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山東省棲霞市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在6.67 萬hm2,年產優質蘋果200 萬t,蘋果良種覆蓋率達50%,蘋果商品化處理率達60%以上,蘋果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60 億元。
棲霞市持續做大做強大蘋果特色產業的主要經驗,一是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構建良種“繁育推”體系,先后建立了蘋果優質苗木繁育基地4 處,組織快繁脫毒抗重茬蘋果矮化自根砧苗木,年可生產脫毒苗木350 萬株。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科學院合作,布局建設“蘋果多品種集成創新示范園”13.33 hm2,引進試驗蘋果新優品種品系56 個,新建果園良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提升老齡果園產能,認真落實煙臺蘋果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伐老建新、“三改三減”等路徑,因地制宜更新改造老果園2.93萬hm2。依托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項目,成方連片打造高質高效現代生態果園,建設市、縣、鎮三級示范園900 hm2,實現土壤修復、更新換代、種植模式、科學管理、品牌打造和銷售經營“六統一”。以蘋果生產“精準感知—智能診斷—智能作業” 為主線,利用農業智能網聯技術,建成數字化果園233 hm2。
二是依靠科技促產業發展。先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青島農業大學、煙臺市農業科學院等20 余所高校院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率先建成束懷瑞院士工作站,合作共建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棲霞蘋果產業研究院和青島農業大學 “三院一基地一中心”。創新果業技術培訓形式,采用新媒體直播和專家現場指導示范等形式,多次承辦省、市果樹行業關鍵技術培訓班,對全市果農進行系統培訓100 多場次;通過政府搭建的“科技三下鄉”平臺和每年100 余場技術推廣講座,累計培訓果農25 萬余人次。
三是拉長“價值鏈”實現增值增效。全面落實“一控兩減三基本”,無公害蘋果生產全覆蓋,建設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8 處;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項目,水肥一體、節水灌溉和綠色防控等覆蓋率80%以上,實現節水40%左右,節肥20%~30%,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利用廢棄果枝資源生產食用菌、EM 菌發酵有機肥,推廣應用沼渣沼液,實現果業經濟可循環、可持續。開展生態種養,實現了“蘋果—沼—肥—畜—禽”循環種養,資源化利用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