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情 司馬婧如 廖夢玲 楊柳

王雨情,司馬婧如,廖夢玲,等.汨羅市供銷社助推鄉村振興的調查與思考[J].南方農業,2023,17(18):-158.
摘 要 供銷社作為政府服務“三農”的“合作經濟組織”,是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平臺,在促進鄉村振興戰略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也承擔著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為發揮供銷社在實現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基于調查與分析的結果,結合湖南省汨羅市鄉村振興的實際發展情況,分析了汨羅市供銷社助推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供銷社治理結構、拓展生產業務鏈、深化供銷合作、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吸引各類優秀人才等策略。
關鍵詞 供銷社;鄉村振興;發展;路徑;湖南省汨羅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50
供銷社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經濟組織,根據國家安排完成購銷任務,提供市場信息,組織協調農民生產,優化農村生產經營環境,起到連接政府和農民的紐帶作用,是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平臺。而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七大戰略之一,是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后農村工作的總抓手,也是新發展階段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決策部署[1]。截至2022年,我國經濟、文化、政治等獲得了高速發展,而農村發展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是我國全面發展的短板。據此,在新時代背景下,供銷社新定位應運而生。其新定位依托獨特的優勢,立足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農產品生產基地,完善產業鏈條,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和麗貴通過關于推進云南供銷合作社企業發展的思考,認為應該做強供銷社企業,發展供銷社經濟,壯大供銷社實力,努力提升為農服務能力[2]。為研究供銷社如何依據其新定位助推鄉村振興,筆者對湖南省汨羅市供銷社進行調查與走訪,剖析當前汨羅市供銷社的發展現狀,發掘提煉“汨羅模式”的先進做法與借鑒價值,梳理總結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供銷社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策略和政策建議。
1 汨羅市供銷社的發展歷程
汨羅市供銷社成立于1966年,經歷了計劃經濟時期服務城鄉、市場經濟初期破產改制和綜合改革時期復興創建三個階段。其基本組織架構如圖1所示。
“十三五”期間,汨羅市供銷社著力打造“兩組織一平臺”組織體系建設和“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建設為核心的“汨羅模式”,形成服務農民“一條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20年被評選為全國供銷系統“百強縣級社”,全國排名第九。
現如今,汨羅市供銷社在汨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及岳陽市供銷社的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供銷社綜合改革精神,全面開展為農社會化服務,壯大供銷社的實力,勇挑為農服務“國家隊”重擔,對汨羅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著深遠的影響。
2 汨羅市供銷社助推鄉村振興基本情況
近年來,為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提高合作效率,加強服務能力,汨羅市不斷推進供銷社改革,成為湖南省唯一一個被明確為整縣推進鄉鎮為農服務綜合體建設示范單位的供銷社。
2.1 以農為本,持續深化綜合改革
汨羅市供銷社堅持以為農服務為根本,以提高農民滿意度為目標,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不斷推進綜合改革,完善組織體系,促進協同發展,加強組織內的合作協調、目標與資源共享,與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供銷社在新時代更進一步的綜合改革[3]。
2.2 高度重視,高站位推進改革
汨羅市在政治上高度重視,不斷以高站位努力推進改革。汨羅市成立了全市供銷社改革領導小組,嚴格按上級的安排和指示抓推進,確定嚴格的事項、問題的優先等級,進行突出重點的戰略部署、措施安排。在經費上給予專項支持,共計安排專項資金上千萬元,同時積極爭取省市經費,不斷開拓業務領域,引入信貸擔保、開展小額信貸,進一步推動“興農”發展。
2.3 提高標準,技術服務助增收
