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冬艷

卓建文(中)

掃碼聽音頻
2023 年11 月6 日,卓建文從澳大利亞飛往巴布亞新幾內亞,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機械分公司(以下簡稱“徐工道路”)的新項目提供支援。相比于澳大利亞礦區的工作環境,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工作環境更加原始、粗狂,而卓建文已經做好了艱苦作戰的準備。
卓建文出生于1994 年,2019 年加入徐工集團后就被外派到澳大利亞工作,主要負責徐工道路設備在大洋洲的市場推廣、銷售以及技術支持。“我加入徐工之前在外企做銷售,后來去徐工應聘的也是海外銷售的崗位,常駐國外就是為礦業項目打開銷路。”
當時正值徐工道路必和必拓礦用項目在澳大利亞推進的關鍵時刻,為了更好地滿足必和必拓對礦用設備的使用需求,保障設備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礦山,徐工集團需要對礦區操作、保養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并在當地建立“零距離”的售后服務和備件保障點,確保最快捷的響應速度、最優化的備件網絡、最周到的服務。必和必拓作為全球最大的礦業集團公司之一,對礦用設備的操作性能、使用安全和出勤率要求是行業最高標準。徐工集團是中國知名的工程和礦山設備生產制造企業,礦用設備被必和必拓選中并順利進入澳大利亞市場,意味著“中國制造”的礦用產品成功打破國際知名品牌在高端礦用設備領域的壟斷。
“礦用設備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礦區環境惡劣,全年多數時間氣溫都在四十攝氏度以上,每天的工作時間從上午五點到下午五點,且交通不便利,進出礦都要坐班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入境管控嚴苛,卓建文成為徐工集團在疫情期間派駐到澳大利亞的唯一員工,不僅要負責包括必和必拓、力拓、MMG 等礦山項目的服務與備件支持,還要兼顧徐工集團所有設備在澳大利亞的協調與幫助。“初到澳大利亞就常駐礦區做支持工作,直接和當地礦區的機手和維修團隊對接工作,由于經驗不足、文化差異以及語言交流不順暢等原因而不能及時解決客戶的問題時,就經常感到愧疚。”為了盡快適應下來,卓建文通過學習語言、積累經驗,理解當地人的思維方式,努力融入當地礦區的文化以及工作圈。“加上國內工廠研發、質量、服務等各個部門的強大支持,讓我在工作中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駐外的日子里,卓建文首先要克服的是孤獨感。“在礦區工作時,周圍都是外國人,休息時也是一個人在營地,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也沒有人可以傾訴,打開電視看到的也是當地的新聞,那種孤獨感和對家鄉的思念就更加強烈了。”算下來,卓建文已經有五年沒有回國過春節了。平時,他通過看書學習分散注意力并時常和父母視頻通話。隨著疫情逐漸放開,外派的員工陸續抵達澳大利亞,遇到中國的傳統節日,卓建文就把分散在各地的中國員工聚到一起,大家做飯、聊天,抱團取暖。
隨著徐工集團與當地企業合作更加深入,2020 年起,卓建文著手選址,推動建立了東西澳兩大備件倉庫,覆蓋整個澳大利亞的備件支持。市場渠道日漸完善后,卓建文輾轉于珀斯、悉尼等地,為客戶提供更堅實的技術支持。
由于設備分散在幾大礦區,卓建文經常要在手機沒有信號、無法提供導航的情況下,行駛近千公里,為項目的平地機、裝載機等提供備件和服務支持。2021 年圣誕節期間,礦區員工大都在休假,卓建文收到來自一線的求助后,便獨自駕車行駛500 公里趕到現場。當時正處于南半球的夏天,酷暑高溫下,卓建文咬牙完成修理工作。他說:“在這里,我代表的是徐工整個研發服務團隊,絕不能掉鏈子。”他的用心服務贏得了力拓機手和維修人員的一致好評,力拓項目主管評價他是值得信賴的“好伙伴”。
從服務用戶、改善產品到拓展渠道,卓建文從礦山之中走出了一條多渠道發展的市場開拓之路,也讓自己成長為一名專業的產品經理。除了制訂銷售指標,他還要帶領團隊對當地的經銷商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持,陪同當地銷售人員拜訪客戶,定期走訪重點客戶,收集客戶反饋及產品改進建議。“相對于國內的工作,國外的工作更具挑戰性,每天要處理的事情種類也比較多,包括對不同代理商提出的各種技術問題進行解答、服務支持,以及銷售市場的整體把握,同時還要考慮到當地客戶的思維方式以及不同的文化。”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卓建文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宣傳徐工集團的企業文化,引導當地員工理解中國的思維方式。“宣傳企業文化并不是講大道理,而是以實例告訴他們某種情況發生后,我們在國內是怎么處理的。比如客戶遇到了技術問題,向我們報修,我們就會及時回應,把客戶的需求放到第一位,加班加點也要清除障礙。當地的員工可能覺得不應該在下班后處理這些問題,我們就尊重他們的工作理念和規則,但同時表達出我們對客戶的重視以及中國員工的踏實肯干,讓大家在工作中達成共識,互相尊重。”
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卓建文逐漸在大洋洲打開市場。“每當看到我們國產的設備擊敗歐美國際大牌并在客戶場地使用時,心里都會涌起滿滿的自豪感。”2022 年,力拓集團定制的超大型礦用平地機GR5505 渡過重洋,抵達澳大利亞礦區,卓建文迎來了新的篇章。
經過幾年的鍛煉,卓建文已經能夠獨當一面,負責徐工道路設備在整個大洋洲的市場,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幾個國家。由于人員配備到位,他逐步回到開拓市場的職責上來,把工作重點放到在工程機械、道路、設備施工等領域的銷路拓寬。“我覺得年輕時能夠出國是一份難得的機遇,是國家的發展與強大給了我們這個機會。我很幸運能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在外工作不僅提升了工作技能,也開闊了眼界,豐富了閱歷,對我以后的人生很重要。”卓建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