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婷 林越 高翊瑤
焦玉婷,林 越,高翊瑤.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銅川市王石凹鎮電商助農路徑探索[J].南方農業,2023,17(18):-80.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經濟在鄉村振興進程推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很多農村地區在電商經濟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問題。為了推動陜西省電商經濟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以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王石凹鎮為例,探討當地電商助農的發展現狀及基礎設施薄弱、區位地形限制、人才與技術短缺等發展困境,并針對發展困境提出“政府扶持,助力電商直播發展;農戶創新,優化電商直播內容;企業協助,充分發揮資本優勢”等解決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電商助農;鄉村振興;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王石凹鎮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25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的意見》,提出要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直播電商不僅契合“十四五”規劃所倡導的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方向,還在優化傳統促銷模式的同時推動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增加了農戶的經濟效益,對全面鄉村振興產生了積極影響[1]。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隨著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村電商呈現高速發展的狀態,在此背景下研究電商助農的發展情況,有利于解決電商營銷中存在的問題,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實施途徑提供依據,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
1 發展現狀
1.1 電商政策與支持措施
在印臺區委組織部的引領下,陜西省銅川市王石凹鎮建成了一系列支持農村發展的重要設施,采用“短視頻+線上直播”的銷售模式,為當地的農產品銷售開辟了新的渠道。王石凹鎮現已形成“駐村幫扶單位黨組織+產業聯盟+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構建了一個緊密相連的農村發展網絡。
王石凹鎮人民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以促進農村經濟增長。例如,通過實施電商扶貧計劃、設立殘疾人扶貧基地等措施,為農民提供特殊支持,促進就業,增加收入。為提升產業活力,王石凹鎮積極參加印臺區舉辦的電商節及省內外產品推介會等活動;為吸引更多優秀電商企業進駐鄉鎮,王石凹鎮還積極開展線上招商活動,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豐富消費者的選擇。
為確保產品質量水平和穩定供應,王石凹鎮與連鎖品牌及物流快遞企業簽訂協議,通過合作提升農產品的市場信譽和知名度。政府與果品經銷企業進行消費協作,搭建電商平臺專區,促進農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形成良性的銷售循環。
1.2 電商服務與物流體系優化
王石凹鎮積極發展電商產業,對鎮級電子商務服務所等地進行全面改造,優化服務設施和硬件條件。同時,定期維護服務站點,著眼于提升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確保其穩定運行,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用戶需求。王石凹鎮助力打造電商供應鏈、產業培育、倉儲物流等相融合的現代化電商產業聚集區,電商服務實現全覆蓋,創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區,2022年上半年全區線上交易額近5億元。
為積極引導傳統商貿企業轉型升級,王石凹鎮鼓勵發展線上線下互動模式。此外,王石凹鎮著力培養電商人才,舉辦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和涵蓋多方面的業務培訓,培育專業化電商從業人員,為電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物流服務方面,王石凹鎮持續探索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如引進物流技術、進行流程優化、精準安排配送路線。同時,整合郵政、“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快遞、百世匯通及韻達快遞)等物流快遞服務企業,建成1個區級電子商務物流快遞分揀中心,7個鎮級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中轉站(鎮級物流服務站全覆蓋),不少于45個村級電子商務物流快遞配送服務點,打造現代化的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中轉站,實現物流網絡的優化布局和資源整合。
1.3 電商跨界合作
印臺區積極建設蘇陜協作農產品基地,借助蘇陜扶貧協作資金,連續七年開展了多層次、多維度的合作,在果業發展、人才交流等重要項目上積極交流互動。王石凹鎮借助消費幫扶“三專”平臺,學習推廣專業的技術、策略支持,同時進行勞務交流協作,與其他地區互幫互助,共同培養農業電商人才。這種合作模式也使當地特色農產品進入外部銷售市場,在電商合作中達成良性互動。
校園直播帶貨是電商服務建設的一種有益嘗試,這種直播帶貨的形式在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和推廣,成為電商領域的一種熱門營銷方式。高校帶來的創新思維和技術手段,讓農產品銷售更加靈活高效;同時可以拓寬銷售渠道,吸引更多潛在客戶。觀眾實時與主播互動,能夠及時了解產品特點,提升了購物體驗;借助高校自身的影響力和粉絲基礎,增加了農產品的曝光度;還為高校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和創業的機會。與高校合作的電商助農模式,有著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
2 發展困境
2.1 基礎設施薄弱
王石凹鎮地處高山地區,海拔較高且地形起伏不平,網絡信號波動幅度較大,在助農直播活動過程中易出現卡頓、音畫不同步等情況。由于當地暫無開展較大規模的網絡信號基站建設計劃,硬件設施條件較差成為制約當地電商直播及帶貨的一大重要因素。
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缺少農產品加工機器及運輸工具,同時電商產業售后服務機制不健全,導致相關農產品難以構建起生產到對外銷售的閉環。此外,無產品包裝與質量檢測等電商配套產業,導致農產品在市場上可信度較低,不利于品牌的建設。通過電商銷售的方式賣出的產品需要通過輕型貨車等運送至山區外,耗費成本大、銷售數量少、可獲利益小,無法促進當地電商良性發展。因此,當地絕大部分農產品都以較低的價格在當地農貿市場售賣,無法開辟更廣闊的市場。
2.2 區位地形限制
目前,王石凹鎮以核桃、花椒為主要農作物,同時種植小部分連翹等中草藥,通過委托當地相關加工廠加工成產品銷售獲利。但王石凹鎮三面環山、海拔較高且多為坡地,無法進行大規模生產,因此生產數量上并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質量上也暫時無法與市場完全銜接和匹配,不足以支撐其進一步品牌化、市場化、規范化,一定程度上會阻礙電商助農實踐的開展。