在市級層面,加強對社有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和全面監管,推進治理結構創新,不斷提高標準;在鄉鎮層面,著力于提高成效,在保證效果的同時追求效率;在村級層面,不斷拓寬聯結農民的渠道,加強基層建設,改進基層服務。截至目前,汨羅市供銷社系統資產已超10億元,汨羅市支委與村委合作,推進社村共建,促進產業結構完善,幫助農民脫貧增收。汨羅市組建了農資配送中心,全市服務面積超過1.87萬hm2,鄉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農合聯)和惠農服務中心等還為農民提供了各類培訓和生產服務,開展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轉服務,為農民節約成本約2 400萬元。
2.4 開拓業務,提升效益創亮點
為進一步推進改革、提升效益,實現對農民的“一條龍”服務,汨羅市不斷開拓服務載體,創新供銷社品牌。新建惠農綜合服務社,改建基層社集貿市場,在現有基礎上深化基層服務,發展鄉鎮供銷農資配送直營業務,設立服務網點、農資連鎖超市,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
同時,汨羅市緊跟時代,抓住機遇,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汨羅市人民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汨羅市發展供銷電子商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與巨大的機遇。汨羅市不斷新建電商綜合體、發展電商服務站,農產品銷售額占比超過30%,通過線上電商達成的交易額近2 000萬元,年均增長率大于20%,在一定程度上,為產品的銷售提供了有力支持,將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推動汨羅市的鄉村振興。
3 汨羅市供銷社助推鄉村振興所面臨的瓶頸
3.1 供銷社體系結構不合理
1)內部經營管理方面。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應著力解決好能否始終如一地履行服務“三農”的使命和責任,如何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怎樣探索中國特色供銷合作社治理體系等主要問題[4]。當前汨羅市供銷社下部分合作社缺乏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員工也存在身兼數職的問題。部分社屬企業及專業合作社在公司治理結構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企業內工作的開展主要受“領頭人”權威影響,缺乏民主管理制度與內部控制制度。社內決策社員參與度低,無法真正保證最廣大社員的根本利益[4]。
2)外部歸口管理方面。政府在汨羅市供銷社的發展歷程中的特殊定位為政策引領、財政支持及統籌協調。鄉鎮基層社由鄉鎮黨委政府組織、縣供銷合作社牽頭聯合當地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不屬于行政事業單位,不納入財政預算,是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正朝現代企業體制發展。
3)基層黨組織方面。隨著快速的社會流動,傳統的社會結構受到巨大沖擊,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基礎仍需夯實[5]。由于農村經濟不景氣,大部分中青年黨員外出務工。高齡化的黨員結構導致基層黨組織呈現低效率、低文化程度等趨勢,不利于基層黨組織夯實基礎,帶領農民脫貧致富。
3.2 供銷社現有的供給與農民及市場的需求存在脫節
供銷社與農民密切聯系,扎根農村、服務農民,是為農服務的“生力軍”,符合供銷社目前的特殊定位。汨羅市供銷社不斷進行深化改革,但并沒有很好地抓住政策,目前仍存在優質的農資供應與經營網絡不夠完善,農副產品的購銷渠道不夠完備,與農民及供銷市場的聯系還有待加強等問題。鄉鎮供銷社與農民聯系的主要渠道有便民生活商店,售賣化肥、種子等。在川山坪鎮調研發現,與供銷有關的便民商店僅有1家,且基礎設施不完善,農資種類少,顧客少。可見部分農村地區,供銷社與農民的聯系有待加強。
3.3 缺乏有效的信用體系導致資金缺口大
汨羅市農村經濟的不景氣導致了農村金融服務的落后,大部分的農民都出現了貸款難的問題,農民沒有辦法籌集到資金,導致農民發家致富難度增加。目前供銷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的“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經營服務網絡,三位一體每個環節在助推鄉村振興的視角上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應從三位一體經營網絡上著手,深化供銷社改革以助推鄉村振興。
3.4 人才匱乏
根據現階段農村電商市場反映情況,許多農村電子商務的從業人員,不論是知識結構,還是整體的格局方面仍然很難達到預期的要求[6]。調查結果顯示,汨羅市供銷社及社下惠農服務公司沒有對員工進行專業的電子商務與管理培訓,直接造成了電商與管理人才體系的落后。
4 加快深化供銷社改革以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
4.1 完善供銷社治理結構
1)著力提高為農綜合性經營服務能力。①改造提升基層合作社,采用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創建新型為農服務平臺,增強基層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能力;②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引導合作社發展滿足市場需求的優質高效農產品;③提升合作社綜合服務能力,開展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提質行動,實施內部優化提升,更好地為農民提供多樣化服務。
