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濤
(北京中林聯林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野豬(Sus scrofa),偶蹄目豬科,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野豬外形與家豬相似,但頭部較大,身軀粗短呈前寬后窄型,肩高臀低,尾細下垂,毛色多為棕黑色,軀體被有硬的針毛,背上鬃毛較長。野豬多棲息在灌木叢、較潮濕的草地或闊葉林及混交林中,處于食物鏈的中端,是維持森林食物鏈的關鍵物種[1]。近年來,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和公眾生態環境意識的增強,野豬種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復,但其傳統棲息地面積日趨減少,大型貓科動物等頂級食物鏈種群有待恢復等問題依然存在。
富川瑤族自治縣,位于東經111°5′~111°29′、北緯24°37′~25°9′,在廣西東北邊緣、賀州市的北端,東鄰湖南省江華縣,南與鐘山縣接壤,西靠恭城縣,北與湖南省江永縣相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富川縣地處五嶺中的都龐嶺和萌渚嶺兩余脈之間,為賀江上游,四面環山,中間低落,略呈橢圓形盆地,地勢北高南低,多屬喀斯特地貌區,歷為嶺北嶺南的重要通道。
富川瑤族自治縣是《廣西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6—2030 年)》確定的8 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之一,保護重點包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等生態系統,不僅分布有紅豆杉、沙欏、金毛狗脊、柔毛油杉、福建柏、華南五針松和亮葉水青岡等野生植物,還分布有黃腹角雉、林麝、獼猴、中國穿山甲、斑林貍、細痣瑤螈、富鐘瘰螈和虎紋蛙等珍稀瀕危動物,及遷徙候鳥等。
通過2019年冬季開展的野豬資源專項調查,按照區域位置和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將野豬棲息地劃分為西嶺山山區、天堂嶺山區、烏羊山—可達礦區、圣皇嶺山區、長溪江丘陵區、王天嶺丘陵區、蜈蚣嶺丘陵區、山塘—上洞喀斯特丘陵區這8個區域。
西嶺山山區,東至S13 麥賀高速,南至楓樹坳,西至富川瑤族自治縣邊界,北至塘灣村,按行政管轄劃分為富陽片區、城北片區、朝東片區和柳家片區,大部分在西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面積252.08 km2,野豬種群估測數量256 頭。西嶺山是都龐嶺余脈,西面與銀殿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相連,野豬可以自然遷徙。
天堂嶺山區,東至省道S203,南至富川瑤族自治縣邊界,西至賀江(龜石水庫),北至洪水源村,包含國營天堂嶺林場大部分范圍,面積60.96 km2,野豬種群估測數量71 頭。天堂嶺是萌渚嶺山脈向西延伸之余脈,丘陵與西嶺山山區相連,但丘陵地帶村落散布、路網密集,對野豬自然遷徙干擾較大。
烏羊山—可達礦區,東面和南面都至富川瑤族自治縣邊界,西至省道S203,北至水口村,面積25.28 km2,野豬種群估測數量42 頭。烏羊山、大桂山是萌渚嶺的主要山峰,與廣西姑婆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相連,野豬可以自然遷徙。
圣皇嶺山區,東至月塘村委會村后,南至朝東—麥嶺公路,西至油沐—黃沙公路,北至縣邊界,面積14.27 km2,野豬種群估測數量35頭。圣皇嶺位于湘桂兩省交界處,為黃沙嶺(又名長標嶺)的主峰,多為闊葉林,但整個山脈面積相對較小,野豬只能在黃沙嶺內自然遷徙。
長溪江丘陵區,東至賀江,南至縣邊界,西至縣邊界,北至周家村,面積22.78 km2,野豬種群估測數量50 頭。長溪江丘陵區位于富川鐘山兩縣交界處,東面與天堂嶺山區隔賀江(龜石水庫)相望,西南面與鐘山境內的丘陵低山相連,西北面與西嶺山山區相連,野豬可以自然遷徙。
王天嶺丘陵區,東至秀水河,南至秀龍村,西至縣邊界,北至縣邊界,面積5.22 km2,野豬種群估測數量10 頭以下。王天嶺丘陵區位于湘桂兩省交界處,以山脊為界。整個王天嶺—牛崗嶺面積約為9 km2,約一半面積位于湖南省江永縣境內,野豬只能在王天嶺—牛崗嶺內自然遷徙,與臨近的西嶺山山區相距1 km,野豬如向其遷徙,需要穿越農田和公路。
蜈蚣嶺丘陵區,東至縣邊界,南至山塘凹,西至蜈蚣嶺山腳,北至白沙河,面積4.13 km2,野豬種群估測數量10 頭以下。蜈蚣嶺丘陵區位于湘桂兩省交界處,以山脊為界。整個蜈蚣嶺面積約6 km2,約30%面積位于湖南省江華縣境內,野豬只能在蜈蚣嶺內自然遷徙。與臨近的烏羊山—可達礦區,相距1.5 km,野豬如向其遷徙,需要穿越農田、果園和公路。
