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晨
可能有很多人像汪女士一樣有這種錯覺:結核病像霍亂、鼠疫一樣,已經是“過去式”了。實際上,在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結核病的發病人數僅次于病毒性肝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當地時間11月7日發布的《全球結核病報告》,2022年192個國家和地區有750萬人被確診為肺結核患者,是世界衛生組織自1995年開始在全球范圍監測結核病以來的最高數字。而我國2022年估算的結核病新發患者數為74.8萬人,發病數量居全球第三,僅2022年就有約3萬人因罹患結核病而死亡。可見,結核病這一古老的“白色瘟疫”仍然是在全世界廣泛流行的傳染病殺手。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它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最常見的患病部位是肺部。結核桿菌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一名體內病菌活躍的結核病患者打噴嚏或咳嗽時,附近的人如果吸入其帶菌飛沫,就很容易感染。結核桿菌停留在肺泡里,可能引起類似流感的反應,也可能沒引起任何癥狀;幾天后病菌侵襲至身體其他部分,比如腦與骨骼;結核桿菌經3~10星期大量繁殖后,會導致感染部位出現炎性反應,如果機體免疫力正常,感染者平素較健康,病菌可能被殺死,病變可能就此結束。但在有些病例中,病變到此并未終結,僅僅進入潛伏期,此后(可能幾年后)如機體免疫力變差,潛伏的結核桿菌就會再度活躍,引發結核病。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兩肺的上葉,因為結核桿菌繁殖需要氧氣,而該處氧氣比較多。肺結核最常見的癥狀有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帶血、胸痛及呼吸困難,全身癥狀有發熱、疲乏無力、消瘦、盜汗。結核病的發熱多發生在午后或傍晚,低熱多見。
目前,結核菌素皮膚試驗(PPD試驗)和血清學檢測(例如結核抗體檢測),以及拍攝胸片或者肺部CT,可早期發現結核病,有助于減少結核病的傳播和發病率,保護個人和公共健康。
我們需要明確,并不是所有肺結核患者都有傳染性,正在排菌的開放性肺結核患者才是主要傳染源,經治療的排菌患者結核菌毒力減弱、活菌減少,傳染性較弱。且一般人抵抗力強,不至于一接觸結核菌就中招。嬰幼兒、老年人、HIV感染者、矽肺患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慢性腎臟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生活貧窮、居住擁擠、營養不良人群的免疫力較低,是肺結核的易感人群。此外,肺外結核病,如骨結核病、腦膜結核等,則不具有傳染性。
那么,如果我們身邊有肺結核患者,該如何降低被傳染的風險呢?做好自身防護和消毒兩方面工作比較有效。(1)接種疫苗。卡介苗是預防兒童重癥結核病的有效手段,我國政策規定新生兒可免費接種。然而,它并不能完全防止感染。(2)保持通風。定期開窗通風是最經濟、便捷且有效的方法,尤其在人員密集的場所如教室和集體宿舍。(3)佩戴口罩。在高風險區域如醫院結核科門診,建議佩戴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4)提升免疫力。機體的免疫力與疾病發病密切相關,因此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愉快心情以增強自身免疫力。一旦患有影響免疫力的疾病,應定期篩查結核病。(5)進行消毒。結核桿菌對紫外線照射、陽光直射、高溫、高壓蒸汽和酒精敏感,后者分別在10~20分鐘、2~3小時、1分鐘、30分鐘和20~30分鐘內可將結核桿菌殺死。
如果與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過,要注意觀察自身的癥狀,當懷疑自身得了結核病時要及時就醫,在確診之前要采取以下措施來保護自己和家人:(1)佩戴口罩。戴口罩有助于減少病原體傳播,尤其在與家中老人或孩子近距離接觸時。(2)保持距離。盡量與家人保持一定距離,避免親密接觸,如擁抱和親吻。(3)注重衛生。正確進行七步洗手法,尤其是在與家人接觸前后、用餐前后等。(4)避免共用餐具和生活用品。盡量避免與家人共用食具、杯子等生活用品,并采用高溫煮沸15分鐘的方式進行消毒。(5)隔離生活。如果條件允許,盡量暫時與家人隔離生活,以免在共享空間時傳播潛在病原體。
如果被確診為結核病,也不要緊張害怕,嚴格遵照治療原則(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治療,結核病是可控可治的。一線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利福噴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初治肺結核規范治療時間一般為6個月,期間要按時到醫院進行復查。
但是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患者:沒有按時復查,藥吃完了,就暫時不吃了;外出不在家,藥瓶太多,帶著不方便,先不吃了;剛復查過了,藥物治療有效果,現在也沒啥不舒服的,就不用吃藥了……患者自行停藥,沒有藥物的抑制,那么存留在體內的結核桿菌會繼續繁殖,導致治療失敗和疾病復發,甚至產生耐藥性。
對于結核病患者用藥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困難,我們是非常理解的,下面就教大家提高用藥依從性的小妙招:(1)使用分格藥盒。根據醫生開具的服藥方案及次數,提前分好一周的藥,以每天服藥次數選擇3格或4格的藥盒,藥盒外面標注星期,從星期一至星期日,藥盒盡量選擇透明可視的,方便辨認藥片,能快速判斷吃沒吃藥。(2)設置提醒。通過鬧鈴、手機APP、小程序、帶提醒功能的電子藥盒等,設定服藥時間,反復多次提醒。(3)定期記錄。可以利用日歷、工作小秘書等,制作服藥卡,每天記錄。(4)建立有效的溝通。與就診的醫療機構通過微信、短信、電話、患者管理軟件以及互聯網醫院平臺,了解規律服藥的重要性和不規律用藥的嚴重后果,發生漏服藥的應對方法,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等。做好結核病治療的自我三監測,即服藥、藥物不良反應、復診監測和記錄,才能守護好自己的健康。
總之,結核病的預防和控制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任務,不能僅依賴一兩項措施。我們需要采取多種策略,如注重衛生保健、增強身體素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規律的生活方式,將預防置于首位,積極進行防治。讓我們共同努力,消除結核的危害,享受健康自由的生活。
我們國家對結核病治療實行部分項目免費,患者可到結核病防治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所和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等)就診,即可享受免費政策。具體包括:國家為初診的肺結核疑似患者免費提供1次痰涂片(3份痰標本)和普通X光胸片檢查;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可理解為具有傳染性的肺結核患者,且有肺結核的典型癥狀)免費提供國家統一方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期間的痰涂片檢查(3次或4次,每次2份痰標本)和治療結束時的1次普通X光胸片檢查(初、復治患者各提供1次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