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聚林
扁鵲文化作為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根植內丘人民血脈,融入了內丘人民靈魂。內丘縣政協圍繞“深入挖掘扁鵲文化資源,助推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協商主題,組織專委會和部分委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通過協商,找準了問題、凝聚了共識、明確了思路。為有力促進和推動內丘縣扁鵲文化和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建議:

9 月26 日,內丘縣政協召開十二屆十三次常委會會議,會議圍繞“深入挖掘扁鵲文化資源,助推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協商
一、發掘扁鵲文化資源,在發展中醫藥文化和產業上體現“內丘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中醫藥發展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從國家層面到省、市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這既是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又是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醫藥發展的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針對中醫藥學地位,他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針對中醫藥繼承發展,他指出,“要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針對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他指出,“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省市主要領導也非常重視中醫藥工作。同時,近年來中央、省、市還連續出臺了《中醫藥法》《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關于振興中醫藥事業的決定》等多部法律法規,支持中醫藥的發展。這些重要的頂層設計都為我們全力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奠定了“天時”的深厚基礎。建設“中醫藥強縣”是全縣上下的共同目標。內丘縣是“華夏醫祖”扁鵲的行醫圣地、生前封地、逝后葬地。扁鵲廟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扁鵲廟群,被評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是當今全球中醫藥人尋根溯源、認祖歸宗、薪火相傳的朝圣地。刻上了歷史的烙印,歷久彌新,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奠定了內丘扁鵲文化和中醫藥產業的地位,可謂“地利”十足。助力中醫藥文化和產業發展是政協委員的責任所在。邢臺市政協圍繞“深入發掘扁鵲文化資源,推動全市中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連續兩次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并取得了良好的協商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有關各部門也在爭取支持資金、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醫保惠民、推動產業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體政協委員希望把扁鵲文化做大做強,為整體提升“太行泉城 美麗邢臺”的歷史文化內涵和人文景觀而呼吁,可謂“人和”具備。
二、以實現“一二三產”高質量融合發展為目標,在深挖扁鵲文化上突出“內丘特色”。內丘縣扁鵲中醫藥文化有著深厚的積淀,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發展扁鵲中醫藥文化要突出“內丘特色”。深挖扁鵲文化,打造中醫藥文化“內丘體系”。一是做好扁鵲圣跡考文章。內丘縣扁鵲廟是全國最有名氣的扁鵲廟群,要以此闡釋好扁鵲緣何在鵲山行醫(是天然藥庫、封地)、在此作出哪些貢獻(如開創醫技、醫法先河)等課題,為中醫藥文化和產業大發展奠定理論基礎。二是堅持鑄魂立說。依托內丘縣扁鵲文化在中醫界的影響和地位,引進當代中醫藥大家入駐扁鵲中醫文化基地,開門坐診、講醫論道、鑄魂立說、盤活資源、擴大影響。三是扛起扁鵲文化發展大旗。發揮中國扁鵲文化研究中心作用,主動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扁鵲計劃”,提煉扁鵲精神作為中醫藥界人士的信仰。擦亮“金字招牌”,擴大中醫藥文化“內丘影響”。一是打好“古今扁鵲”牌。將每年農歷三月初一扁鵲祭祀由民間自發向官民結合轉化,傾力打造醫祖朝圣地,增強內丘是“中醫發源地”“中醫朝圣地”的認同感。二是走好“行業主導”路。成立縣級扁鵲文化研究會、扁鵲中醫藥學會,選好領軍人,支持實體化建設,承辦節慶、學術交流等活動,放大扁鵲文化影響力。三是唱好“中醫文化”戲。要深入開展中醫藥文化普及活動,不斷提升“扁鵲文化節”辦會規格,繼續以更大自信和氣魄辦好省級乃至國家級中藥材產業發展大會,力爭將南賽鄉更名為扁鵲鎮,不斷提升內丘在外影響力。賦能鄉村振興,發揮中醫藥文化“內丘作用”。一是以扁鵲文化增強鄉村文化軟實力。要建設上池水、秦越人洞、石鵲等扁鵲修身成名地標識,樹立礦物中藥陽起石和接骨石、植物中藥白芷和茯苓、動物中藥鹿茸等標識,使扁鵲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強有力支撐。二是以文旅產業興旺帶動區域鄉村振興。以扁鵲廟為中心,打造3 條扁鵲文化主題文旅融合產業帶(醫祖扁鵲行醫采藥勝地文化產業帶、道地藥材種植產業帶、康養休閑旅游產業帶),讓扁鵲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全面推進區域鄉村振興。三是以載體創新引領鄉村振興。以“扁鵲+”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將扁鵲文化與中醫藥、健康旅游等深度融合,開展關于康養、藥膳等一定的技能培訓,實現人人知中醫、人人懂康養,讓扁鵲文化和知識技能走進百姓生活。
三、以加快發展康養特色產業集群為目標,在發展中醫藥產業上彰顯“內丘作為”。“加快發展康養特色產業集群,助力富民強縣。”這是市委為我們確定的目標之一。要想發展好康養特色產業,必須要有深厚的中醫藥產業為基礎。找準獨一無二的定位。要想做得好就要獨一無二,做到唯一。中醫藥文化產業亦是如此,以扁鵲文化衍生的相關中醫、中藥、中藥材以及藥膳、康養、助眠等產業,靠單打獨斗是行不通的,必須做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立體化、多元化進行包裝策劃,樹立扁鵲文化區域公用品牌系列產品。要圍繞中心,突出主題,為豐富和完善扁鵲大文化、大產業,從不同方向、多管齊下,以“獨一無二”的姿態找準定位。做強獨一無二的產業。內丘縣中藥材資源豐富,依托“邢棗仁”加工產業,打造“中國助眠之鄉”是我們的獨特優勢。一要推進標準化管理。要整合相關優勢資源成立酸棗產業研究機構,駐扎核心產區,因地制宜,巡回指導,提質拓面,示范帶動。二是提升深加工水平。對酸棗樹全鏈條功能開發利用,并積極招引藥商、藥企實現酸棗仁研發、生產、入市,將內丘酸棗仁從農產品變為高端藥品,提升產品附加值。三是打造國際助眠鄉。創建全國性酸棗交易市場,打造從產地到產品的道地藥材品牌,確立內丘在全國酸棗行業核心地位和價格話語權。依托依鵲堂為龍頭的國際助眠核心區,將內丘縣打造成醫、藥、食等多元睡眠康養高端體驗區。做好獨一無二的事業。加大政策引領。強化中醫藥知識普及,厚植根基,提倡中西醫“同病同價”,引進高端中醫名家打造“治未病”高地。以國醫大師進駐為標志,以全國名醫常駐為支撐,打造“全國中醫示范地、古今扁鵲生活區”。大力發展康養產業,依托內丘縣良好生態環境和中醫藥文化、產業基礎,建立康養特色產業集群。邀請有一定國學修養、中醫藥文化知識的老同志,深入基層,面向群眾,開展健康養生講座,不斷健全全縣中醫藥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營造一到內丘“處處彌漫中藥香”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