山塘—上洞喀斯特丘陵區,東至楓樹腳村,南至羅家本村,西至白芹塘村,北至周塘巖村,面積16.51 km2,野豬種群估測數量31頭。山塘—上洞喀斯特丘陵區周邊皆為農田、果園、村莊和公路,距離其他野豬棲息地超過10 km,該區域野豬已無法自由遷徙。
富川瑤族自治縣屬于自治區層面限制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調節區之“賀州東北部山地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桂東北山地丘陵生態區,主導生態功能是保持和提供江河源頭水涵養能力,增強水調蓄功能,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本應該納入保護范圍的地區卻一直沒有納入,甚至已經開建各種項目工程,對棲息地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西嶺山山區列入主體功能區—禁止開發區的面積為177.35 km2,占西嶺山山區土地面積的70.35%,包含了西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絕大部分范圍。從實際情況來看,主體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對工礦、村鎮建設等有較強的限制,但對農林開發并沒有過多限制。西嶺山山區主體功能區—禁止開發區范圍內有13.75 km2的重點商品林和44.76 km2的一般商品林,兩者面積占西嶺山山區土地面積的23.21%,占西嶺山山區主體功能區—禁止開發區面積的32.99%。
圣皇嶺山區范圍內為主體功能區—限制開發區,公益林面積為1.8 km2,僅占圣皇嶺山區的12.6%;闊葉林和灌木面積為8.38 km2,占圣皇嶺山區面積的58.72%,其比例是8 個野豬棲息地中最高的,但大部分闊葉林在森林類別中劃分為一般商品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中國最復雜、生產力最高、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帶性植被類型之一[2],林分結構復雜,植物區系成分多,樹種組成多,是野豬最典型的棲息地。廣西水熱條件優越,樹木生長速度快、生長量高、培養周期短,松、杉、桉等人工林的主伐年齡相對于其他省份縮短了2~5 a。人工林純林居多,為短周期和集約經營,采伐時大都皆伐,采伐后煉山導致地表植物基本滅失,棲息地生態環境完全改變。
西嶺山山區由于杉木人工林規模大,形成針葉化、純林化、同齡化、林下植被缺失和集中連片的現象,從而導致林分群落結構單一,其生態系統固有的生態弱點日益顯現,對野豬和其他物種及其棲息地帶來較大威脅。西嶺山山區的闊葉林和灌木面積為136.71 km2,占土地面積的54.23%;人工杉木林面積為81.09 km2,占土地面積的32.17%。丘陵各片區人工林面積占比相對更大,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丘陵各片區人工林面積統計Tab.1 Statistics of plantation area in each area of hills
西嶺山山區東部邊緣由泥盆系砂巖組成之中高山,山頂尖凌,山脊明顯呈鋸齒狀,山體走向總體呈南北向,從北到南依次為大源山—觀音山—大圍山—斗溪山—洋溪山—三寶山—織布巖—西嶺界,其山坡陡峻;西部邊緣高山海拔高度1 000~18 00 m,從北到南依次為鳥源山—吹風坳—大面山—棋盤界—藍靛山—塘肚山,比較寒冷,山頂多為灌木和小徑雜竹,食物來源相對匱乏或有季節性。這些懸崖峭壁和高山頂,阻礙了野豬的自由遷徙,無形中將野豬的棲息地分割開來,使棲息地進一步破碎化、島嶼化。
富陽片區的闊葉林和灌木多分布在片區邊緣的大圍山—斗溪山—洋溪山—三寶山—織布巖和大面山—棋盤界—藍靛山一帶;人工杉木林大面積成片分布在片區中心,形成了“綠色沙漠”,使整個山區“空心化”。
朝東片區的闊葉林和灌木多分布在南部的西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以及石鼓山—門樓坳—吹風坳一帶和鳥源山周邊;人工杉木林主要分布在石鼓河和鳥源河河谷兩側。除南部外,其余地區棲息地面積較小且破碎。
柳家片區的闊葉林和灌木多分布在織布巖—西嶺界、藍靛山—塘肚山一帶;人工杉木林主要分布在大灣村委會周邊,與富陽片區的人工杉木林連成一片。除東部和南部外,人工杉木林面積較大且分散,對闊葉林和灌木范圍進行分割和包圍,島嶼化趨勢明顯。
富川瑤族自治縣地處都龐嶺和萌諸嶺余脈峽槽之間,大氣容易形成南北對流,產生豐富的風能,大唐、華能、中核等企業已落戶富川開發風電。8 個野豬棲息地中,有3 個區域共建有4 座風電場,其中天堂嶺山區建有富川金子嶺風電場和富川蚊帳嶺風電場;蜈蚣嶺丘陵區相鄰的江華縣一側修建有江華縣河路口風電場;長溪江丘陵區建有鄧家壩風電場。
