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劉永收,李 瑜,秦 梅,石 力,查定軍
(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陜西 西安 71003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睡眠期間反復出現上氣道完全或不完全塌陷,以呼吸暫停或低通氣為特征的一種發生于睡眠期的呼吸障礙性疾病。OSA的主要表現為睡眠期間出現頻繁的呼吸氣流下降甚至消失,進而引發頻繁的間歇性低氧血癥及覺醒,日間過度嗜睡[1],常用的診斷手段為多導睡眠監測(PSG)。有流行病學調查發現,60 歲以上老年人OSA的發病率可高達30%~62%[2]。OSA可直接誘發老年人發生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已被認為是這類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3]。由于OSA有多方面的臨床表現,如睡眠過程中出現打鼾、憋氣感、憋醒、日間嗜睡、記憶力減退、晨起頭暈頭痛、胸悶氣短等癥狀,還有部分患者有既往高血壓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等,而這些合并疾病的部分癥狀與OSA相似的,因此OSA常常被漏診或忽略[4-7]。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老年OSA患者和中青年OSA患者的臨床特征與PSG結果特征,以及老年OSA臨床特征及其PSG通氣指標的相關性,提高老年OSA患者的識別率和診斷率,更好地控制老年性疾病,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診斷為OSA患者261例,其中老年患者(≥60歲)132例(老年組),其中男81例,女51例;中青年患者(18~<60歲)129例(中青年組),其中男100例,女29例。
1.1.2診斷標準和排除標準 (1)診斷標準:參照2018年中國醫師協會睡眠專業委員會《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多學科診療指南標準》中OSA的診斷標準,主要依據病史、體征和PSG監測結果,臨床上有典型的夜間睡眠打鼾伴呼吸暫停、日間嗜睡等癥狀,睡眠監測提示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5次/小時即可診斷OSA;若日間嗜睡不明顯,AHI>10次/小時或阻塞性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OAHI)>5次/小時,同時存在認知功能障礙、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失眠等1項或1項以上OSA合并癥也可確立診斷為OSA[8]。(2)排除標準:經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或手術治療干預或近期服用其他影響睡眠的藥物;以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為主;支氣管肺部疾病或神經肌肉疾病等;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精神認知障礙及抑郁癥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疾病;當天或長期飲酒、咖啡等。
1.2方法
1.2.1檢查方法 對所有患者監測前進行睡眠中心問卷調查,包括一般資料、癥狀、身高、體重、既往病史、家族史、近半個月起居習慣、主訴、專科檢查、Epworth嗜睡量表評分(ESS評分)[9],評分大于或等于9分考慮存在日間嗜睡。每例患者經夜間7 h以上PSG(美國飛利浦偉康AliceLE)檢查,監測項目包括腦電、眼電、心電、下頜肌電、口鼻氣流、胸腹運動、血氧飽和度、體位、鼾聲等,記錄數據經專業睡眠技師分析后得出結果。
1.2.2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體重指數(BMI)、AHI、最低氧飽和度(LSaO2)、平均氧飽和度(ASaO2)、氧減指數(ODI)的關系及每組的患者主訴分析及合并癥分析。

2.12組患者BMI、AHI、LSaO2、ASaO2及ODI比較 相較中青年組,老年組BMI和ODI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AHI、LSaO2、ASa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患者的臨床主訴占比情況比較 老年組晨起頭暈、耳鳴、胸悶氣短、夜間尿頻癥狀占比相較中青年組明顯增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患者合并癥占比情況比較 2組OSA合并超重或肥胖、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占比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合并癥占比情況比較[n(%)]
2.4老年組PSG監測指標與各項臨床癥狀及并發癥的相關性 老年組中BMI與ODI呈正相關[相關系數(r)=0.284,P<0.001],與LSaO2、ASaO2呈負相關(r=-0.237,P=0.006;r=-0.286,P<0.001);憋氣感與AHI呈正相關(r=0.263,P=0.002),與LSaO2呈負相關(r=-0.194,P=0.026);合并高血壓與AHI、ODI呈正相關(r=0.254,P=0.003;r=0.172,P=0.048)。見表4。

