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字與華夏文明斷代及其社會治理模式初探

2023-12-21 12:02:58賈利軍王宏賀達豪
上海管理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明

賈利軍 王宏 賀達豪

摘 要: 華夏文明先后經歷了“文以載道”的文階段和“字以呈象”的字階段。文階段主要使用以易經為代表的承載宇宙大道的符號體系,其社會治理模式是“天師集團”“君王集團”和百姓有機結合人文化成的模式。字階段主要使用始于倉頡造字的漢字系統。在字階段,天師集團內隱于君王系統,君王成為社會治理的核心。漢字使用,民智開啟,民眾會因為不同的望文生義而產生分歧,社會治理從直接替天行道轉化為依據大道的解釋而間接替天行道,也就產生分歧、統一、再分歧的螺旋式發展進程。

關鍵詞: 文;字;斷代;社會治理

中圖分類號: C 93

文獻標志碼: A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ivis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nd Its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JIA Lijun WANG Hong HE Dahao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Chinese civi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symbolism era” and “character era”. The symbolism, manifesting the laws of universe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IChing, is widely used in the “symbolism era”. The social governance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aoists consultancy, top governor’ s ruling and people’s compliance during the symbolism era. The “ character era” starts with the creation of characters by Cangjie. During character era, the class of Taoists is retired and keeping a low profile, and top governors dominate the ruling.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itiates the enlightment of people. The nation is divided for diverging interpretations of Tao. The social governance is switching from direct Tao compliance to indirect Tao compliance based on diverging intepretations of Tao, which further leads to double helix process featured on divergence, unification and divergence so on and so forth.

Key words:symbolism; character; the division of civilization; social governance

1 “文”和“字”

我們今天稱為“文字”的這樣一個范疇,在真正的中國文化中其實是兩個概念,即“文”和“字”。所謂“文”指的是以易經為代表的上古華夏先賢所創造出來承載宇宙大道的符號體系。文以載道的“文”就是這個概念的當代遺存。文的創造者有很多,其中,伏羲是最典型的代表;上古時期的文符號系統也有很多,但是最成熟的就是我們今天仍然在使用的易經符號系統,也就是《周易·系辭傳下》中所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字”肇始于黃帝令倉頡造字,關于這一點,諸多古老典籍都有描述。《淮南子·本經訓》中說:“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世本·作篇》中有“蒼頡作書”的記載。《荀子·解蔽》中說“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韓非子·五蠹》篇、《呂氏春秋·君守》篇中都有“蒼頡作書”的記載。從以上典籍描述中不難看出,造字的人肯定不止倉頡一位,但是倉頡是集大成者,也就是上述《荀子》中說“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倉頡之所以能夠集大成,就在于他傳承了從文時代一以貫之的華夏先賢創造符號的本質邏輯,也就是“制器尚象”。漢字的“制器尚象”指的是,如何用漢字來擬象需要表達的世間萬物。這種擬象要盡可能地傳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也就是古人所說“圣人有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這里的“賾”原意是指深奧、玄妙,這里是本質的意思;象其“物宜”就是用合適的符號來表達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質。對于漢字的造字而言,華夏民族的先賢造字不是一廂情愿地對世間萬物進行簡單、粗暴的符號化指代,而是探究萬事萬物背后深刻的道理,用盡可能與之匹配的符號來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征。直至今天,漢字輾轉變遷,但是其造字的邏輯從未改變。所以,今天的人們仍然可以閱讀理解古人的篇章、典籍。

2 “文”和“字”的文明斷代指征

綜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和“字”,它們分別所對應的是兩個宏闊久遠的歷史時期,也就是中華文明的“文階段”和中華文明的“字階段”。換句話來說,如果我們對整個華夏文明做一個簡單的劃分,就可以劃分為“文階段”和“字階段”。文階段從伏羲畫卦成文一直到黃帝令倉頡造字,這是一個非常久遠的歷史階段;所謂“字階段”就是從黃帝令倉頡造字一直到我們今天,都可以稱為字階段。

