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獲嘉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自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健全以來,全社會的產業分工以及協作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均得到了相應發展。從本質上來講,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各項財務管理工作以及會計處理結合的內容,而想要提升這一管理工作的質量,就必須針對整個財務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內容的合理性進行檢查,尤其是審計階段,做好合理性檢查工作已經成為重中之重。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審計工作想要順利推進,就需要在審計對象與審計環境之間構建起相應的邏輯關系。合理性檢查工作本質上主要是對企業經營期間各種影響經濟利潤增長的因素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審查,檢查的基礎是合規性檢查,才能為后續內涵性審計工作的完成提供執行方向,并為審計成本的節省和審計監督效用的發揮帶來幫助。另外,合理性檢查模式的應用要求將分析程序全面融合到審計流程中,才能確保審計人員在進行各項財務預算信息審計時,能夠更加詳細地分析信息關系和進行比率計算,使得審計后所得出的信息關系合理性符合企業實際應用現狀,并幫助企業及時找出財務預算管理期間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為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信息及財務數據支持。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加有利的地位,就必須針對企業現有的內外關系構建投入更多的管理精力,尤其是在財務預算管理方面。此時,審計工作的順利推進不僅有利于上述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工作性質的有效轉型,同時企業現有的財務管理活動以及方向也會隨之得到更多的發展空間,而圍繞此所建立的財務預算監控管理體制與當今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之間也具有更高的契合度,使得企業的發展與市場經濟需求之間保持一致,最終提升企業經營效益。
從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視角分析可以發現,審計工作的執行對于財務預算整體水平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此宏觀背景下,預算管理工作中審計工作執行期間工作內容的程序化發展可以將原有的預算指標進行逐層分解,在企業以及政府機構等單位的運營中幫助預算指標得以順利落實到相應責任單位,實現預算管理工作的執行目標。
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財務發票的構成囊括了很多要素,所以審計人員在針對其進行審計處理時,就必須嚴格按照下述工作要求展開相應的合理性檢查的審計工作:
其一,針對財務發票的合理性進行檢查,需要針對涉及憑證的合法性進行檢查;
其二,針對財務發票與經濟活動之間的內在關系合理性進行檢查,意在杜絕預算管理期間出現財務事實虛構的問題;
其三,針對財務發票實現的合理性進行審計檢查,檢查過程中必須將經濟活動所涉及的單位、稅額、貨物名稱等具體信息進行核對檢查。
早在2011 年,我國就已經取消了傳統的手寫發票管理模式,因此在進行財務發票審計檢查時,尤其是偏遠地區、微小經濟項目的檢查時,必須嚴格審核手寫發票,而在核對時,必須確保電子發票與紙質發票之間保持一致。此外,在進行固定資產發票的合理性審計檢查時,也應該深入所涉及單位進行實地核對,確保最終審計成果的合理性。
在電腦耗材的財務預算審計合理性檢查中,審計檢查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和打印機設備上;在油料支出檢查方面,則應該檢查單位汽車的應用方向,且在審核階段,需要在支出數額與資產性能之間構建更具邏輯性的分析關系,一旦該關系脫離常規邏輯,必須針對脫離部分進行重點且詳細的審查,且應該將審計的范圍圍繞此加以擴大。當進行汽車與資產關系合理性審查時,就需要將審計的范圍擴大至對單位辦公費用及電子設備轉運費用的審查,包括期間是否形成招待費、公務車輛運行支出等內容。唯有如此,才能保障企業的固定資產與支出之間合理性審計工作的質量。
例如,在進行單位內財務預算電子數據的合理性審計檢查時,審計人員發現,該單位目前存在電腦預算支出異常的情況,遠超出單位正常電腦預算需求,經審計增長已經達到了200%。對此,審計人員進行合理性檢查時重點針對單位內總體打印機數量以及打印機預算支出數量,甚至墨盒的數量及金額進行了重新審計統計,經過審計后得出,該單位打印機每日的消耗量維持在40 元以上,由此可得出審計結果:該單位的打印機數量與耗材量之間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對此審計人員進行原因查找時,還重點針對單位內的發票、耗材采購以及審核等多個流程進行了全面審計檢查,包括低值易耗品的實際應用記錄,并將其確認為電腦耗材。除此以外,審計人員在進行審查時還發現,實際預算支出的辦公費用與單位內職工人員之間存在支出不合理的問題,且單位車輛運行的公里數也與駕駛員數量匹配之間存在不合理性。面對此種情況,當出現不合理性問題時,審計人員必須第一時間與相關責任人之間進行溝通,使得審計的檢查范圍從票據審核擴展至財務管理流程的審計,因而在審計程序的升級方面,也要投入必要精力,才能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財務預算審計工作開展的合理性。
以某集團下設的A 公司為例,分析其所上報的年度預算的合理性,且期間設定A 公司在全面的經營中,包括市場以及產品均未出現明顯的變化。2018 年度,A 公司的年度預算經營利潤目標為5000 萬元,2019 年度,該公司的實際利潤為7500 萬元,對比之下可發現,A 公司的預算數額增長了50%。在進行2020 年度預算編制時,A公司在總部要求下,綜合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分析發現,2020 年A 公司的年度利潤很可能受到行業發展限制而出現下降的情況,預計在2020 年,A 公司將有20%左右的經濟利潤下降空間,所以在面向總部進行2020 年度的經濟利潤預算提交時給出了6000 萬元的數據。在對A 公司提交的預算管理結果合理性進行審計時,總部要求A 公司提交下述三張聯動財務報表,意在借此進一步針對A公司2020 年度利潤提交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審計。
①2017 年度實際利潤與2018 年預算利潤對比;
②2018 年度預算利潤與2018 年實際利潤對比;
③2019 年度實際利潤與2020 年待批準預算對比。
圖1 中的各項數據主要是為后續兩張表提供對比審計的基礎和標準。同時,通過對圖1 中的數據整理分析也可發現,A 公司的銷售量經過調整雖然可以促進利潤空間的提升,即調整量差,但是由于受到產品銷售價格降低因素的限制,即價差調整,對應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三項費用則會隨之上升,使得A 公司的年度利潤在2019 年與2018 年維持持平的狀態。

