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6月,中國核物理鼻祖趙忠堯出生在浙江諸暨。1924年,趙忠堯在東南大學被著名物理學家葉企孫教授留作助教。1927年,趙忠堯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1931年,趙忠堯來到劍橋大學繼續深造,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因苦讀勤學的態度深得盧瑟福賞識,趙忠堯1932年受國內學界邀請,決定回國組建清華大學核物理實驗室時,盧瑟福特意將五十毫克放射性實驗鐳送給他。這在當時是全世界核物理學界都夢寐以求的珍寶,且在全世界范圍內禁運,可趙忠堯還是克服各種困難把這些鐳帶回了中國。
1937年9月10日,清華大學師生開始陸續撤離平津,前往設在長沙的臨時大學。趙忠堯本已撤出了北平,又偷偷折回城里——盧瑟福贈送給他的那五十毫克鐳還保存在清華大學實驗室中。
這五十毫克鐳是用鉛罐密封的。拿到鐳后,趙忠堯化裝成難民,將鉛罐塞到了一個隨手撿來的咸菜壇子里,上邊擺幾個腌好的榨菜,右手拎著這只咸菜壇子,左手拄著一根樹枝。為了盡量避開風險,趙忠堯選擇人跡罕至的荒野小路且在晚間趕路。一個多月后,當他終于趕到長沙臨時大學時,曾經風度翩翩受人敬仰的大學教授已經變成了一個面色黝黑、皮膚皸裂、衣服破爛、蓬頭垢面的乞丐。由于局勢混亂,當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大喊著沖進校門要見梅貽琦校長時,十幾個學生一下子擁上來,幾十只手都沖他手里緊緊攥著的咸菜壇子伸過來——那個破陶罐被理所當然地懷疑成爆炸物。
恰好這時梅貽琦從辦公室里出來,見校門口吵吵嚷嚷推推搡搡,便向這邊不住地張望。遠遠地看到梅貽琦,趙忠堯顫抖著聲音喊了一聲“梅校長……”,淚水就流了出來。
梅貽琦先沒有認出他,待走得近了仔細一看,發現是趙忠堯教授,連忙上前抓住他的手,四目相對,竟無語凝噎。得知趙忠堯的來意,梅校長哽咽良久才從喉嚨里擠出一句文天祥的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959年,在由趙忠堯參與設計的中國第一臺粒子加速器工程順利竣工后的第一次對撞實驗中,趙忠堯親自把這些鐳投入設備,并最終在終端顯示屏上投射出炫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