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對外開放是中國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則站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前沿。
2013 年9 月29 日,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運行。
十年來,黨中央先后分6 批部署設立了21 個自貿試驗區,構建起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高水平改革開放新格局。
2022年,21個自貿試驗區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占全國18.1%的外商投資額和17.9%的進出口貿易額。這兩項數據,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在中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新征程上,要在全面總結十年建設經驗基礎上,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勇做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的先鋒,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探索,努力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各自貿試驗區推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全國第三批設立的自貿試驗區之一,中國(重慶)自貿試驗區于2017 年4 月1 日正式掛牌運行。
六年多來,重慶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在全國自貿試驗區“雁陣”中發揮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作用,孕育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重要成果。
曾經一直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重慶,經過10多年的培育和涵養,如今正全面打造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供給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筆記本電腦。
在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來自各國各地的電子材料幾乎是24小時不間斷地進出。高產能的背后,不僅需要高速運轉生產線的匹配,更要有對物流運輸以及報關通關流程的高效把控。但早在筆電產業鏈剛剛向重慶聚合時,西永綜保區傳統的監管模式曾給企業的擴產增速帶來不小難題。
“例如在采用SMT貼片技術時,每卷材料都包含數千個甚至上萬個二極管、電阻、電容在內的電子零件,其微小程度很難用肉眼去清點數量或監管。”達豐(重慶)電腦有限公司資深經理劉洪亮解釋,由于所有物料都需事先向海關備案,而一臺筆記本電腦就涉及上千顆備案料號,所以時間成本非常大。
只要不停產,海量的料號就會不斷遞增,而事先逐一備案所帶來的巨大工作量,需要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停工停產,配合海關核查。對于爭分奪秒、精細化管理的筆電生產線來說,傳統的強制性規則既是制約企業發展的“堵點”,同樣也是海關監管的難點。
打造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終端產品制造研發基地,形成千億級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集群,是重慶推動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布局。要確保筆電企業能在重慶留得下、穩得住,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重慶首先就得把企業眼前的困難解決好。那么監管舉措要如何創新?
重慶海關不斷優化數據模型和算力,嘗試把監管的重心從前端的備案審核向后期的風險排查傾斜。在筑牢數據庫的基礎上,實現西永綜保區內的企業可以自主備案、自定核銷周期、自主核報、自主補繳稅款,在現行法規的框架內最大限度簡化企業辦理業務的流程和手續。
自此,這個由重慶海關首創,同時也被稱為“四自一簡”的監管制度被國務院納入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如今,在達豐公司的生產線上,數千個零部件依靠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強大支撐被精確地安排到各個環節。
“監管和被監管的互動變成了一個信譽的互動,讓守法的企業實現了更高效的生產組織和運營。”劉洪亮認為,這項監管制度的創新正是發揮了自貿試驗區發展最核心的要義:尊重市場。
尊重市場,市場也為重慶帶來了豐厚的回饋。2022 年,重慶自貿試驗區以全市不到2‰的面積貢獻了近三分之二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今年1—7月,重慶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值2638.6億元,占重慶進出口總值的63.1%。
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路,借助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通道便利和創新優勢,重慶統籌發展和安全,通過智慧化、智能化實現監管的嚴密和高效的統一。
“多虧了鐵路提單,原本我們需支付600多萬元貨款,現在融資后只需掏現款96萬元。”重慶施密德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付士剛很是高興。
最近,施密德公司通過重慶中歐班列從德國進口8輛車,公司依托鐵路提單來出具國際信用證,獲得500多萬元融資,不但資金壓力減小了不少,還能享受鐵路運輸比海運節省20多天的便利。
“鐵路提單是一種具有物權憑證功能的物流運輸單證。我們為外貿企業開具鐵路提單后,企業可憑借提單到銀行融資貸款。”渝新歐(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財務中心副經理向英介紹,在以往的國際貿易中,只有海運能出具提單,國際鐵路只能出具運單。
2017 年,重慶自貿試驗區依托中歐班列,開出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自此,跨境鐵路運輸實現了與海運一樣的信用證結算,跨境貿易變得更加通暢。
“鐵路提單融資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仍有優化空間,從近幾年的實踐來看,還存在體量小、融資規模有限等問題。于是,我們又對鐵路電子提單進行了探索。”向英說。
今年4月,《重慶市鐵路運輸單證金融服務試點工作方案》印發,引導銀行保險機構、貨運代理企業、倉儲物流公司、外貿經營主體等積極參與,持續擴大鐵路提單應用的覆蓋面。
5 月,渝新歐公司成功落地首單區塊鏈電子提單融資業務。這票電子提單從簽發到流轉再到融資批付,全程用時不到兩天,進口客商的資金周轉率、供應鏈管理效率及控貨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運營風險進一步降低。
截至今年上半年,重慶8 家銀行累計開展鐵路運輸單證融資73 筆,涉及金額2.04 億元,貨物品類、領域不斷拓展,為企業開展跨境貿易提供了更多便利。
截至今年7 月底,渝新歐公司共簽發鐵路提單超6000份。
掛牌6 年來,重慶自貿試驗區集聚了全市超過四分之一的進出口企業、近一半的實際使用外資、近三分之二的外貿進出口總額,累計培育重點制度創新成果118 項。國務院印發的《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151 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部落實,國家部署的復制推廣經驗案例、深化改革創新措施落實率超過93%。
