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旻18歲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當時醫科課程全部采用德語教學。學了半年德語的吳旻,有一天在德語教科書中看到一段關于莫扎特的小故事:一位音樂神童演奏了一段小提琴曲,莫扎特聽后十分贊賞。神童問:“我什么時候可以自己譜曲?”莫扎特答:“還早著呢!”神童挺不滿意,又問:“您不是5歲就自己作曲了嗎?我都10歲了!”莫扎特答:“可我從來沒去問過誰呀!”這個小故事從此深深地印在了吳旻的腦海里,并極大地影響了他的一生。
吳旻24歲時以各門功課全優的成績畢業,留校擔任病理學助教,后赴莫斯科留學,獲得醫學科學博士學位。多年后,吳旻成為著名醫學遺傳學家和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有記者問吳旻的治學座右銘,他說:“我的座右銘不是一句話,而是一段關于莫扎特的小故事……50多年過去了,這個故事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它在治學上給我啟示與動力,使我這個毫無天賦的庸才做出了一點自己的貢獻。”當記者請他解釋一下故事的寓意時,吳旻說:“主要是故事中的最后一句話,問人家已經是等而下之了,你自己應該做什么,你就去做好了!”
吳旻經常說:“人們常說要再搏一次,可我雖然70多歲了,還要再搏兩次、三次、四次、五次……”吳旻還常說一句話:“狗在吠,駱駝隊在前進。”這是一個在中東國家流行的諺語,意思是像沙漠中的駱駝隊那樣,認準目標,堅定地穩步向前,不因犬吠而改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