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從文到字是一個長期過程,是文逐步內隱,而字逐步普及的階段。這個階段從黃帝令倉頡造字開始一直延續到秦始皇統一漢字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跨度。在這樣一個歷史跨度里,人類社會的歷史敘事同時并行“文邏輯”敘事和“字邏輯”敘事。越久遠的歷史時期越是傾向于“文邏輯”,而越靠近當代社會越傾向于是“字邏輯”,這是一個基本的發展進程。但其間因為地域分布、亞文明層級等因素影響,文與字錯綜復雜、混雜發展。這樣的文、字交融,就造成了當代考古對這樣一個歷史時期非常迷惑的現狀。這是因為,當我們用“字的邏輯”去反推“文邏輯”時代的社會發展狀況時,甚而我們用字的邏輯去反推“文邏輯”和“字邏輯”混雜發展歷史時期的狀況時,就如同用一個嬰兒的思維去思考一位政治家偉大政治舉措的深刻原因,非常容易南轅北轍,常常不知所措。

三星堆考古就非常直觀地展示了這樣一種邏輯背后的困惑。比如,三星堆發掘過程中經常有專家或網友感慨:為什么這么發達的文明卻沒有發現文字?但了解我們上述的文、字界定后,大家一定會明白:三星堆只是沒有發現“字”。事實上,在三星堆發掘過程中出現的“文”隨處可見。比如被網友們戲稱為“外星文物”的狀如汽車方向盤的器物,極有可能就是一個重要的“文”概念——五行的實物表征。根據這個文的實物,我們大致可以推斷,三星堆文明是使用十月太陽歷的部族。這也就可以解開專家和網民的一系列困惑。比如,三星堆文明怎么突然終止了?三星堆文明怎么會有大量的祭祀坑?其實以上的種種困惑大致可以給我們一個基本指向,即三星堆文明應該是黃帝令倉頡造字前后的文明,是文、字雜糅時代,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困惑。后續的考古科學探測大致與這種斷代吻合。當代學者趙殿增在研究中總結:“一期”的時間大致定位在新石器晚期,測定年代范圍為距今4740~4070年;“二期”的時間大致定位在夏代及商代前期,測定年代范圍為距今4070~3600年;“三期”的時間大致定位在商代中晚期,測定年代大約在距今3600~3200年;“四期”的時間大致定位在商代末期到周初,測定年代大約在距今3100~2875年(前后80的時間誤差)。即三星堆文明是距今3000~5000年的文明。這個時期大致是中原地區的黃帝文明前后。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的文、字的斷代功能。

當今社會,夏商周的歷史斷代為什么這么困難?根源也在于“以小博大”,以“字邏輯”揣度“文時代”,更兼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采用西方的考古標準來推演中國的考古發現,必然是南轅北轍,必然是不知所云。

3 “文”時代和“字”時代的社會治理模式

“文階段”的社會治理和“字階段”的社會治理也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在“文階段”,整個社會分為三個功能集團:天師集團、王權集團和百姓集團。在這個歷史時期,天師集團負責為整個社會提供智慧支持,是具體的“文系統”的創造者。天師集團在不同的華夏亞文明里有不同的稱謂,比如在某些民間傳說中又被稱為“巫”。這個“巫”和我們當代被西方概念witch污染后的巫概念有著本質的不同。

從甲骨文到楷書的造字不難看出,甲骨文的“巫”強調的是巫的功能即對四季變遷規律的把握,而楷書造字則是強調具有這種功能的人:巫字上下兩橫代表著天地宇宙,中間一豎表征貫通天地宇宙的規律,所以巫就是貫通天地宇宙規律的人,就是天師,類似于當代社會的國家智囊。王權系統負責行政實施,百姓集團進行具體的工作。這樣,人類的智慧、人類的管理、人類的實踐就構成了一個有機樸素的整體。這樣一種關系、這樣一種社會治理模式在《黃帝內經》之類的典籍中可以得到相應的佐證。這樣的社會,不會有太多的世俗功能,但是整個社會的治理高度未必比后世“字時代”低,甚至在某些方面,由于沒有世俗的侵擾,反而可能更加高明。所以,《商君書·畫策》中說“神農之世,男耕而食,婦織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描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樸素通達的“文時代”。

