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春 郭曉馨
“你這個情況可以向法院起訴,也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法院訴訟審理期限一般是6 個月,要收訴訟費用,行政復議的審理期限一般是60 天,還不收費,如果復議后你還不滿意,可以再向法院起訴。你可以考慮一下是選擇行政訴訟還是行政復議。”
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社會治理中心,行政復議窗口與行政訴訟窗口并列設立,窗口人員正在向老百姓介紹行政復議制度。
這是浙江省以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為抓手,全面提高行政復議吸納和化解行政爭議能力的一個縮影。
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以來,浙江省著力發揮行政復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提升行政復議知曉度、公信力和影響力。
2015 年,浙江省義烏市成立全國首家行政復議局,把分散在政府部門的行政復議職權相對集中到本級政府,率先探路行政復議體制改革。2017 年,省政府全面部署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2019 年6 月,省市縣三級政府全面設立行政復議局,“由一級政府統一管轄”“一個窗口統一對外”的浙江復議體制改革模式基本落地。
用規范化運行保障改革實效。在設立行政復議局時,同步部署開展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確保行政復議局從“牌子上墻”到“運行上軌”。
用數字化手段釋放改革紅利。在浙江政務服務網和“浙里辦”App 開通行政復議網上申請,實現全省申請行政復議“零次跑”。
用下沉式設點擴大改革陣地。市縣行政復議局依托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司法所、社會治理中心,設立行政復議基層聯系點和服務窗口,提供指南手冊和行政復議申請書范本。目前,全省共有行政復議基層服務點894 個。
“多虧了你們的幫助,我們才有機會與政府部門及開發商坐下來順暢溝通,讓老百姓的合理訴求得以實現!”案件當事人黃某把一面“熱忱為民 擔當有為”錦旗送到省行政復議局時,激動地說道。
2022 年11 月,黃某以有關部門未履行撤銷規劃核實職責為由申請行政復議,復議結案后又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浙江省行政復議局工作人員在辦案中發現,黃某的真實訴求實際上是拆除其小區內違建的垃圾房,應該走民事救濟途徑化解爭議。因此,辦案人員就垃圾房設置進行現場勘察,并協調有關部門幫助黃某與小區開發商多次面對面商談,達成民事調解協議。最終,黃某主動撤回了起訴,實現矛盾爭議的“一攬子”化解。這是浙江創新開展全流程行政復議調解工作以來又一個“案結事了人和”的例子。
浙江各級行政復議局堅持調解優先原則,在受理前、審理中、決定后開展全流程調解。并與當地法院共同組建了行政爭議調解中心。省司法廳與省法院聯合制定行政爭議調解中心工作規程,建立特邀調解員名錄,形成合力,調解效果明顯增強。2023 年上半年,90.1%的案件在行政復議程序中實現定分止爭。
全流程調解只是浙江創新行政復議工作機制的一個方面。改革以來,浙江各級行政復議局還建立健全“2 人辦案”、專家咨詢、集體討論、風險協審、責任追究等機制,全面實行“行政復議局+行政復議委員會”的辦案模式。省行政復議局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努力做到案件審理與案外紓困相結合,協調有關部門幫助解決申請人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辦案的公正性、專業性和實效性。
2020 年,舟山市行政復議局立足海島實際,探索開展行政復議提級管轄改革,即整合市縣兩級辦案力量,打破基層屬地管轄局限,對市域范圍內的行政復議案件,實行全域通收、提級審查、統一聯辦。今年上半年,該市復議訴訟比為2,96.4%的復議案件未延期審理,行政復議調解成功率高達70.4%,實現復議后“零敗訴”,該項改革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突破性抓手。
相關鏈接
行政復議法完成“大修”
9 月1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訂后的行政復議法。修訂后的法律將于2024 年1 月1 日起施行。
現行行政復議法于1999 年制定。行政復議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于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發揮了重要作用。20 多年來,行政復議成為化解行政爭議和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重要渠道。
修訂后的行政復議法把握行政復議制度定位和特點,貫徹落實改革部署,總結改革經驗,注重提升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重點解決制約行政復議發揮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的突出矛盾問題,將行政復議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制度效能。
瑞安市行政復議局在辦理一起招投標項目不予退還保證金的群體性爭議中,考慮到企業數量多達13 家,案涉總金額高達520 萬元等特殊情況,啟動涉企行政復議案件“快審快結”綠色辦理通道,邀請政府法律顧問、招投標專家以及業務主管部門,對案涉專業法律知識進行研討分析,共同參與案件審理。最終僅用數周時間就調解成功,幫助企業全額領回保證金,減少了企業維權成本。
目前,全省三級行政復議咨詢委員會共聘請專家1052 人,專家咨詢意見采納率達72.8%,經專家咨詢的復議案件無一敗訴。
在辦理家庭戶低保資格取消一案中,衢州市柯城區行政復議局發現,某部門在該項業務工作中,不僅普遍未依法作出行政決定,甚至在取消低保資格前,未事先告知并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這一問題容易激發當事人與政府的對立情緒,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為此,衢州市柯城區行政復議局向該部門制發行政復議意見書,指導完善其依法作出行政決定,并在業務系統中統一添加“事先告知”文書模板,對業務相關法律法規條款逐一解釋,執法的同時注重做好釋法說理工作,源頭預防行政爭議發生。
仙居縣行政復議局全面實行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制定案件線索移送、執法過錯責任追究以及行政錯案約談等機制,對辦案中發現存在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一律移送縣監察委和縣委組織部,將行政復議監督與紀律監督、人事監督有機銜接。
這些,都是浙江省行政復議局開展行政復議“以案治本”行動以來體現的能動性。
改革以來,浙江省各級行政復議局在個案“有錯必糾”的基礎上,針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違法問題,加大行政復議意見書或建議書制發力度,并通過約談通報、線索移送、建議追責等舉措,推動部門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從源頭規范行政執法。
2023 年上半年,全省制發行政復議意見書、建議書共99 份,作出復議應訴案件通報、督辦提示函、責令整改函等共522 份,約談執法部門24 次,啟動追責程序26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