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智能手機不小心從口袋里滑出,掉落在堅硬的水泥地上。于是,密密麻麻的裂紋出現在手機屏幕或外殼上。
這樣的事情令人沮喪。無論是把屏幕修好還是直接去換個新手機,都花費不低。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各國科研人員都在競相致力于自我修復材料的研發。這種新型活體功能材料,能像皮膚一樣實現自我修復,從而讓摔碎的手機屏幕恢復原樣,讓用戶擁有更完美的使用體驗。
據悉,目前已有科學家利用蛋白質分子的“液-液相分離”技術,開發出了一種微載體生物反應器。在以上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科學家開發出了這款新型活體功能材料。這種活體功能材料能裝載不同的生物活性材料,并發展成不同的功能物質,最后通過3D打印形成不同形狀的物質。利用這種活性功能材料構建的手機屏,在手機屏不慎磕碰后,材質里的某些成分可以及時感知破損并啟動自修復功能,恢復成一個完整的手機屏幕。
而且,這款可以自我修復的材料生物兼容性好,成本低,材質堅固。如果未來能夠普及應用,不僅能幫助消費者節省時間和金錢,還能延長電子設備的使用壽命,或將成為生產電子設備的新一代“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