近年來,在深化供給側改革、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速增效的大環境下,很多建設項目前期準備時間較短,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深度不夠,導致了對生物多樣性的現狀、預測和保護措施的不確定性。建設方、環評機構、審批部門等更多的聚焦在“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上,既未納入現有自然保護地范圍內,也未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重要生境”往往被忽視或者有意規避。但這些“重要生境”往往是國家及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極危、瀕危和易危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以及特有種的集中分布區、重要棲息地、遷徙通道,重要經濟水生生物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
天堂嶺山區正是這樣的“重要生境”。天堂嶺山區是萌渚嶺山脈和都龐嶺山脈不同生物種群遷徙、交流和繁殖的重要跳板,是白鷴、豹貓、野豬和赤麂等保護動物的棲息地;與毗鄰的富川龜石國家濕地公園一樣,是湖南道縣—富川—桂江及支流河谷—梧州的候鳥遷徙通道上鳥類的重要落腳點之一。但富川金子嶺風電場、富川蚊帳嶺風電場2 個風電場工程,從北到南,依次沿白雞嶺—大源山—天堂嶺—蚊帳嶺—油麻嶺和崩頭山、黃牛堆嶺、馬鹿頂等地勢較高的山脊、山崗布設風機,并配套建設道路和集電線路。
圣皇嶺山區特別是朝東鎮一側,村落和居民點密布,人口密度較大,養豬業是傳統產業,茶山源村還有1家野豬養殖場。傳統養豬業的規模較小,管理方式粗放,家豬越欄逃離的事情時常發生。2019 年6 月—8 月,周邊區域還發生了家豬非正常死亡的現象(疑似非洲豬瘟)。
由于圣皇嶺山區棲息地偏小,野豬密度較高,2018 年茶山源村附近還發生過野豬流竄下山覓食的事情。野豬經常出沒的地點離最近的村落直線距離不超過1.5 km。因此,野豬存在與家豬飼養區接觸的可能,考慮到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途徑和分布的復雜性,傳播至野豬種群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根據非洲豬瘟的傳播因素分析,野豬將非洲豬瘟傳染給家豬的可能性偏少,反而家豬將非洲豬瘟傳染給野豬的可能性偏大,這將對野豬種群造成巨大傷害。由于野豬是群居動物,一旦非洲豬瘟在野豬種群中傳播,會造成野豬短時間內大量死亡,進而會導致部分區域種群難以恢復,甚至出現野豬區域性滅絕。
富川瑤族自治縣有適宜柑橘、黃金梨、百香果和柚子等水果生長的光照、溫度、水分和土壤等良好條件,歷經40 a 的發展成為華南地區最大、全國著名的臍橙生產產區。富川瑤族自治縣水果種植面積從2004 年0.91×104hm2增長到2019年的2.64×104hm2,峰值更高達3.25×104hm2,平均年增長率高達7.36%。富川縣的園地面積從1984 年的0.18×104hm2增加到了2012 年1.25×104hm2,但草地(疏林草地)面積從4.02×104hm2銳減到1.91×104hm2。這一增一減的變化,與水果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相吻合。適合野豬棲息的草地(疏林草地)面積銳減和被切割,這是喀斯特丘陵地帶的野豬棲息地最大的威脅,只剩下山塘—上洞片區有野豬棲息,野豬活動范圍實際被壓縮到了片區中部的桉樹林中。
富川瑤族自治縣建有西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富川龜石國家濕地公園、富川西嶺省級森林公園等保護地,已形成以西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龜石國家濕地公園等為“點”,以富江及各支流為“線”,生態公益林為“面”的網絡體系,但網絡內部連接廊道未形成,聯系不夠通暢,許多野生動植物種群隔離,生態系統或者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孤島化明顯,導致物種基因交流困難。自然保護區站點建設、自然保護小區建設、社區共管共建等重視程度不夠,工作推進較慢甚至停滯。