理解了文時代的社會治理模式,同樣可以解釋“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性”。這個突然性就是諸多學者理解的突然出現和突然消失的問題。比如,根據若地在《“三星堆遺址器物斷代暨巴蜀文化研究”座談會綜述》一文中總結的爭議,當時有學者認為,觀察新出土的器物,其所代表的青銅冶鑄技術以及青銅文化都具有斷層和突發性,是“突然出現”的,并依此將三星堆文化的斷代上限拉回到春秋中期。同樣,當代諸多學者與網民也對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失”大惑不解。但是如果我們了解了上述的文時代華夏文明的社會治理模式,對此就不會大惑不解。在文時代,人文化成的社會治理模式下,天師系統或者說巫系統是整個社會的核心,整個社會運轉的根本力量在于他們,但是天師系統和君王系統的關系并非永遠是友好的。當天師系統背離君王系統時,社會就會發生動亂或停滯。以三星堆文明為例,如果我們上述的猜測是正確的,三星堆文明使用的十月太陽歷,即每年十個月,每個月36天,這樣就是360天,與每年365天差5天。一年差5天對農業生產影響不算太大,但是兩年、三年就會影響一個節氣,就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巨大影響。這個時候就可以由天師集團使用閏月等方式來調整。當天師集團與君王系統背離時,這種讓歷法重回平衡的做法就沒有人可以做了,這樣農業生產就發生了紊亂。但是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這背后的原因,他們會認為自己的部族被老天詛咒了,他們會大興祭祀,當祭祀也不能發生作用時,這個部族就會撤離這個區域,這就是突然消失的原因所在。三星堆文明后來發掘出的大量祭祀坑,大致可以佐證這樣一個推理。同理,文時代一個文明的出現,也是君王系統與天師集團的機緣巧合、風云際會,也是二生三的一個具體的社會表現。從旁觀的角度來看,會有一個突兀的感覺,尤其是文時代天師集團之于社會功能的凸顯,這樣一種文明的勃發模式也會加深旁觀者的“突然”感。

當代社會受西方進化論假說影響較大,總是喜歡用“茹毛飲血”這樣的描述去揣度人類的上古社會。其實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發起模式,的確存在著一些從“茹毛飲血”發展進化而來的文明,但是華夏文明就典籍記載和考古佐證,大概率是一種生而高明甚至是生而巔峰的文明起源模式。這種文明,從一開始就具備了框架的完整性和高度,此后的發展則是對這種文明在內容上的充實。之所以我們是這樣一種“生而巔峰”的文明發展模式,就在于中國人探究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簡而言之,中國人探究世界的世界觀是以“道”為核心的整體論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囊括了人類社會所有據以進行科學研究的各種世界觀認知:原子論世界觀、結構整體論世界觀、有機整體論世界觀。關于這一點,在老子《道德經》中有非常清晰的描述,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謂“一”,就是太極。事物發展處于這個階段時,使用原子論世界觀是可行的,因為處于太極態,整體與局部具有同質性,所以采用原子論世界觀、還原論方法論和抽樣的方法是可行的。這就好像,我們如果想知道一鍋粥的味道,只要舀一勺嘗嘗就可以了。所謂“二”就是兩儀、四象。事物處于這個發展階段時,就已經具備了基于線性邏輯的復雜結構,這個時候,簡單的抽樣是不可取的,進行建模研究是比較妥當的。由于處于這個發展階段的事物仍然是以可拆解的思維進行研究,所以結構整體論可以看作復雜的原子論,是原子論按照一定的邏輯的組合,所以它的方法論依然是還原論方法論。所謂“三”就是陰陽五行,是事物發展到有機復雜階段。在這樣一個階段,無論使用抽樣還是建模其實都無法獲得事物的本質屬性。這是因為,基于還原論方法論的任何方法都會破壞事物的有機整體性,當事物的有機整體性被破壞時,事物的本質屬性就不再顯現,這就如同人死了,人之為人的精神屬性就蕩然無存了。

