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玲燕,林 慧,崔 爽,吳麗玲
(福建省腫瘤醫院特需病房,福建 福州 350001)
化療是惡性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但各種聯合化療藥物在延長患者生命周期的同時,也給患者造成一系列明顯的癥狀體驗[1]。同時,疾病本身及所接受的治療均會給惡性腫瘤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有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自我管理效能可有效改善癌癥患者的身心狀態[2],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接受度和適應性,因此,提高癌癥患者自我效能是促進患者身心康復的重要環節[3]。近年來,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中的應用越來越廣[4]。有研究表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5]。但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在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研究尚少,其對腫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明確。本研究探討了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對惡性腫瘤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復原力和化療記憶癥狀評估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22年3-10月在本院住院的69例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5例)和干預組(34例)。納入標準:(1)確診為惡性腫瘤并接受化療者;(2)年齡18~80 歲;(3)化療周期大于或等于4周期者;(4)具備正常溝通和讀寫能力者;(5)意識清楚,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衰竭者;(2)合并嚴重視聽障礙,無法正常交流;(3)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對照組中男17例,女18例;年齡55~78歲,平均(67.25±6.25)歲;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25例,高中及中專7例,大學及以上3例;化療周期:4~5周期16例,>5~8周期14例,>8周期5例。干預組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57~80歲,平均(66.14±7.7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26例,高中及中專4例,大學及以上4例;化療周期:4~5周期15例,>5~8周期15例,>8周期4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化療周期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對照組實施惡性腫瘤化療常規護理,由經管醫生和責任護士評估患者的疾病狀態和自我管理能力,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治療、飲食、日常活動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導。出院當天責任護士講解化療間歇期的日常調護要點,并于出院后1周及1個月給予電話隨訪,指導返院復查,并進一步進行健康指導。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基于 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的腫瘤化療患者健康指導,具體如下。
1.2.1.1組建Cox健康行為互動管理小組 小組由1名護士長、2名管床醫師、1名營養師、1名心理治療師、3名責任護士共8人組成。護士長即為小組組長,主要負責小組統籌安排及干預措施的監督和管理;2名管床醫師主要負責參與患者疾病評估和用藥指導;營養師主要負責患者的營養狀態評估和飲食指導;心理治療師負責心理評估和心理支持;3名責任護士主要進行患者各項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實施與隨訪評估。本組成員均接受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理論及臨床實踐的培訓與學習。
1.2.1.2健康行為互動管理的評估和計劃制定 入院后第2天下午由Cox健康行為互動管理小組成員邀請患者和家屬進行一對一訪談和評估,訪談內容采取開放式問答的方式,引導患者或家屬講述化療期間居家時飲食調護、活動與休息、治療用藥和管路護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以及患病對社會生活、心理的影響。同時采用問卷調查評估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心理復原力和癥狀體驗情況,以確定患者的個性特征,每次訪談和評估時間約30 min。評估后,管理小組和患者及家屬共同分析現存的化療健康管理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健康行為互動管理計劃,包括住院化療期間健康互動管理和化療間歇期健康互動支持,具體如下。(1)住院化療期間健康行為互動管理:①用藥指導。Cox健康管理小組制作化療藥物指導手冊,經管醫師于患者用藥前進行發放并講解,通過手冊圖文并茂地描述和醫師通俗易懂地講解使患者了解藥物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用藥方法與注意事項。②飲食調護。營養師于化療前深入講解化療藥物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并告知化療期間飲食調護的重要性和注意要點。同時,針對每例患者進行營養狀態評估后,營養師開出個性化的化療期間飲食管理小處方,指導患者和家屬進行自我飲食調護和營養支持。③活動與休息。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在身體耐受情況下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尤其介紹最簡單的步行訓練[6]對化療患者康復的重要性和訓練要點,鼓勵患者使用訓練日記本記錄每日訓練后的心率、血壓、尿量等變化情況,同時記錄訓練時的心得和不適癥狀,告知患者如有不適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④管路的管理。責任護士采用模型展示和操作演練等方式向患者介紹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和輸液港等輸液裝置的作用和日常護理要點,指導患者進行導管通路的自我觀察,并做好定期導管維護的記錄。⑤心理支持。心理治療師在患者住院期間進行患者焦慮、抑郁和心理復原力的評估,詳細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社會支持情況,指導患者運用正念減壓、音樂冥想或精油香薰等方式緩解內心的壓力,同時責任護士每2周組織召開1次病友會,邀請抗癌成功的病友分享自我抗癌經歷,增強其他病友積極接受治療的自信心。(2)化療間歇期健康行為互動支持:①患者在出院當天,責任護士指導患者關注本科“腫瘤化療患者康復平臺”微信公眾號,同時加入本科“腫瘤化療患者Cox健康互動”微信群,告知患者在化療間歇期居家調理時,隨時關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的健康教育指導處方,并可在微信群中提出居家護理時的困惑和問題,管理小組成員積極給予解答。②患者出院后繼續以微信互動和電話隨訪的方式進行院外健康支持,患者于出院后1周、1個月和3個月時,責任護士各進行1次電話隨訪,評估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狀況和情緒狀態,并進一步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和情感支持。
1.2.2評價指標
1.2.2.1中文版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 該量表由LEV[7]編制,錢會娟等[8]學者于2011年翻譯而成,量表包括了自我減壓、正性態度、自我決策3個維度,共28個條目,每個采用Likert 5級評分,分值1~5分,總分28~140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對自我護理的自信心越強。該量表是評估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良好指標,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849~0.970,Guttman折半系數在0.803~0.937,具有較強的信度和效度。