生物多樣性特別是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與管理,需要具有保護理念和專業背景知識的人員參與。但基層管理體系不完善,保護經費不足。鄉(鎮)一級沒有獨立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機構,沒有野生動物專職管理人員。加上管理機構人員不足、培訓機制不健全,導致管理機構在現代管理、沖突處理、新媒體應用等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難以開展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與監測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無法向各級政府或部門提供基本的、系統的監測數據用于決策,在處理保護與社區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時往往處于被動的局面[3]。
開展富川生物多樣性重要區域和優先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研究,關注野豬主要棲息地的西嶺山山區、龜石水庫、可達礦區等區域和石灰巖森林、溝谷溪流等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研究,調查生物多樣性本底,編制各類生物名錄,以GIS 為基礎,建立物種、生境和生態系統等相關基礎數據庫。對野豬主要棲息地中優先保護物種,如野豬、黃腹角雉、無尾目、獼猴和貓科動物等,開展其分布、種類、威脅因素、生境狀態和保護措施等研究,掌握其基本規律和面臨的威脅,制定保護措施等。加強野豬、獼猴等哺乳類及鳥類的有害病原微生物及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監測外來物種入侵動態,從源頭控制其發生及蔓延。
探索區域、流域生態補償和生物多樣性補償機制,研究現有保護地內集體林的保護與合理利用途徑,及生態公益林保護與可持續經營利用技術與途徑,減緩或消除因保護森林而產生的矛盾[4]。選擇西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示范建設,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相關收益群體,確定生態補償定價、分配和使用方法,結合現有的扶貧、鄉村振興等政策,在保護區內的貧困村、屯引進先進的協議共管和社區發展模式,開展多種經營、共建共管等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示范項目并推廣。
天堂嶺山區是白鷴、野豬、豹貓、赤麂等保護動物的棲息地,是候鳥遷徙通道上鳥類的重要落腳點之一;圣皇嶺山區多為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是白鷴、野豬、花面貍和鼬獾等保護動物的棲息地。通過新建自然保護小區,搶救性保護野豬、豹貓等物種及棲息地,保護破碎化、片段化的野生動植物生境,填補保護空缺,切實緩解野生動植物受到嚴重威脅的局面,促進野生種群的恢復和發展。
4.4.1 近期規劃
建設西嶺山山區—天堂嶺山區(龜石國家濕地公園)—烏羊山-可達礦區的生態廊道,將西嶺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西嶺省級森林公園、龜石國家濕地公園及天堂嶺山區、烏羊山—可達礦區等重要生境沿河流、自然梯度或地形(山脊)連接起來,向東擴展連接到姑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賀州十八水原生態景區(4A級),向西擴展到銀殿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4.4.2 中期規劃
將都龐嶺、海洋山和萌渚嶺主要山脈連接起來,覆蓋賀州市的富川、鐘山縣、平桂區、八步區等,桂林市的恭城瑤族自治縣、灌陽縣、靈川縣、興安縣、全州縣等,湖南省永州市的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道縣等。生態廊道連接起千家洞、都龐嶺、海洋山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銀殿山、西嶺山、姑婆山、滑水沖及湖南源口等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點)、自然保護小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等重要生活環節。
4.4.3 遠期規劃
設立南嶺國家公園和生態廊道,將南嶺山地中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嶺、起微山、大東山、大瑤山、蔚嶺、青云山、九連山、三百山與大瑤山和大桂山等連接起來,覆蓋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四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