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兆娣,曲延鵬,王曉藝,杜俊茂,陳柳言
(1.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街道畜牧獸醫站,山東 牟平 264100;2.煙臺市牟平區觀水鎮畜牧獸醫站,山東 牟平 264100)
隨著肉雞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肉雞飼養模式經過幾次變更,從最初的地面散養到網上平養再到如今的籠養。目前,肉雞的籠養模式主要分為三層籠養和四層籠養,其中三層籠養又分為雙排三層籠養和單排三層籠養。不同籠養模式各有利弊,了解各種模式的特點對于提高養殖效益至關重要。因此,基于二十幾次的實地調研經驗,以山東仙壇第十五飼養場、牟平區富華養殖場、牟平區姜格莊街道孫茂正肉雞飼養場為模板,簡析當前肉雞籠養的三種模式及不同日齡肉雞所需要的最佳生長環境,為提高籠養肉雞的養殖效率提供參考。
棚長80 m,寬16 m,棚高3.3 m,每間房設通風窗口2 個,高出頂層籠60 cm 以上,通風窗開合口保持在2 cm,導流板與棚脊角度在45°左右,不能直接吹向棚頂。每個雞棚雙排8 列籠,籠的規格為80 cm×80 cm×40 cm。棚尾安裝有不同規格的風機14 個,其中直徑1.4 m 規格的風機12 個,直徑0.9 m 規格的風機2 個。14 個風機分為三排,最下面是6 個直徑1.4 m 規格的風機,中間是6 個直徑1.4 m 規格的風機,最上面是直徑0.9 m 規格的風機2 個。整個雞棚存欄量為2.8萬只左右。雞舍溫度為第1 周35~33 ℃,第2 周32~30 ℃,第3 周 30~28 ℃,第4 周 28~26 ℃,第5 周26~24 ℃,第6 周至出欄22 ℃左右。全棚使用溫控系統分前、中、后三個工作區域控制雞舍內部的溫度和通風。根據不同日齡所需的最佳負壓環境,通過改變風機的轉速及使用數量調整內部負壓大小。養殖前期負壓一般在16~18 Pa,低于14 Pa 時雞群容易受涼,超過20 Pa 時風速過大可能導致中間籠的雞受涼。后期負壓一般不能超過30 Pa,超出30 Pa 容易造成雞舍內部缺氧。總之,要確保雞舍環境達到肉雞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最佳環境,減少發病率,提高成活率,降低料重比。一般前期料重比在1.10 左右,日齡越大料重比越高,后期料重比一般保持在1.60 左右,成績好的雞場可達到1.56~1.58。
棚長90 m,寬16.5 m,棚高3.3 m,每間房設2 個通風口,高出頂層籠40~50 cm,通風窗開合口大小在2~4 cm 之間,棚尾安裝19 個直徑1.4 m規格的風機,其中下方6 個、中間6 個、最上面3 個,側面為每側2 個。每棟雞舍安裝7 列籠,籠的規格是1.05 m×1.25 m×0.4 m。整個雞棚存欄量為4.5 萬只左右。舍內溫度、風機、溫控設備的使用與上面雙排三層籠養模式一致。但是單排三層籠養在養殖過程中人員實際操作起來要方便很多,便于觀察雞群狀態、收撿病死雞等。與雙排三層籠養相比,單排三層籠養通風性更好,溫度相對要均勻。但是飼養密度大,對通風、負壓要求相對要高。
棚長90 m,寬14 m,高4.2 m,共有單排6列籠,籠的規格為1 m×1 m×0.42 m,安裝有20 個直徑1.4 m 規格的大風機。每個房間有2 個通風窗口,高于頂層籠60 cm,通風窗開合口在2 cm 左右。整個雞棚存欄量為3.8 萬只。
棚內溫度、風機、溫控設備的使用與三層籠養基本一致,缺點是四層籠養較三層籠養在養殖過程中人員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籠的高度較高,對養殖人員身高有要求,優點是充分利用養殖空間,增加了經濟效益。四層籠養養殖數量較大,相對飼養密度大對通風要求相對嚴格,舍內負壓也相應要求高,負壓是根據溫度、日齡和肉雞的實際狀態來調整的。參考標準如圖1。

圖1 不同日齡所需最佳溫度與負壓(詳見附錄彩圖)
通過對籠養肉雞的調研不難看出,不論是三層籠還是四層籠,根據不同日齡調整舍內溫度和負壓是關鍵。另外,雞舍在選址時,要結合當地地勢,南北朝向優于東西朝向,雞棚跨度不能太大,跨度大不利于通風。經過對三種籠養模式的數據對比,三層籠養較四層籠養管理方便,四層籠養較三層籠養能夠充分利用空間,增加養殖數量,從而有效增加經濟效益。同時只要棚舍結構合理,雞群管理到位,不論三層籠養還是四層籠養,單只經濟效益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