所以,傳統中國社會把人類的認知自上而下分為“道”“象”“器”三個層次。“器”探討的是一事一物之理;“象”探討的是一類事物背后的規律;而“道”探究的則是萬事萬物共同遵循的規律。也就是說,中國人的科學研究是一種分層科學研究,自下而上,探究的規律普適性就越強,直至可以解釋一切事物的終極科學規律——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的科學是分科科學(acience),這種科學的“科”等同于中國科舉考試的“科”,它是把一個完整的世界分割成不同的功能模塊,據此進行研究,所以這種科學所能達到的規律性認知僅僅等同于中國文化中的“器學”認知。近年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有機性前所未有地提高,人類社會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傾向于必須遵從大自然本身的規律,西方學術界的“可重復性危機”日趨嚴重,這才促成了他們呼吁學科融合研究、跨學科研究。但其實這種自發的科學研究追求在西方世界里是不能自我完成的,這是因為當前人類研究的對象更多呈現出有機整體的屬性。這種有機整體性其實是無法用組合的方式獲得的。這就好像我們殺了一頭豬做了一千根火腿腸,但是我們無法反過來用一千根火腿腸拼出一頭活豬來。這其實就是還原論方法論對于有機整體研究對象的致命缺陷。這也是愛因斯坦晚年悲劇的根由:愛因斯坦晚年試圖將當時的物理學認知用比較簡潔的物理學規律統一起來。由于他是西方世界公認的最聰明的人,所以整個西方世界信心百倍。《紐約時報》不惜使用了聳人聽聞的標題《愛因斯坦將統一所有的物理學認知》。

但是眾所周知,直到這個西方世界公認的最聰明的人去世,他也沒有找到達成他理想的任何希望。與之相反,比愛因斯坦時代早兩千多年的中國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在讀懂中國的道科學經典《易經》之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萬物之道”。這之間巨大的反差不是愛因斯坦不夠聰明,而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差異造成的巨大鴻溝。這就好像一個走路快的人,如果他走錯了方向,他的優點就成為了他致命缺點,他走得越快,他離目標就越遠。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們需要研究的對象并不復雜,還沒有達到有機復雜的地步,或者說我們和這個世界相處的關系還比較簡單、粗線條,這個時候,使用原子論世界觀或結構整體論世界觀似乎是有效的。但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逐步發現我們所處的世界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這個時候,除了升級世界觀、方法論,沒有其他的辦法。這也是西方世界這兩年又自發興起“質性研究”的原因。所謂“西方質性研究”其實就是用人這樣一個有機的巨系統來作為研究的工具,研究具有有機整體屬性的研究對象。但西方產生這樣一種研究范式是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情。因為在以原子論世界觀、還原論方法論為基礎的文明里是生長不出真正具有實效的整體論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這就如同雞蛋孵化不出大象那樣,其間不是表象的不同,而是文化基因的不同。所以你會發現“西方質性研究”對于世界觀、方法論沒有任何清晰自洽的論述。這大概率是從東方中國的經典科研范式——易經范式中獲得了部分靈感而拼湊出來的四不像研究。因為我們中國人從文明之初,就確立了以道為核心的整體論世界觀,以“天人合一”方法論為基礎的易經科學范式。關于這一點,在《莊子天運》中有精準的描述:“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在人類的上古時期,華夏先祖伏羲能夠創制易經,神農能夠開創農業、中醫藥,軒轅黃帝可以開具人類社會雛形,都是基于這樣一種范式,所以他們被稱為圣人。從圣(聖)字的造字我們就能夠明白,這是指可以和天地相通的人,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絕不僅僅是一個哲學概念,而是一個科學規律。這是因為華夏先賢早就發現:整個宇宙是一個五行嵌套系統,宇宙是最大的五行系統,而人也是一個五行系統。人與宇宙之間可以形成全息映射的關系,這就是天人合一。當代人談“量子糾纏”不過是天人合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黃帝內經》中有這樣的描述:“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曰:冬傷于寒,春必溫病;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秋必痎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這就是典型的天人相應的描述。嚴格意義上來說,整個《黃帝內經》抑或整個中醫藥體系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應用。所以,整個華夏文明就是以“道”為核心的整體論,以“天人合一”為標尺的方法論所構成的文明系統。這就是我們說華夏文明是替天行道的文明,是天人合一的文明的由來。