1.2.2.2心理復原力量表(CD-RISC) 該量表由CONNOR等[9]學者編制,由YU等[10]翻譯,量表包括韌性、力量和樂觀3個維度共25個條目。也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值0~4分,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復原力越好。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24。
1.2.2.3記憶癥狀評估量表(MSAS) 該量表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于1994年研制,包括心理癥狀、生理癥狀、總困擾指數、記憶癥狀評估量表總分4個維度,共32個條目,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癥狀體驗越差。該量表心理癥狀、生理癥狀、總困擾指數、記憶癥狀評估量表總分的Cronbach′s 系數分別為 0.764、0.820、0.799、0.851,是目前國際上最常用于的評估癌癥患者癥狀的調查問卷[11]。
1.2.2.4生活質量綜合評定表(GQOLI-74) 該量表由李凌江等[12]于1999年編制包括軀體、社會、心理及角色 4 個評分維度,總分均為 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其生活質量越高。責任護士負責收集2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自我管理效能、心理復原力、記憶癥狀評估及生活質量等相關數據,并做好記錄。

2.12組干預前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得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總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總得分較干預前未見明顯提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干預組較干預前明顯提高,且高于對照組干預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得分比較分)
2.22組干預前后患者心理復原力得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的心理復原力總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心理復原力總得分較干預前未見明顯提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干預組較干預前明顯提高,且高于對照組干預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患者心理復原力得分比較分)
2.32組干預前后患者記憶癥狀評估得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記憶癥狀評估總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記憶癥狀評估總得分較干預前均明顯降低,且干預組較對照組降低更為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患者記憶癥狀評估得分比較分)
2.42組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得分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生活質量總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生活質量總得分較干預前均明顯提高,且干預組較對照組提高更為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得分比較分)
3.1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有助于提高腫瘤化療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的干預組患者其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以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理論為指導,通過管理小組對患者的化療健康管理問題進行個性化的評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健康行為互動管理計劃,包括住院化療期間健康互動管理和化療間歇期健康互動支持。同時多學科管理小組給予包括飲食調護、心理支持、管路護理、休息與活動等全方面的化療期和化療間歇期的健康教育指導,建立了良好的醫護患互動協作模式,充分激發患者的內在動力,使患者不僅能夠獲得化療相關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進行有效的自我減壓,端正面對疾病的態度,并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的自我決策,從而增強了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的自信心,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其結果與王文敬等[5]研究結果相一致。
3.2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有助于增強腫瘤化療患者的心理復原力 心理復原力又名心理彈性,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學因素,是指個人在遭受壓力或負性事件時產生的一種克服困難的適應能力,與個體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13]。王冰花等[14]研究表明,腫瘤患者的心理復原力與社會支持呈正相關。本研究邀請本院心理治療師在患者住院期間進行心理復原力和社會支持等狀態的評估,并針對性地指導患者運用正念減壓、音樂冥想或精油香薰等方式緩解內心壓力。同時每2周1次的病友會更是積極地運用同伴支持的方式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此外,醫護人員通過院內和出院后的線上線下隨訪和互動,給予患者及家屬包括自我護理知識、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正性支持,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增強其對抗疾病的心理復原力。
3.3Cox行為健康互動模式有助于減輕患者的化療癥狀體驗,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的干預組患者,其記憶癥狀評估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惡性腫瘤患者在化療期間難免會受到惡心嘔吐、疼痛、乏力等癥狀困擾,其困擾指數高,化療癥狀體驗感較差[1],生活質量不理想。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通過多學科專業團隊的綜合健康指導,從飲食指導、藥物治療、運動鍛煉、心理支持等多方面進行有效干預和良好互動,充分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力性和依從性,更好地配合治療護理,加強自我疾病管理,進而從根本上緩解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減輕化療癥狀體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吳莉萍等[15]研究也發現,基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對可促進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健康行為的形成,有效改善關節活動度和疼痛等部分健康結局。
綜上所述,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有助于提高腫瘤化療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增強其心理復原力,減輕化療癥狀體驗,提高生活質量。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應用時間也較短,其對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長期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臨床實踐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