下一步,重慶將在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上下功夫。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加快建設中國(重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創建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積極建設市級數字服務出口示范基地。同時推動數字合規和監管體系建設,依托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探索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數字貿易板塊。
2021年9月8日,全球物流(重慶)有限公司、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分別在成都、重慶跨關區成功辦理電子口岸業務,并領取到編號為“川渝(四川)00001號”、“川渝(重慶)00001號”的紀念證書。
這是全國首次實現電子口岸業務跨關區辦理,標志著成都、重慶海關聯合中國建設銀行四川分行和重慶分行共同推進的“關銀一KEY 通”川渝一體化項目正式落地,川渝兩地跨區域經營的進出口企業再添通關便利。
“關銀一KEY 通”是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與建設銀行為進一步便利企業口岸通關而合作開展的創新服務,采用“一KEY 雙證”技術打造的“共享盾”。此盾同時具備電子口岸卡及建設銀行網銀盾功能,能一站式滿足企業電子口岸入網+線上金融的綜合業務需求。
“以往,多地經營企業遇到電子口岸卡業務,需回屬地辦理。”全球物流(重慶)有限公司關務經理徐春說,“‘關銀一KEY通’川渝一體化項目推出后,我們作為在四川開展業務的重慶企業,辦理電子口岸業務不用再回重慶,只需就近選擇代辦點即可,給我們企業帶來極大便利。”
重慶海關相關負責人稱,川渝兩地共有2000余家企業有辦理跨區域進出口業務的需求。這項新舉措實施以來,川渝兩地已設置37 個受理點,服務企業7000余家次,累計辦理業務逾萬次,辦理時長壓縮了三分之二。
“‘關銀一KEY 通’川渝一體化合作,是探索建設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的重要創新案例。”重慶市商務委員會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處處長王欣說。
借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東風”,川渝地區正加快建設全國首個跨省域的自貿試驗區合作平臺——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推動川渝地區駛向更高水平的內陸開放新前沿。
2021 年1 月1 日,中歐班列(成渝)號首發。作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合作品牌,中歐班列(成渝)號毫無疑問將為推進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建設錦上添花。2020 年下半年,示范區建設啟動,共推“一體化”、共下“一盤棋”的自貿試驗區迎來協同開放新局面。
比如,在領域協同方面,川渝兩地自貿試驗區聚焦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主動開展壓力測試和風險測試,雙方已簽署了“1+9”項大數據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合力打造數字產業高地;再如,在時序協同方面,雙方逐步探索重慶聯動創新區與四川協同改革先行區“雙區聯動”新模式,以打造川渝協同開放新樣板,共享自貿改革紅利。
“目前,川渝兩地已經起草了關于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的3年行動方案。這一方案也將成為兩地后續推進示范區建設的重要綱要。”王欣透露。
十年經驗彌足珍貴,未來前景催人奮進,自貿試驗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肩負著重大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在重慶自貿試驗區引發強烈反響。
今年上半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渝中板塊累計新增經營主體1400 家,截至目前已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30 余項,4 項面向全國復制推廣,11 項在全市復制推廣。“渝中板塊將提速化龍橋自貿聯動創新區建設,在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開放、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等方面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創新探索。”渝中區商務委主任江南表示。
聚焦制度創新賦能的重慶自貿試驗區九龍坡板塊,截至今年7 月已培育形成23 項制度創新成果,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我們將立足區域實際,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重慶市九龍坡區商務委主任余健翡表示,九龍坡板塊將在數字經濟、氫能產業、中新數據通道等重點領域開展深層次制度創新,讓自貿試驗區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
作為重慶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重慶自貿試驗區沙坪壩板塊的建設一直備受矚目。2022年,沙坪壩區實現進出口總額3488 億元,同比增長3.1%。“沙坪壩板塊堅持先行先試,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持續深化鐵路提單信用證結算等改革創新,力爭形成更多高質量、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成果,為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添磚加瓦。”沙坪壩區商務委主任青宇說。
作為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的始發點,重慶自貿試驗區西永綜保區為跨境電商提供著重要物流支撐。2022 年,西永綜保區以不到全市5?的土地面積,貢獻全市超40%的外貿進出口值。“西永綜保區將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重構通關便利化、物流協同、金融、新型貿易業態、智能制造賦能五大服務平臺體系,培育供應鏈、創新鏈、產業鏈三鏈協同優勢,帶動保稅經濟向高端化發展。”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劉強表示。
“自貿試驗區是改革試驗田,也是開放之窗。通過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各類制度創新層出不窮,世界也會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與誠意。”市商務委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處副處長成詩鑾表示,重慶自貿試驗區將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努力推出更多基礎性、開創性改革開放舉措,爭取形成更多標志性、引領性制度創新成果,有效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