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包括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相關肝硬化等。美國《營養素》雜志刊登一項研究發現,稱多吃豆制品、海鮮和海藻類食物有益于保護肝臟,特別是有益于預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哪種飲食模式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機制相關。為了研究飲食結構及習慣對預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具體作用,日本大阪公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藤井英樹博士及其團隊分析了該大學附屬醫院接診的136 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相關數據,并展開了研究。參試者共136 人,平均年齡60 歲,其中男性69人,女性67 人。研究數據包括參試者的飲食結構及習慣、肌肉質量和肝纖維化進展情況等。研究人員還提取了參試患者的體重指數、每日酒精攝入量、既往病史和當前用藥情況等數據,并分析了參試者的飲食結構。具體包括以下食物:米飯、味噌湯、泡菜、豆制品、綠色和黃色蔬菜、水果、海鮮、蘑菇、海藻、綠茶、咖啡、牛肉等。得分范圍為0~12分。結果發現,得分越高,肝纖維化進展程度越低。研究結果發現,日常攝入豆制品、海鮮、海藻類食物較多的參試者,肝纖維化發展得到了較大抑制。研究還發現,豆制品的攝入可以有效提高身體的肌肉質量,而肌肉通過糖代謝功能可起到抑制脂肪性肝病病情發展的效果。
這項研究表明,富含豆類和貝類等海鮮以及海藻的飲食和骨骼肌質量可能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有關。這些飲食富含維生素C、β-胡蘿卜素和α-生育酚等抗氧化劑,而抗氧化劑有益清理氧化應激反應,進而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損傷風險。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飲食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預防作用,希望進一步干預研究能為這些患者建立有效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