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天云,陸平波,趙昆松
【導讀】湖北三峽庫區是全國晚熟柑桔重要產區之一,近些年發展成效顯著,本文對湖北晚熟柑桔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發展建議。
柑桔是湖北省具有顯著競爭力的優勢特色產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柑桔產業發展,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柑桔納入十大農業重點產業鏈,奮力打造500 億元產業。形成了長江三峽、清江流域、丹江庫區等3 個優勢產區,成為國家長江上中游柑桔帶和鄂西湘西柑桔帶的核心栽培區。2021 年全省柑桔面積24.2 萬hm2,居全國第6 位,產量高達540.8 萬t,占全國總產量的10%,僅次于廣西、湖南,居全國第3 位,全省單產高達1 489.8 kg/667 m2,比全國高出213.4 kg/667 m2,優質果率達85%,高出全國近5 個百分點。
晚熟柑桔是近幾年柑桔產業發展的重點。晚熟柑桔是指1 月及以后上市的柑桔,主要包括橙類(如倫晚、夏橙)、雜柑(如春見、不知火等)等。通過發展晚熟柑桔調優了產業結構,延長了柑桔上市期,滿足了消費需求,提高了種植效益,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我國柑桔產業發生了深刻變化,生產規模迅速擴大,柑桔產量高速增長,已成為全國第一大水果。2022 年,我國柑桔面積達293.3萬hm2,與2012 年相比,增長近40%,產量達5 500 萬t,增長了近80%。隨著新發展果園的陸續投產,柑桔產量有望突破7 000 萬t,全國人均占有量高達50 kg。我國柑桔基本可以實現周年供應,但10—12 月成熟的占比超60%。截至到2022 年,全國晚熟柑桔面積已達133.3萬hm2,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0%,其中1—3 月成熟的占比30%左右,4—9 月成熟的占比10%。主要集中分布在兩大區域:一是長江上中游的四川、重慶、湖北三省市,以雜柑(春見、不知火等)、橙類(倫晚、夏橙)為主;二是兩廣地區以及云南省,主要發展沃柑、沙糖桔等,其中廣西發展速度最快。
一是生產規模顯著增長。充分挖掘三峽庫區資源優勢,建設世界柑桔種質資源庫,在秭歸、興山等地建成世界罕見、中國惟一的“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一年四季有鮮橙上市的柑桔優勢產區。2022 年總面積1.67 萬hm2,總產量40 萬t,相比2015 年增長了近3 倍。
二是分布區域顯著集聚。我省90%的晚熟柑桔分布在三峽庫區,主要包括秭歸、巴東、興山三縣,長陽、夷陵等地也得到較快發展。其中秭歸縣是我省最大的晚熟柑桔生產大縣,面積近1.13 萬hm2,約占全省晚熟柑桔總面積的70%。
三是栽培品種顯著集中。我省種植的晚熟柑桔95%為倫晚臍橙、紅肉臍橙、夏橙等橙類品種,僅有少量的血橙、巖溪晚蘆、沃柑、春見等品種。其中倫晚臍橙占晚熟柑桔總面積和總產量的60%以上。
四是產業效益顯著增加。據調查,2017—2022年倫晚臍橙產地果園收購均價穩定在4.0~7.0元/kg,2017—2022 年夏橙產地價格穩定在3.0~5.5 元/ kg。2023 年晚熟柑桔上市以來,由于市場供需等因素影響,倫晚臍橙銷售火熱,價格持續走高,產地收購價格達到8.0 元/ kg,是普通臍橙的1.5 倍左右。
一是晚熟柑桔規模擴張,市場競爭加劇。根據“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到2025 年,全國晚熟柑桔(1 月及之后上市)規模將持續增加,晚熟柑桔將面臨激烈的競爭。一方面是產區間競爭,老產區四川、重慶、湖北規模擴大,新產區廣西、廣東、云南迅速擴張,還有湖南、江西等柑桔主產區也在發展晚熟柑桔,搶占晚熟柑桔市場。另一方面是品種間競爭,倫晚臍橙、沃柑、春見、不知火、夏橙等晚熟品種經過發展,已有相當的規模,我省倫晚臍橙3 月下旬至5 月下旬上市,同期還有重慶的晚熟臍橙、四川的不知火、廣西的沃柑等大量在市銷售。晚熟柑桔產量的增大、品種的豐富正在促使其從賣方市場轉變到買方市場,消費者可選擇、對比的范圍增大,對品質、風味追求更高,無疑會加劇湖北晚熟柑桔市場競爭。
