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代黨員》全媒體記者 龍宣辰
2023 年1月,重慶市長壽區委將年僅40 歲、時任區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的陶中榮,交流到國有企業任重慶長壽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重慶盈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地方經濟部門工作傾向于‘調控者’角色,而企業一線更傾向于‘操盤手’角色,事情千頭萬緒、市場瞬息萬變,最開始我也擔心辜負組織信任。”但短短9個月過去,作為企業“新兵”的陶中榮,在新崗位上充分發揮年輕干部的激情闖勁和開拓創新的精神,以推動企業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為抓手,牽頭制定集團深化改革轉型發展方案,完成長壽開投集團與重慶盈地集團實質化整合,帶領公司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目標。
干部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陶中榮的交流轉崗,便是近年來長壽區委加快干部隊伍系統性重塑、提升變革能力的生動寫照。
9 月27 日,蒙蒙細雨中,洪湖鎮普興村書記樊伯樹穿著雨靴,行走在村內“稻蟹共生”基地的田坎上。
面對眼前的滔滔稻浪、滿池青蟹,樊伯樹卻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兩年前這里還是一塊“沉睡”的撂荒地。
“普興村耕地多,但過去90%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2000 多畝良田荒蕪。”樊伯樹空有一番抱負,卻無力實現。
2021年,年僅34歲的文遵皓當選洪湖鎮鎮長。
一天,文遵皓到普興村調研。
望著前方年輕的身影,樊伯樹在一深一淺的腳步中陷入深思:過去,干部成長為鎮街主要領導之前,往往需要在下級兩個及以上崗位“蹲苗”歷練,經歷約10 年成長。而文遵皓在任鎮長之前只是另一個鎮的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再往前則是一個街道的中層干部。
略顯“簡單”的履歷,讓人難免擔憂,但文遵皓卻在走訪后的座談中“一語驚醒夢中人”,讓樊伯樹刮目相看。
“我們現在村里‘缺人’,但別忘了,走出普興村的成功人士,也是寶貴資源。”思維敏捷的文遵皓鞭辟入里地分析著普興村的情況,“村內農業基礎好,但目前撂荒嚴重,我們不要拘泥于傳統農業,可以思考發展‘稻漁共生’、生態資源循環農業,并設立集體經濟組織,做好土地和人力資源的文章。”
新思路,指導普興村走上了一條發展高速路。
兩年時間里,文遵皓為普興村多方爭取政策支持,指導普興村引進10多名成功人士,2000多畝荒地搖身一變成為連綿的“油菜花—高粱”輪種田,稻魚、稻蟹、稻蝦、稻甲魚多種“稻漁共生”綜合種養項目初見成效,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零增至30 多萬元。
年輕的鎮長成為群眾交口稱贊的對象,也成為長壽區年輕干部學習的榜樣。
“突破固有思維,我們才能打破更多‘選用壁壘’,推動干部隊伍結構功能重塑,激活干部干事創業動力。”長壽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不拘一格降人才。近年來,長壽突破地域限制,引進市外優秀醫療專家到長壽區擔任區級醫院領導;破除身份束縛,選派43名熟悉投融資和項目建設的干部到長壽經開區、區屬國企交流任職;打破干部成長“隱性臺階”,2021年提拔區管正職“80后”超過40%,3名“90后”優秀年輕干部走上區管副職崗位,目前鎮街區管“80后”干部占比已超過50%。
“能否運用人工智能軟件撰寫農產品宣傳文案?”6月,在長壽區數字大講堂的課堂上,龍河鎮保合村駐村第一書記吳萍首次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軟件,“曾經以為是未來科幻,上課后才知道人工智能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