交通方面,王石凹鎮復雜的地形限制了物流運輸的順暢運行,客觀上強制延長了產品到達消費者手里所需的時間,無法完全滿足快速配送的要求,未能給電商銷售的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2.3 人才與技術短缺
在直播操作方面,電商直播作為新媒體時代一種行之有效的新型促銷手段,主要基于直播這一渠道進行商品銷售,因此在主播選擇方面要求較高,需要其具備基本的平臺操作能力、掌握相關直播技巧。目前,在礦場關閉、農業發展受阻等各類因素作用下,王石凹鎮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走出大山,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留守本地區的住戶多為老年人,且多為原王石凹煤礦工人,不具備電商銷售的知識,因此人才資源稀缺問題嚴重。同時,該地距離市區較遠,居民難以參加直播帶貨相關培訓,進行相關活動需要外來直播團隊的幫助。
在產品包裝方面,由于當地種植戶大多文化水平有限,并未學習過設計相關知識,沒有能力對本地農產品進行富有特色的包裝設計,導致花椒等產品大多采用原始塑封包裝外加貼紙的方式進行包裝。包裝的不統一既不利于特色品牌的建設,也不利于增強農產品在外部市場的競爭力。
3 實施路徑
3.1 政府扶持,助力電商直播發展
隨著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農產品電商已經逐漸從野蠻式生長向專業化、集群化過渡,但依然存在專業人才少、監管力度不到位等問題。對此,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從設施、人才、技術等方面對直播電商進行引導支持。
1)政府應大力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依據地形地貌提高交通通達度,同時增設新型物流冷鏈設備,保證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的質量,從而提高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的物流服務水平,提高產品的消費口碑。
2)引進直播電商專業人才,與當地的技術院校、電商企業進行合作,支持電商專業的大學生返鄉創業,這樣不僅能帶動當地農民就業,而且能將當地先進直播技術傳授給農民主播;邀請專業指導人員定期開展直播專項培訓,凝練直播話術,更好地發掘農特產品的優勢,做好電商帶貨直播[2]。
3)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管理監督,立足社會現實需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直播平臺的監管監控,保障平臺運營管理的合法性。同時,做好網絡安全科普宣傳工作,避免違規帶貨行為的發生[3]。
3.2 農戶創新,優化電商直播內容
農戶作為農產品的生產者,對所銷售的農產品有最直接深入的了解。在農產品直播電商不斷發展的今天,在電商專業人員較少的情況下,農戶主播自身技能也應有所發展和提高。
1)學習理論知識,提高直播操作技能水平。農戶主播應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電商培訓,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如短視頻運營操作、農產品營銷策略等,提高電商運營質量。在電商行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要運用好電商平臺“新農具”,成為專業技術過硬的“新農人”,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將自己種植的農產品成功推銷出去,從而提高收入[4]。
2)深挖特色資源,塑造品牌意識,提高特色農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口碑形象,增強消費黏性。農戶主播在產品介紹中除基礎介紹外,還可以講述產品背后的品牌故事、挖掘產品的文化內涵,同直播間的觀眾建立共通的意義空間,達成情感與知識上的互動,形成獨具特色的帶貨風格,實現文化資本和經濟資本的融合轉化。
3)豐富直播場景,消除直播內容同質化、單一化。電商直播要注重觀眾的體驗感,在消費需求個性化的今天,農戶主播要注重“產品驅動”到“消費場景驅動”的轉化。農戶主播可以通過展示不同的直播內容,如直播農產品的生長過程、加工過程等,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性,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度,增強直播電商賬號的個性,從而吸引更多用戶進入直播間、購買農產品。
3.3 企業協助,充分發揮資本優勢
企業在實現其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承擔著社會責任和公益責任。企業作為電商直播的主體之一,可以憑借其資本優勢和營銷基礎,通過線上推廣營銷、線下產業孵化,在電商助農的過程中大顯身手。
1)加強當地旅游文化建設,提升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宣傳營銷作用,在相應的銷售網站開辟助農專區,利用純天然、綠色、無污染等標簽加強推廣,做好廣告投放,探索“電商興農”的新模式。
2)加強政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資金和市場優勢,在當地建立農產品電商產業孵化基地,由企業協助資金周轉,引進專業的電商知識人才、當前電商直播中采用的設備和先進技術,做好農產品銷售的技術、設備保障工作。
3)電商直播企業應加強行業規范,營造公平化、法制化的電商運營環境。在農產品進行上架銷售時做好質量把控,嚴格考察標準。同時,企業法務人員要了解相關的法規條例,確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為消費者的權益提供保障。
4 結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電商直播銷售為拓寬銷售渠道、緩解農產品滯銷問題、促進經濟收入的增加提供了科學有效的路徑。但在此過程中,監督機制不到位、產品銷售品牌意識淡薄、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逐漸顯現,因此政府、企業及農戶自身應加強合作。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出臺相關政策法規;企業應做好對先進技術研發的支持和資金供應的保障;當地農戶應樹立品牌意識,發掘農產品優勢,生產銷售質量好、口碑高、價格合適的特色產品[5]。匯聚社會力量為特色農產品電商直播提出優化策略,指明解決和發展方向,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同時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
參考文獻:
[1] 曾麟朝,馬丹丹.直播電商支持鄉村振興的機理與策略:以經濟視角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3(2):95-98.
[2] 屠琦瓊.直播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研究:以寧波地區為例[J].全國流通經濟,2023(7):36-39.
[3] 周祚山,梁雁冰.鄉村振興背景下助農直播電商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農機,2023(4):47-49.
[4] 趙洋滋.基于鄉村振興背景的小農戶電商直播營銷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6):231-234.
[5] 張璇,邵敏.鄉村振興背景下安徽特色農產品電商直播優化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4):158-160.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