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橙弦

劉亞玉
2022 年11 月,蘇州電影業協會影視研究中心主任、青年導演劉亞玉執導的紀錄片《尋找國立一中1938》獲中國口述歷史周“2022 年度口述歷史項目”獎;2023 年3 月,她執導的尋找“國立二中”紀錄片《烽火弦歌》在蘇州開機。劉亞玉不僅用鏡頭發掘教育的歷史源流,多年來還致力于圍繞電影推動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劉亞玉祖籍河北滄州,在陜西漢中出生長大。2018 年,她在《滄州日報》上看到一篇報道《滄州流亡師生創辦國立一中》,得知這所學校是河北地區多所學校的流亡師生從戰火中遷出共同重建的。“這是一所什么樣的學校?”“這所學校又能給今天的中學教育帶來什么啟示?”作為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數媒系教研室主任,同樣深耕教育事業,劉亞玉帶著疑問和思考,開始了一段口述歷史的追尋和記錄。
1937 年盧溝橋事變爆發,7 月底北平淪陷。1938 年初,流亡學生們接到通知,政府要組建國立中學,收容他們入學讀書。楊玉如、王國光、郝仲青等多位燕趙地區的名師校長帶領同學先后到達河南南部。在那里,他們組建了第一所戰時聯合中學——國立一中。
國立一中辦學十一年,以學風正、教育水平高在大后方享有盛名,學校培養學生4000 余人,其中院士、教授、工程師、教師不計其數。這些從國立一中畢業的學生或考上西南聯大、西北聯大等高校,或走上工作崗位,而后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之脊梁。
劉亞玉說,對這段歷史的回顧,可以讓大眾看到,在戰火中,老師與學生對教育事業的薪火相傳、對真理的追求、對向上精神的塑造與傳遞。“我認為,國立一中的作用在于將教育的薪火傳播到了更多的地方。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光亮,它影響著國家的未來。”劉亞玉說。
就這樣,劉亞玉和團隊歷時四年,輾轉多地一路尋訪挖掘,用紀錄片為人們還原了一段抗戰時期保留文化火種、流亡辦校的中國教育傳奇。
2022 年9 月,這部名為《尋找國立一中1938》的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老故事頻道《人文記錄》欄目播出,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22 年11 月,第八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舉行頒獎典禮,該片以其身臨其境的代入感、生動鮮活的畫面感,從103 個優秀口述歷史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中國口述歷史周“2022 年度口述歷史項目”獎。2023 年7 月7 日,《尋找國立一中1938》在鳳凰衛視全球播出,再次引發人們關注。

一旦走進口述歷史的片場,探尋歷史的腳步便無法停歇。
2023 年3 月28 日,劉亞玉執導的“尋找國立二中”紀錄片《烽火弦歌》在常熟中學開機。
1938 年,國立二中的校舍分布于現在重慶的北碚區和合川區。1939 年,合川區蟠龍山上的新校舍建好,師生們全部遷入。抗戰結束后,1946 年,國立二中從合川遷到常熟,也就是現在的常熟中學。抗日戰爭期間,這里曾為五千多名從江蘇等地流亡至川渝的學子傳道授業,并培養出數十位院士,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吳良鏞,中國航空教育奠基人蔣柏生,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象學家白肇燁,等等。
紀錄片開機后,這場影像尋根之旅也就啟程了。劉亞玉和團隊赴成都、重慶等地,尋訪國立二中歷史的親歷者,收集散落各地的國立二中史料,并在老照片、信件、回憶錄中鉤沉這段被遺忘的記憶。
劉亞玉說到一個細節。攝制團隊赴成都尋根時,邀請了在常熟中學退休的老教師陳炯明一同前往。隨后,攝制團隊在成都市大邑縣拜訪國立二中老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退休研究員劉玉文。90 歲高齡的劉玉文對著鏡頭回溯那段時光,講到學校老師的敬業負責,講到課余時的苦中作樂,還講到盤旋在合川上空的轟炸機,以及戰爭的陰霾……臨別時,他緊緊握住陳炯明的手,聲音近乎顫抖,囑咐他要將“二中的精神”傳承下去。
“國立二中的過往,與蘇州崇文重教的精神底色密切相關。”劉亞玉說,這部影片立足蘇州,放眼江蘇和全國,將挖掘更多愛國師生教育救國的故事,展現一代教育家的愛國情懷。
《烽火弦歌》正在做后期,預計明年制作完成,并以系列紀錄片和紀錄電影兩種形式與觀眾見面。
劉亞玉不僅是一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一名身兼數職的電影人。在執導《尋找國立一中1938》之前,她還導演了微電影《嘿,你好嗎》等,創作的話劇劇本《霓裳紅顏》獲蘇州市重點項目,出版專著《她們的視點——臺灣女性導演研究1957-2000》等。她還推動了多部優秀影片在蘇州的提前點映、觀影沙龍、對話主創活動、導演見面會、主題電影展。
2020 年11 月,致敬葉嘉瑩先生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觀影活動來到蘇州。作為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大家,葉嘉瑩推動了中國古典詩詞在海內外的傳播。觀影活動前,劉亞玉為影迷們做了映前導賞。劉亞玉說,葉先生歷經磨難而初心不改,在大時代的動蕩中堅持個人信仰,用一生詮釋著“弱德之美”,在逆境之中,仍然秉持著對中國傳統詩詞的堅守。
在第二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的活動之一、首屆“江南派”電影學術研討會上,劉亞玉作《中國電影發展史中的蘇州影像》主題發言。今年6 月,蘇州舉辦了第五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劉亞玉在戲曲電影《國鼎魂》專家研討會上再作主題發言,稱贊《國鼎魂》從蘇劇改成電影,既對蘇劇的傳播有益處,也為未來學習蘇劇的人、蘇劇的研究者,留下了可供研究、學習的歷史藍本。
電影學者倪震曾說:“中國電影中一直存在著兩條文化脈絡,一條是西北風情,而另一條就是江南文化。”“最江南”的蘇州亦藏在交錯的藝術光影之中。而璀璨的江南光影中,劉亞玉是新生代閃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