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朵 李況
徐 朵,李 況. 七坡林場場外桉樹人工營造林技術及撫育管理措施[J].南方農業,2023,17(18):-239.
摘 要 桉樹是廣西國有七坡林場上思一、二分場主要造林樹種,加強場外桉樹人工造林技術和管理,對林場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提高場外桉樹人工營林技術水平,促進林場良性發展,以七坡林場上思一分場為例,從造林品種及造林地選擇、林地清理與整地、定植補植方面探究國有林場場外桉樹人工營造林技術,分析了割灌除草、追肥、病蟲害防治等撫育管理措施。
關鍵詞 場外造林;桉樹;造林技術;撫育管理;廣西國有七坡林場上思一分場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76
廣西國有七坡林場(以下簡稱“七坡林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直屬大一型國有林場、正處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截至2022年底,七坡林場資產總額為39.5億元,實現年經營收入達11億元。七坡林場經營范圍涵蓋廣西32個縣及廣東省,森林經營面積達4.67萬hm2,其中國家儲備林面積近3.33萬hm2,森林蓄積量達582萬m3,森林覆蓋率82.3%,森林固碳量約450萬t;七坡林場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和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對外租地造林發放地租達13 754.02萬元,直接促進農民增收;1976—2021年,累計捐款1 059.8萬元,為國家和地方公益事業做出積極貢獻;全面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累計投入資金近400萬元,助力隆林各族自治縣弄昔村189戶814人全部脫貧摘帽[1]。
場外造林地是七坡林場重要的組成部分。2021年初,七坡林場全場經營林地總面積為37 560.3 hm2,其中場外林地總面積為22 465.5 hm2,占七坡林場經營總面積的59.8%;而七坡林場全場納入FSC森林認證的林地面積為28 999.4 hm2,其中場外FSC森林認證面積為18 693.3 hm2,占七坡林場全場森林經營認證總面積的64.5%,僅上思造林基地FSC森林認證面積就達15 406.2 hm2,占七坡林場全場森林經營認證總面積的53.1%[2]。由此可見,七坡林場上思分場對林場的經營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桉樹是七坡林場上思一、二分場主要造林樹種。2020年4月,上思一分場在叫安鎮鳳凰村5林班種植的東門DH32-28桉二代萌芽精品林共計22.3 hm2,年平均蓄積生長量為4.26 m3/667 m2,比七坡林場冠軍林平均年蓄積生長量多0.9 m3/667 m2[3]。以“良地、良種、良法”的原則科學種植桉樹,其經營成效明顯。
因此,本文基于七坡林場上思一分場的桉樹種植和營林管理經驗,結合桉樹的生長特性和生長習性,探討國有林場場外桉樹人工營造林技術及撫育管理措施,現總結如下。
1 桉樹的生長特性和生長習性
桉樹屬熱帶、亞熱帶陽性樹種,喜光、喜暖、喜濕,雖然具有較強的耐熱、耐旱能力,但耐寒能力弱,對低溫敏感,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在15 ℃以上的地區,且要求最冷月的氣溫不低于-6 ℃。盡管桉樹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能夠生長在年平均降水量在500 mm的地區,但由于桉樹喜濕潤,因此,在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的地區生長情況更優。此外,桉樹適宜生長在偏酸性的紅壤、黃壤中,且要求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土壤肥力中等。
2 研究地概述