二是不利氣候發生,果實品質受影響。晚熟柑桔果實在第二年成熟,果實掛樹時間長,冬季溫度對果實生長影響較大,果實受凍后,容易引起落果、枯水,進而影響產量、品質和價格。湖北在2016、2018、2020、2021 等年份晚熟柑桔果實成熟期出現低溫冰凍甚至雨雪天氣,秭歸、興山、長陽等產區在不同年份相繼有低溫導致果實枯水現象發生。海拔也是限制三峽庫區晚熟臍橙栽培的重要因素,海拔越高,氣溫較低,現在依然還有些許果農因效益好而在高海拔易發生低溫凍害地區栽培種植晚熟柑桔。
三是果園條件較差,栽培技術要求高。三峽庫區果園多為山地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立地條件差,現代化程度低,改造難度大,勞動力需求高,無形中增加了晚熟柑桔栽培種植的成本。同時,基于晚熟臍橙“花果同樹、父子同床、三青三黃”等生長特點,栽培中對土壤、肥力、水分需求更細致,對修剪、施肥等栽培技術的要求更高,需要做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否則可能導致大小年和品質低下。
一是找準定位,提升核心競爭力。我省晚熟柑桔主要有兩個定位:一是作為柑桔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平衡早、中、晚熟柑桔比例,避免季度性產能過剩;二是作為三峽庫區臍橙產業差異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牢牢占據“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四季有鮮橙的獨特布局的重要地位。要把握湖北晚熟柑桔定位,不盲目擴大發展,也不輕易改變布局,繼續以晚熟橙類為主導,定位高品質鮮橙市場,圍繞四季有鮮橙布局,重點打造秭歸臍橙等公用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是優化布局,提高災害抵御能力。充分依托三峽庫區氣候環境優勢的同時合理布局,嚴格按照晚熟柑桔生長栽培對海拔和溫度的需求,在海拔350 m 以下發展倫晚臍橙等晚熟品種,其他非適宜海拔區域盡量避免發展晚熟柑桔。要密切關注特別是冬季溫度變化,建立晚熟柑桔低溫凍害災害預警機制以及制定應急預案,及時向合作社、農戶傳遞災害預警信息,同時要督促做好災害應對技術措施,根據低溫預警情況,采取樹冠覆膜、果實套袋等防凍措施,推廣部門要做好防災救災技術支撐。
三是改善設施,提升栽培技術水平。改善果園立地條件有利于提高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要結合果園實際生產條件,充分利用精品果園建設、標準化基地改造等項目。一是改善土壤條件,通過推廣增施有機肥,增加肥力,合理利用測土配方施肥,科學補充營養元素,在果園種植綠肥,保持水土和生態,同時補充氮肥。二是改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水、電、路等基礎部分,新建園要按照標準化、現代化果園進行修建,老果園在條件允許范圍內進行改造。三是增加機械化設施,如適宜山地丘陵使用的小型耕地機械、軌道運輸機械等,其他有條件的可以增加水肥一體化、設施大棚等,降低人工勞力成本的同時提升生產效率。提升栽培技術水平有助于提高果實品質,特別對于晚熟柑桔,主要在修剪和施肥技術上做好文章,要充分利用科研優勢,研發倫晚臍橙等主要品種配套的修剪、施肥、灌水等栽培技術,推廣部門負責將有成效的栽培技術成果轉化并推廣。
四是重視采后,提高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加大對晚熟柑桔采后處理重視程度,圍繞采后預冷、采后貯藏等技術進行提升和培訓,要注意在采后處理過程中禁止濫用保鮮劑,對外省運輸進入的果實、種苗嚴格進行檢疫和監管。對現有的貯藏、分選、分級等設施設備進行升級,發展和引進能夠檢測晚熟柑桔枯水的無損傷內質檢測與分級的設施設備,提高分選能力。充分利用三峽蜜桔產業集群、柑桔產業鏈項目實施契機,發展和壯大晚熟柑桔生產加工企業和合作社,形成適度規模的組織經營體系,帶動晚熟柑桔生產標準化、加工成熟化、銷售有序化和品牌增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