2)加強基層黨建引領。深化基層黨組織干部對“三農”與“鄉村振興”理念相結合的學習培訓。大力實施“黨建引領、村社共建”工程,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模范先鋒作用。選舉基層黨組織優秀領導班子進行試點,試點工作完成后,開展各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學習培訓工作。
4.2 拓展生產業務鏈
加大供銷系統農資供應力度。以汨羅市弘大供銷有限公司為龍頭,依托各鎮惠農服務平臺,推行“縣級統一采購和配送、鎮(村)直接經營”的模式,將農資供應服務延伸到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的田間地頭。積極承擔農資淡季儲備主體責任,發揮供銷社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全市系統每年淡季儲備農資5 000 t以上,全力保障春耕和雙夏期間農業生產所需農資,實現保質、穩價、保供應目標。
大力開展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服務方式。積極開展高標準土地托管優質水稻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和油菜、大豆等種植訂單服務,推廣“機藥技一體化”統防統治服務,加強科學施肥、科學施藥、科學田間管理等農技指導和培訓,構建覆蓋“耕、種、管、收、烘、儲、銷”全過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信息化、科技化水平。
4.3 深化供銷合作
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助推農產品上行。以汨羅市樂村淘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龍頭,以推動農產品上行服務為重點,借助牽頭全市消費幫扶,通過展示經營和網上交易兩大功能板塊,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進全市供銷系統三級電商平臺乃至全市電商平臺的行業合作和利益聯結,大力推動汨羅市優質農特產品上行銷售。
開展集采集配,打造全產業鏈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模式。通過整合生產端和市場端上下游資源和要素,建立健全相應的農產品協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標準化、訂單化、規模化生產,構建統一種植(養殖)、統一標準、統一回收、統一加工分揀、統一倉儲、統一配送(冷鏈配送)的“六統一”供應鏈一體化模式。推進消費幫扶工作,推進幫扶產品進機關、學校、企業,以銷定產,倒逼幫扶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真正促進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4.4 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本著“因地制宜、試點先行、控制風險、穩妥推進”的原則,研究實施農業資金互助試點工作,穩妥推動農業承包土地所有權和農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實施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種養貸款和大型農用設備融資租賃,遵循社員制、封閉性、民主管理的原則,在不對外吸儲貸款、不創造穩定收益的情況下,開展農業資金互助社試點工作。向上級單位申報農業融資互助擔保資金,以確保專款專用。與銀行或當地財政資金共同出資成立融資性擔保企業試點,并強化與保險公司的合作,積極開展農村保險、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農民互助保險等服務。
4.5 吸引各類優秀人才
解決農村人才資源短缺問題,根本在于促進城鄉人才流動。吸引和引進人才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須制訂長期的“引進人才”計劃。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及福利保障機制,大力從金融、農業、市場營銷等領域引進優秀人才,壯大供銷系統隊伍。與各領域專家簽訂長期戰略合約,通過“開辦宣講會”“發放期刊報紙”等形式,為供銷社各領域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與此同時,與各大高校簽訂長期有效合約,開展類似“校企合作”形式工作,并舉辦校園招聘會,為引進年輕人才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 陳慶立,左停.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村社會管理:發展、挑戰與創新[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1):1-9.
[2] 和麗貴.做強供銷社企業 發展供銷社經濟 壯大供銷社實力努力 提升為農服務能力:關于推進云南供銷合作社企業發展的思考[J].中國合作經濟,2021(6):108-109.
[3] 曾鳴,孫長坪,李定珍.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困境與路徑:基于湖南省的調研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3(16):30-33.
[4] 湯益誠.供銷合作社改革的頂層設計與政策匹配[J].改革,2017(8):31-39.
[5] 楊威,孫紅濱,楊久濤.鄉村振興發展路徑與問題研究:山東省高密市鄉村振興的調查[J].鄉村論叢,2022(2):115-120.
[6] 劉振興.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困境與路徑[J].農家參謀,2022(16):93-95.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