表4 老年組PSG監測指標與各項臨床癥狀及并發癥的相關性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總量與所占人口比率不斷增大,老齡化及其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十四五”規劃重點解決的問題。老年人口健康涉及多學科共同研究,而與OSA相關的學科包括心血管科、神經內科、呼吸科、內分泌科、耳鼻喉科等近10余個科室,相關研究尚未有統一結論。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有9.36億年齡在30~69歲的成年人有輕度至重度OSA,估計中國大約有1.76億人患OSA[9]。
老年OSA患者在睡眠中反復的呼吸暫停、低通氣及低氧血癥,易引發患者的心腦血管系統、代謝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合并癥,嚴重時可引起夜間猝死[10],同時研究也證實OSA引起的夜間反復覺醒會導致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障礙[11-14],有臨床研究表明,OSA患者可能為上氣道解剖性塌陷、狹窄及老年人咽腔肌肉松弛導致的上氣道狹窄或完全阻塞及肥胖所引起。
既往研究顯示,普通人群及基層醫務人員對OSA認識欠缺,甚至認為打呼嚕就是睡得香,并沒有及時去醫院就診,部分人甚至認為老年人打鼾很正常,因此病史多為數年甚至數十年,反復出現呼吸暫停,導致體內血氧含量不足出現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最終導致全身系統性疾病并引起相關并發癥時才被重視[15]。有研究顯示,老年患者身體器官損傷情況更為嚴重[16]。中青年患者接受教育程度高,網絡媒體對于相關疾病宣傳報道多,能夠及時發現癥狀并就診,因此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OSA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關系密切,比中青年更易患這些疾病。相關性分析中顯示,BMI與LSaO2、ASaO2呈顯著負相關,與ODI呈正相關,提示隨著BMI的增加缺氧程度更加嚴重,缺氧次數更加頻繁,這與既往研究類似。BMI能夠較好地預測OSA患者的發生,可為醫護人員采取相應干預策略提供參考[17]。因此,應在老年病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等相關科室加強宣教,重視每一位來就診的老年患者,詳細詢問患病的起因及發病過程,應該及時給予PSG檢查,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合并高血壓與AHI、ODI呈正相關,說明AHI、ODI越高,并發高血壓的比例越高。既往研究認為,OSA影響血壓增高的機制可能來源于3個方面,即OSA患者用力呼吸時形成的巨大胸腔內負壓、間斷性低氧血癥、睡眠中的覺醒[18]。對于高血壓患者,尤其是難治性高血壓患者,有必要進行睡眠呼吸監測以排除或確定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存在,避免用藥過度,加重病情[19]。本研究也發現,老年組OSA合并高血壓患者占比42.9%,明顯高于中青年患者高血壓患病率,因此必須得到重視。
有研究發現,OSA伴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約為10%[20-21],與本研究中老年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9.7%)接近,而高血糖狀態及間歇性低氧導致的全身炎癥反應、胰島素抵抗,可以互為因果,導致患者全身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從而出現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腦梗死等血管并發癥[22]。因此,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在接診時應常規詢問OSA相關癥狀并篩查。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患者的詳細睡眠結構數據與相關癥狀及合并癥未能一一做詳細研究分析,并未對合并OSA的老年人認知功能進行研究。老年人的睡眠問題多樣化,如入睡困難、夜間覺醒多、晨起早醒的情況,發病機制復雜,這或許有一些其他內在聯系,因此在后續工作中會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老年OSA患者表現多樣,并發疾病也異于中青年患者,應該有獨特的診斷流程。老年人不易入睡或維持長時間睡眠,在睡眠中心進行PSG的失敗率更高。現在便攜式睡眠監測設備種類較多,如果是獨居老人或腿腳不方便者可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就近的醫院進行初篩檢查[23],老年患者體檢中也應常規篩查OSA[24-25],如有復雜性的睡眠呼吸暫停再進一步到上級醫院進行PSG及有效治療。老年OSA患者的發病率更高、臨床癥狀表現更為復雜多樣、多系統并發癥更高,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及早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