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紅十字會這個以“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和平進步事業”為宗旨的國際組織,歷經百年依然在當今社會發揮著重要作用。
紅十字運動的誕生
說到紅十字會的歷史,就不能不提亨利·杜南。
1828年5月8日,亨利·杜南出生于日內瓦。他的父親不僅是成功的商人,還負責孤兒院的收容工作,在日內瓦很有聲望;母親溫柔虔誠,十分注重對他的早期教育。這讓亨利·杜南擁有了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他跟在父母身后,給窮人、病人及遭受其他痛苦的人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質上的幫助。
杜南25歲那年,父親去世,他開始全面接手他父親的產業,但原本蒸蒸日上的事業因為意大利統一戰爭陷入危機,位于意大利的部分公司業務因戰局被迫停止經營,而位于法國殖民地的公司想要繼續經營,必須取得法國人對土地使用的資格認可,為此,杜南求見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向他提出申請。
然而當杜南趕到巴黎的時候,卻被告知拿破侖三世已經帶部隊前往索爾弗利諾打仗,無奈之下,杜南只能一路趕往前線。
索爾弗利諾戰役徹底改變了亨利·杜南的一生。
1859年6月24日,奧地利陸軍與法國—撒丁(意大利邦國之一)聯軍30多萬人激戰于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一個叫索爾弗利諾的村莊,因缺乏醫療救護,交戰雙方士兵傷亡慘重,約有4萬多名受傷瀕危之人被遺棄在戰場。
杜南一路上見到的,不是道路兩旁堆積如山、沒有處理的士兵尸體,就是得不到醫治、哀號呻吟的傷兵們。眼前的慘狀給杜南極大的心理震撼,他當即決定停下腳步,留在戰場上幫助那些沒有得到救治的傷兵。
他聯系當地一所教堂作為臨時救護所,并與法軍軍醫總監取得聯系,釋放數名奧軍軍醫俘虜,負責治療工作。他還發動鄰近的卡斯蒂廖村的村民參加救護,并勸導參與救護的人不帶成見地醫治所有的傷病員。在杜南的努力下,許多傷兵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亨利·杜南回到日內瓦后立即撰寫了《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一書,以直觀感人的方式敘述了在索爾弗利諾見到的情景,并于1862年11月自費出版。《索爾弗利諾回憶錄》問世后,在歐洲各國引起強烈反響。他在書中提出兩項重要建議:
一是在各國設立全國性的志愿傷兵救護組織,平時開展救護技能訓練,戰時支援軍隊醫療工作;
二是簽訂一份國際公約,給予軍事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及各國志愿的傷兵救護組織以中立的地位。
他的建議,得到了日內瓦的4位知名人士——日內瓦公共福利會會長莫瓦尼埃(Moynier)、杜福爾將軍(Dufour)、阿皮亞(Appia)醫生和莫諾瓦(Maunoir)醫生的贊賞和支持。1863年2月9日,他們5人在瑞士日內瓦宣告成立“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又稱“日內瓦5人委員會”),1875年改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紅十字精神閃耀世界
“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成立后,亨利·杜南繼續努力向歐洲一些國家的君主和政府游說,呼吁成立傷兵救護組織,并得到了支持。
1863年10月26日,日內瓦國際會議召開。來自16個國家和4個私人組織的36名代表(均來自歐洲國家)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由“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召集和主持。10月29日,會議通過了10項決議。決議的主要內容除亨利·杜南在《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中提出的兩項重要建議外,還決定采用白底紅十字臂章作為救護人員的保護性標志。1863年10月29日,國際紅十字會正式成立。
1864年3月8日,在普魯士與丹麥之間爆發的石勒蘇益格戰役中,佩戴紅十字臂章的救護人員第一次在戰場上出現,并提供人道服務。
1864年8月8日—22日,在日內瓦召開了“關于中立化在戰地服務的軍隊醫務部門的國際會議”。8月22日,參加會議的12個國家的正式代表簽署了第一個日內瓦公約——《關于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公約共有10項條款,包括1863年日內瓦國際會議決議的主要內容。公約規定了救護車、軍隊醫院和醫務人員,包括志愿人員和隨軍牧師應被視為中立而受到保護和尊重;提出“受傷或患病的戰斗員,不論屬何國籍,都應得到收容和保護”這一重要原則;宣布使用白底紅十字標志的旗幟和臂章以區別軍隊醫院和醫務人員。公約最后呼吁各國政府批準加入這一公約。
從此,紅十字運動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運動開始發展起來,并得到國際法的保障。
一戰中,在國際紅十字會組織下,大量優秀的外科醫生、護士、傷兵運輸員及搜救犬奔赴戰場,投入到參戰國軍隊的戰地醫療救治中。同時,紅十字會還成立了國際戰俘局,幫助戰俘們轉發約2000萬份信件、190萬個包裹,并將近1800萬瑞士法郎的募款,用于所有需要幫助的戰俘。在紅十字會的協調下,戰后,共有20多萬名戰俘返回故土。
二戰爆發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更是主動擔當,除了組織戰地救治、戰俘協調幫助,還通過與德國軍方交涉,使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的大量戰俘和平民得以生還。對于因戰爭發生人道主義危機的地區,紅十字會深入災區,積極組織救援。
1901年,亨利·杜南先生因其對紅十字運動做出的巨大貢獻而榮獲首次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1948年,紅十字會協會(即現在的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前身)理事會決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生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并要求各國紅十字會在這一天舉行慶祝紀念活動。
中國在1904年積極響應成立紅十字會,辦公地點設于上海。正是這種內在的對人世苦難關切、同情的精神力量,推動著紅十字運動的發展。
(無雙摘自《新民周刊》2023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