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10月28日,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閃光的刻痕——徐匡繪畫作品展”“涼山信鴿——阿鴿繪畫作品展”開展。兩場展覽彼此獨立,卻又是這對藝術伉儷的又一次合作,這兩場展覽均為“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系列之一。
徐匡是當代中國卓有建樹的美術家,杰出的版畫藝術領軍人才。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即懷抱理想,矢志藝術,并將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奔赴祖國西南,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當中。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他創作的《待渡》被選送參加在萊比錫舉辦的“世界版畫比賽會”、20世紀60年代創作的《鄉村小學》《纖夫恨》等作品即引起美術界的關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創作的《主人》《高原陽光》《草地詩篇》《大江之源》以高度的藝術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成就,引領了版畫藝術潮流,在美術界引起巨大反響。進入21世紀,他持續創作了《奶奶》《走過草地》《天路》《天地吉祥》等一系列優秀作品,藝術語言臻于完善。徐匡善從生活中發現典型人物,捕捉人物情感的自然流露,以高度概括的版畫藝術語言加以提煉升華。長短、疏密、深淺、交錯,刻刀從不同方向奔突,形成黑白灰的豐富交響,在媒材的肌理之上,形與象從平板上完整浮現,令人難以置信!大開大合,粗獷中有溫情,纖毫中見張力,強烈的視覺沖擊與充沛情感在此渾然交融。在至今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始終以對人民的熱愛和飽滿的藝術激情,創作了一系列生動鮮明、具有時代特征的人民形象,也由此成就了自己的藝術高峰。
版畫家阿鴿,是一位具有持久創造力的女性藝術家,也是彝族藝術家的優秀代表。從20世紀60年代創作《我的阿媽》在版畫界嶄露頭角,她不斷創作出《學習歸來》《故鄉》《春到涼山》《放學路上》《三月》《索瑪》等一系列優秀之作,和徐匡共同合作了《主人》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阿鴿始終保持著藝術激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她的藝術創作跟隨時代,不斷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將對西方藝術的借鑒與中國傳統繪畫的趣味相結合,線條簡潔富有趣味,色彩愈發清新淡雅,她的絲網版畫《美酒飄香》《回到拉薩》《節日的姑娘》以及中國畫《飄動的長裙》《姐妹》等一系列作品具有超越年齡的青春氣息。
此次展覽,是中國美術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美術館的老專家老藝術家的回信精神,堅持人民至上辦館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質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質服務上的又一次生動實踐。徐匡的129件作品,包括獨版、版畫、素描等,阿鴿的50件作品,包括木刻版畫、絲網版畫及中國畫,記錄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時代巨變與百姓生活,生動詮釋了藝術來源于生活的樸素道理,也再次證明,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淡泊名利、堅守藝術初心,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經典之作。
經典如何造就?藝術史怎樣書寫?這不僅要有獨具藝術創造的優秀藝術作品,也要有對優秀藝術作品反復精選、闡釋、展覽與傳播的過程,不斷接受人民群眾的檢驗,并最終在時間的長河中成就經典。作為國家美術館,肩負著推出經典作品、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責任?!伴W光的印痕——徐匡繪畫作品展”和“涼山信鴿——阿鴿繪畫作品展”,是中國美術館以學術邀請展的方式,在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的基礎上,全面梳理徐匡、阿鴿的藝術創作歷程,研究其創作規律、總結其藝術成就、傳播其藝術價值,將這些曾經耳熟能詳的美術作品,放在美術藝術發展的時間軸上,放在當代中國藝術的發展史上,進行重新認識與評價。讓我們跟隨徐匡、阿鴿兩位藝術家的精彩作品,走進歷史,在藝術的感動中感受人民的形象。
(作者系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