圖1 2017 年度實際利潤與2018 年預算利潤對比
通過對圖2 中的各項數據進行詳細審計分析之后可以發現,其與A 公司在年初所制定的財務預算之間存在一定的利潤差異,針對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總部公司在下派審計人員進行詳細審查之后發現,A 公司的產品銷售價差雖然是利潤提升的減利因素,但是對于整體利潤的影響并不大。但是在同年之中,年初預算中被設定為減利因素的“材料成本”經過一年的經營發展后,實際上是增利因素;其間,“三項費用”在年初預算管理中也被設定為減利因素,雖然年度運用中仍舊成為A 公司發展的減利因素,但是其所帶來的負面減利影響低于年初的預算標準及數值。由此可以發現,總部運用橋表不僅可對A 公司進行定性審計,同時還可以借助不同影響預算利潤因素的分析深入了解A 公司全年的經營情況。

圖2 2018 年度預算利潤與2018 年實際利潤對比
此外,將圖2 與圖1 進行對比審計分析之后也可以發現量差的存在,年初階段為A 公司的發展增利了1000 萬元,而價差的存在則在年初預算中呈現為減利1500 萬元,對比兩組增利、減預算利潤金額可知,A 公司的實際經營表現為減利500 萬元。與價差相比,“材料成本”影響因素的存在使年初預算呈減利1000 萬元,但在年末統計中則為增利1000 萬元。
通過對圖3 中的各項數據進行審計分析能夠得出A公司的預算利潤變化情況,且可全面審計檢查出A 公司2018 年和2019 年兩年度利潤預算的合理性,同時還可通過對不同影響因素的分析,整理出總部審核A 公司下一年度預算合理性的審計判斷方案。由圖3 可知,2020 年A公司的年度預算利潤相較于2019 年大幅降低,在減利因素的影響下,“價差”已經達到了2000 萬元,而“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三項費用支出”三項增減利因素則分別為1000 萬元、500 萬元和500 萬元。對幾項減利因素的合理性進行審計可發現,“三項費用支出”這一因素與2018 年的影響基本持平,但是其余兩項減利因素的影響與2018 年的影響具有高度雷同性,因此總公司經過審計處理后,對于A 公司所提交的2020 年預算利潤合理性表示質疑,并在審計處理期間要求A 公司提供更加詳細的預算管理所涉及的測算資料進行審計,并對上述兩項減利因素的合理性進行深度審計和分析。

圖3 2019 年度實際利潤與2020 年待批準預算對比
結合三張數據表完成財務橋表三聯動分析處理之后,總部對A 公司2017 年、2018 年、2019 年三年的年度預算以及實際運營狀況有了更加充分、深入的了解,并分析了其所提交的財務預算數據的合理性。審計完成之后,結合2018 年度、2019 年度所提交的預算利潤結果,批示A 公司應該從最初提交的6000 萬元年度預算利潤額度調整為8500 萬元更為合理,實際增幅應控制在13.33%。
與此同時,總公司在經過審計處理之后,對于A 公司預算數據中的銷售收入、三項費用等單項財務數據也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審計分析處理。由此可見,在合適的審計方法處理下,企業審計工作的順利推進使下設子公司的財務預算管理成效及力度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此外,在財務橋表三聯動審計方案的操作基礎上,上級公司對于下級公司的管理方式、行業特征以及業務屬性方面也會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的認知,進而為集團企業的綜合發展以及長遠經營戰略制定提供更加真實、有效的預算數據,提升市場經營利潤。
綜上所述,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想要進一步提升預算管理工作開展的合理性,就必須針對審計工作做好相應的合理性檢查工作。財務預算管理人員自身應該深刻認識到檢查工作開展的重要性,隨后理解財務預算管理中審計工作開展的意義,才能真正實現對企業資產與支出關系、大體量資金流向以及財務預算指標合理性的有效審查,進而為企業的整體財務工作質量提升提供參考,最終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