七坡林場上思一分場場外造林基地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十萬大山北麓,處于東經107°33′~108°16′、北緯21°44′~22°22′。地貌以丘陵為主,東南部為十萬大山主脈,北面是四方山,中部偏東南縱貫有鳳凰山和堂金山,整個地形南部和北部高、中部低,東部高、西部低,平均海拔為450 m;由于上思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21.5 ℃,年平均降水量為1 217.3 mm,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 896.1 h,光照資源相對豐富。冬季主要受北部大氣團控制,通常是晴朗、干燥和多雨;夏季主要受來自南方的熱帶和熱帶海洋氣團控制,雨量適中,溫差不大[4-5]。綜合上述,七坡林場上思一分場所處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十分適宜桉樹的生長。
3 七坡林場場外桉樹人工林造林技術
3.1 造林品種及造林地選擇
3.1.1 造林品種的選擇
目前,廣西培育出來的桉樹良種達52個[6]。盡管上思縣氣候條件、海拔和土壤環境十分適宜桉樹的生長,但十多年來在臺風天氣影響下,最大風速超過20 m·s-1,單日降水極值超過200 mm,臺風過程總降水量最高值超過4 000 mm[7]。因此,在造林品種的選擇中,應結合上思縣的氣候及自然災害發生特點,選擇抗風能力更強的桉樹無性系品種,比如廣林9號、東門林場選育的DH3229等,為提高桉樹的保存率和促進桉樹的快速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3.1.2 造林地選擇
基于上思縣易遭受臺風的影響,再加上桉樹屬于淺根系樹種,主根不明顯,側根生長發達。因此,在造林地選擇時,應結合桉樹的生長特性和生長習性,選擇北向、背風陽坡或半陽坡造林地,且要求造林地土壤以偏酸性的紅壤、赤紅壤、黃壤為主,土質疏松、土層中厚、排水性良好、土壤肥力中上。
3.2 林地清理與整地
在定植造林的前1年秋冬季節,對造林地采取適當的林地清理和整地措施,既滿足和方便場外租地造林后的撫育管理,又為桉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3.2.1 林地清理
為避免由于大面積煉山而造成林地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變和水土流失,在林地清理時可適當減少煉山環節。在造林地伐區交付后30 d內,將林地內的雜草、竹類、藤蔓、雜灌、芒類及石塊等雜物清除,沿等高線以設計的造林行距,采用帶狀清理的方式對雜草、雜灌等進行砍伐,伐根高度不宜超過20 cm,并用30%草甘膦45~85倍液噴施,以減少有害植物的滋生。
3.2.2 整地挖穴
上思縣以丘陵地貌為主,平均海拔不超過500 m。在整地時對坡度>15°的造林地可采用沿等高線帶狀整地方式,帶寬以80~100 cm為宜,翻耕深度以30~35 cm為宜,帶墾后根據造林密度,挖長為40~50 cm,寬為40~50 cm,深為35 cm的種植穴;對于坡度<15°的造林地,可采用機械整地的方式,深松帶狀整地或挖大穴,深松帶面寬為80~100 cm,深度為45 cm;挖大穴面寬約為60 cm,穴底寬約為40 cm,深度為35~45 cm。
3.2.3 施基肥
在整地挖穴后,可采用腐熟有機肥或桉樹專用復混肥作基肥,其中腐熟有機肥施肥量為1 kg·穴-1,復混肥施肥量為0.5 kg·穴-1,將肥料均勻施撒于種植穴底,施肥時應嚴格按照規范,確保施肥充足、均勻。施肥后將表土回填種植穴至1/3處,注意回填表土碎泥團應≤4 cm,并確保回填泥土無樹根和石塊。
3.3 定植補植
3.3.1 苗木的篩選及處理
為提高造林質量,須采用經由省級以上的育苗基地培育的Ⅱ級以上的桉樹無性系進行造林,苗木出圃時應嚴格按照《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標準 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檢查,桉樹無性系良種苗木苗齡要求≥3.5個月,苗高≥15 cm,地徑≥0.17 cm,葉片不能少于6片,且要求苗木健康、生長健壯、干形筆直、頂端優勢明顯、無機械損傷及無病蟲害等。
造林地與苗圃有一定的距離,需要經過運輸。為確保苗木的活性,在運輸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育苗袋處于濕潤狀態,原則上,苗木應即起即栽,以避免由于過度失水而降低桉樹苗木的活性。此外,在移栽造林前,為預防桉樹苗木被白蟻蛀食,可采用60%聯苯吡蟲啉懸浮劑1 200倍液或45%毒死蜱乳油100倍液對桉樹幼苗進行浸根處理。
3.3.2 定植
9月之后天氣相對干燥,此時造林成活率一般不到50%[8]。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移栽定植時間一般選擇在每年春夏雨水較多季節,并且要求選擇雨后、陰天或多云天氣進行造林。
對經過篩選和處理的苗木,撕開育苗塑料容器或育苗袋時,注意避免傷及苗木根部,將苗木置于種植穴中央位置扶正后,回填表土碎土至苗杯面并壓實周邊,形成周邊高中間低的碟狀,并圍繞苗徑釋放保水劑,施用量為1~2 kg·m-1;回填表土碎土不高于營養杯2 cm,可不釋放保水劑。
