縮短了節目的制作時間,提升演播室利用效率,而且可降低人力、財力以及物力投入[1]。基于此,本文對虛擬演播室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展開分析。
虛擬演播室技術是數字化時代發展過程中誕生的一種技術,主要是在攝像機拍攝圖像的基礎上,結合虛擬三維場景,實現真實人物與虛擬場景的有機結合,使其與虛擬場景一致[2]。虛擬演播室主要由攝像機、跟蹤系統、計算機圖形工作站、延時器及色鍵合成器5 個部分組成,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虛擬演播室技術原理
傳統的演播室為實現實景拍攝,通常需將鏡頭控制在固定的范圍中,使得演播室中的場景、拍攝方位難以根據拍攝的需求進行調整。在海量信息資源的社會背景下,人們難以接收單一、固化的信息背景,故傳統演播室的節目制作需不斷創新[3]。虛報演播室作為一種集多種先進技術于一身的技術,在傳統的色鍵技術和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可在虛擬化場景中實現虛擬場景與人物的結合,不僅豐富了節目背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為節目形式的變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虛擬演播室無須占用實體演播室,有效提升了節目制作的效率,對于降低節目制作的成本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虛擬演播室系統中,色鍵器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色鍵器是一種摳像設備,可實現前景視頻與虛擬背景的合成,可支持3 840×2 160、7 680×4 320等清晰度,P50/P60、P100/P120 等幀率。色鍵器中包含高品質色鍵摳像模塊,可有效提升復雜場景的摳像效果[4]。
藍箱是虛擬演播室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數字攝影棚,可確保摳像畫面質量符合要求。目前,常見的藍箱類型主要包括L形、扇形、U形這3大類型。根據不同的場地需求,可選擇合適的藍箱類型,節省拍攝空間,便于攝影師在拍攝過程中具有充足的活動空間。藍箱搭建過程中,需對拍攝場地進行相應的處理,確保搭建場地的轉角處平滑,場地整潔,為后續摳像奠定基礎,對于提升摳像效果有重要作用[5]。
渲染平臺用于提升圖像的視覺效果,在虛擬演播室中十分重要。常見的渲染平臺主要以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結構為主,不僅具有較強的圖像視頻處理能力,而且可實現圖像的有效渲染。此種渲染平臺還具有虛擬前景、圖文包裝等功能,可將現實與虛擬進行有機結合,對于提升圖像的視覺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較為常見的跟蹤模式主要有機械傳感、紅外移動、網格等。這些跟蹤模式的優缺點不盡相同。在現階段的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可將不同類型的跟蹤模式進行整合,充分發揮不同跟蹤模式的優點,進而有效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效果[6]。
虛擬演播室的場景設計主要由3ds MAX、Maya、C4D 等軟件實現。通過這些軟件的作用,可有效提升拍攝場景的真實性,還可向虛擬場景中融入不同的虛擬特效,如風景、動物、植物等。這些特效可進一步提升節目的視覺效果。模型設計為廣播電視制作人提供便捷,通過合理的模型設計,可在電視節目中融入新穎的效果,對于提升節目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聞類節目制作過程中,受到成本的限制,大部分新聞制作都是在虛擬演播室中拍攝[6]。應用虛擬演播室拍攝時,首先利用攝像機拍攝相應的人物畫面,從畫面中將人物圖像摳出,獲取人物的運動參數,在模擬拍攝相對應的虛擬背景后,將其與摳出的人物融合。此種方式彌補了新聞節目受空間、時間限制的缺陷,有效降低了拍攝成本。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制作方可通過人像摳像機器對現場傳輸的數據進行摳像,摳像完成后,將摳出的圖像傳輸至虛擬演播室,并對其背景進行轉換,營造出一種主持人身處現場的感覺。例如,央視網推出《兩會C+時刻》節目,就是采用虛擬演播室技術進行節目的制作,實現數字虛擬主播、嘉賓和虛擬場景共同融合[7]。
綜藝類節目具有較高的靈活性,節目制作需重視視覺與體驗。為有效提升綜藝節目的感染力與視覺體驗,制作方可采用虛擬演播室技術對節目效果進行渲染,使節目變得更加豐富。例如,河南電視臺在制作電視節目過程中,充分利用虛擬演播室和拓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XR)技術營造虛擬仿真的場景,在節約前期置景時間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拍攝效率。基于此技術,河南電視臺推出了《梨園春》《七夕奇妙游》等充滿感染力的綜藝節目,突出了節目的亮點,通過其豐富的感染力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與綜藝類節目不同,訪談類節目需重視空間的轉換,使主持人與現場連線無違和感。拍攝此類節目過程中,需根據播出內容實時調整攝像機拍攝角度,將攝像機鏡頭精準聚焦在人物形象上,避免在播出過程中出現圖像偏移或者畫面失衡等問題,影響節目播出效果。拍攝前,需在拍攝場地中預留充足的活動空間,為主持人和嘉賓提供充足的互動環境。通過虛擬演播室的作用,節目制作方可在演播室中加入不同的裝飾元素,分散嘉賓的注意力,以此來緩解訪談過程中的緊張氛圍。拍攝過程中,應使主持人處于焦點位置,增加節目效果的真實性。例如,2020 年焦點訪談節目進行技術創新后,通過虛擬演播室技術全面實現了虛擬場景直播,讓主持人身處虛擬的背景中,進一步增強了節目的現場感。
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虛擬演播室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工程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通過此項技術不僅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還可針對節目錄制的需求制作相應的場景,進一步提升節目效果。虛擬演播室技術在拓展電視節目制作范圍的同時,有效提升了電視節目的創意性,對于促進廣播電視工程高效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