“要推進數字化改革為引領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要提升干部群眾的數字素養與技能。但我們許多干部對于基礎的數字化理念、機制、手段都不了解,又談何運用?”長壽區委組織部干部教育科相關負責人稱。
為此,2022 年長壽區委將“提升干部隊伍數字素養”列為全區干部能力體系重塑的重點項目,開設覆蓋區級領導,鎮街部門、事業單位、金融機構、重點國企的全體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的“數字大講堂”。
大講堂邀請如中國信息協會科學院專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智庫成員等業內專家,從黨建引領整體智治、數字政府等6 個方面授課,并運用“線上+線下”的授課形式,讓每一位干部都能得到一手教學資源;還分批次組織干部到浙江、福建以及華為、騰訊、京東等省份和企業實地開展游學活動,讓干部切身感受數字化改革的力量……
一系列有力舉措不斷助力干部跨越“數字鴻溝”:長壽區工商聯二級巡視員韓建宏運用數字化思維模式推動招商引資、解決企業發展難題,“企業需要收集產品損壞率信息、找到生產‘病灶’,不要再用人工統計,直接由自動化數字系統便可匯總分析”;過去吳萍要宣傳村內農產品,將“主陣地”放在微信朋友圈和線下宣傳,學習后她才明白,“抖音”、“小紅書”等開放式社交平臺以及“渝益農”等三農垂直平臺才是更有效的“曝光”平臺,是干部和村民需要開拓的新“藍海”。
如今,區塊鏈、智能化治理等詞匯不再艱澀拗口,長壽干部隊伍的數字意識、數字思維、數字素養全面提升,推動長壽出臺數字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打造“北斗+新型智慧城市”項目,建成的西南地區單體量最大的數據中心,僅1 年時間就推動30 家企業上云……數字,已成為干部們的“新工具”。
今年國慶假期連續降雨,某鎮副鎮長李隅(化名)跋山涉水,到4個村巡查了山洪災害點:“能有繼續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我無比珍惜。”
2021年,剛晉升為某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的李隅因故被免職。此后,李隅仍在街道工作,但卻失去了幾分沖勁,直到長壽區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袁時雨敲開了李隅家的門。
近年來,長壽區委組織部班子成員都會分組到處級以上干部家中家訪,其中還會特別關注遇到困難的干部,李隅便是其一。
面對李隅的自責、對未來的茫然,袁時雨帶來的不是訓誡,而是激勵他繼續向前的安慰。他告訴李隅:“相信組織,就是相信自己。每名黨員的成長和努力,組織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一次次家訪,讓李隅放下了心中的枷鎖,他從長吁短嘆到重拾信心,從瞻前顧后到帶頭沖鋒。
2023 年1 月,李隅再次擔任實職,任某鎮副鎮長。此后短短數月,他便聯系辦理民生實事6項、協調化解矛盾糾紛3件、推動解決遺留問題2項,為村民追回10萬余元復墾費。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要強化組織擔當、組織作為,培養干部求真務實、清廉勤勉的作風狀態,必須要‘嚴管厚愛’,激勵和約束并重。”長壽區委組織部部務委員任元元如是說。
如利用大數據,收集體制內外對班子運行情況的評價,細化建立28項干部負面清單,動態更新,精準“畫像”建檔,及時將能力不足、狀態不好的干部調整交流,并進行監督管理。再如全覆蓋開展班子回訪調研和干部談話家訪,及時幫助干部解決身心健康、家庭困難等具體問題。
反向鞭策與正向激勵雙向發力。2022年以來,長壽區委組織部根據干部實際情況,先后取消11名存在嚴重負面情形干部的提拔晉升,對個別調離領導崗位的干部,也進行沉淀觀察后再按程序重新啟用。
如今,在李隅的“檔案”中,“認真負責”“發揮黨員模范作用”等詞匯時常出現,但對李隅而言,“群眾一聲聲真誠的問候更重要”。
“干部隊伍系統性重塑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我們將繼續根據新形勢新要求,聚力優化干部結構,提升干部能力、強化干部作風狀態,以高素質干部隊伍推動長壽高質量發展。”長壽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