3.3.3 補植
移栽定植后30 d內,及時檢查苗木存活情況,對缺死苗在30 d內采用同期同種合格苗木補植。在造林前,應結合桉樹喜光的特性,設置科學合理的種植密度。桉樹造林密度應控制在111株/667 m2,即株行距不低于2 m×3 m,以確保桉樹日后生長中能獲得良好的生長空間和通風條件。
4 撫育管理
4.1 割灌除草
1)桉樹在移栽定植后的一年內,應加強對幼樹的除草管理。原則上植株半徑70 cm內應避免出現過量的雜草,以免雜草爭奪桉樹的養分和光照,影響桉樹的正常生長。首次除草應在雜草覆蓋率在40%以上且雜草生長至50 cm時。除草方法:對植株半徑70 cm內的雜草、雜灌進行全部砍除,高度不宜超過20 cm。2)移栽的第2年,可分別在春、夏兩季,雜草覆蓋率在40%以上且雜草生長至50 cm時進行1次除草。除草方法:可采用帶狀除草方法從上往下逐鋤挖帶,不能漏鋤,帶寬以1.5 m為宜,將在植株的上方帶寬0.8 m、下方帶寬0.7 m的帶內草頭全部鋤挖翻起,草根朝上,帶外雜草、雜灌、雜木等砍至20 cm以下。
4.2 追肥
為提高土壤肥力,在桉樹首次除草后,可采用桉樹專用復混肥追肥,追肥量為0.25 kg·株-1。追肥方法:在距離幼苗25 cm處挖長為25 cm、深為17 cm的條形橫溝,用量器量取肥料后施入施肥溝中覆蓋泥土10 cm以上并踩實。
第2~3年,可采用桉樹專用復混肥在春季追肥1次,追肥量為0.5 kg·株-1;并在秋季采用腐熟有機肥追肥1次,追肥量為2.0 kg·株-1。追肥方法:沿幼樹滴水線處挖40 cm×17 cm×17 cm的條形橫溝,用量器量取肥料后施入施肥溝中覆蓋泥土10 cm以上并踩實。
第4~5年,可采用桉樹專用復混肥分別在春秋兩季各追肥1次,追肥量為0.5 kg·株-1,追肥方法與第2~3年相同。
4.3 病蟲害防治
1)病害。桉樹主要病害為焦枯病、青枯病等,這兩種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多發生于夏季高溫多雨天氣,并能夠隨著雨水、空氣等傳播,防治難度大。因此,焦枯病和青枯病以預防為主,造林時應規范用苗,確保苗木來源地無相關病害發生。對低洼地段開排水溝做好排水工作,定期修枝整形,加強病害監測,一旦發現病害,應及時清除病株,并采用石灰粉對土壤和發病區域進行消毒。
2)蟲害。桉樹主要蟲害為白蟻、油桐尺蠖等,白蟻可在移栽定植前通過藥物浸根進行預防;油桐尺蠖則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幼蟲盛發時,采用2.5%敵殺死粉劑6 000~8 000倍液或森得保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
5 結語
場外租地造林是七坡林場的重要工作方式,同時桉樹也是七坡林場場外造林的主要樹種,因此,加強場外桉樹人工造林技術和撫育管理,對林場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子娣,陽梅,梁微.風華七十載 共圓七彩夢[N].廣西日報,2022-12-22(7).
[2] 佚名.廣西國有七坡林場森林經營方案[EB/OL].(2021-04-01)[2023-08-07].http://qplcinfo.com/tzgg/info_4.aspx?itemid=2677.
[3] 伍勇.上思一分場精品林年蓄積生長量超“冠軍林”0.9立方米[EB/OL].(2020-04-13)[2023-08-07].http://qplcinfo.com/info_121.aspx?itemid=1925.
[4] 上思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上思縣情簡介[EB/OL].(2023-02-21)[2023-08-07].http://www.shangsi.gov.cn/gk/fcqgk/t13790826.shtml.
[5] 潘隆強,黃敏堂,胡春鳳,等.上思縣近58年氣溫分布特征及變化趨勢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9,40(2):35-37.
[6] 袁琳,劉曉蔚,張雷.科技大攻關助力林業強區建設[N].廣西日報,2023-05-07(1).
[7] 李廣桃,廖夢祺,盧耀健,等.2007—2019年桂南縣域臺風災害特征統計分析[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8(3):44-53.
[8] 周子娣,伍勇,朱原立.營林看七坡 技術創新多[J].廣西林業,2023(5):36-3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