華夏文明“文時代”的社會治理本質上是一種替天行道的“人文化成”模式。這種治理模式在《易經·彖傳》中有詳細的描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的剛柔交錯指的就是陰陽交,就是老子所說的“三生萬物”。三生萬物成就人類得以存續的宇宙,其背后的規律就是天文,天文就是道。人類明白宇宙大道就叫作文明(明文),依據宇宙大道知所進退,就是人文。所以說,明白了宇宙大道就知道了寒來暑往、宇宙變遷的道理;明白了宇宙大道將其用于人類社會造福人類就是人文化成。我們中國人所說的文化就是“人文化成”四個字的縮寫,意思就是按照宇宙大道造福人類社會,就是替天行道。

從西方科研范式由量化轉質性的歷程,我們就不難理解,最早的華夏先賢通過天人合一的路徑達到的“明心見性”其實是最高級別的質性研究。這個階段的華夏科學研究對宇宙大道理解的結構深度和框架廣度是迄今為止的人類認知巔峰。這也是為什么當今社會,術科學如此發達,人們卻越迷戀《易經》這一華夏上古科學巨著,即使是后來的易經通俗版本——《道德經》,也成為全世界擁躉眾多的著作。這是因為此后的人類科學研究乃至世俗生活僅僅是在某一個層面內容廣度的框架下向前發展。

黃帝令倉頡造字之后,人文化成的基礎發生了巨變。荀子用“倉頡造字”而“有鬼夜哭”進行了隱喻,這個隱喻《淮南子·本經訓》中這樣解釋:“(造字之后,人們)能愈多而德愈薄矣。故周鼎著倕,使銜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為也。”漢代高誘則進一步解釋:“蒼頡始視鳥跡之文造書契,則詐偽萌生,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而務錐刀之利。”

以上,他們共同言說的其實是這樣一個事實,在過往目不識丁的百姓掌握了知識之后,就會從過去無條件服從圣人、君王號令的集體,變成一個個具有獨立自我價值判斷的個體集合。這樣,圣人、君王的指令就會因個體的“自我意識覺醒”而不能盡善盡美地貫徹。這可以看作人類社會發展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過程中的第一個“否定”和“下降”。這其實也就是《史記》中所說“軒轅之時,……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這個時期,過往樸素而平靜的生活因為“字”的引入而不復存在。這也是從黃帝開始,華夏文明的社會治理方式開始發生巨變的根本原因。

自軒轅黃帝開始,過往的天師集團、君王系統和百姓的關系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軒轅黃帝之前,天師集團承擔著整個社會治理的核心職責;而自從軒轅黃帝之后,君王系統逐漸成為社會治理的主體,天師集團成為附屬,而整個百姓群體則分化為各路諸侯。這是一個世俗君王系統把天師集團權力納入自己統治能力的過程。自此以后,替天行道的華夏文明中,“大道”的解釋權就從過往的天師集團(或巫集團)讓渡到君王系統。整個過程,被后世史書稱為“絕地天通”。例如,《尚書·孔氏傳》中說:“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 《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中,對這樣一個過程記載比較詳細的是《國語·楚語》:“昭王問于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對曰:‘非此之謂也。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圣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月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而為之牲器時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號、高祖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齊敬之勤、禮節之宜、威儀之則、容貌之崇、忠信之質、禋潔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為之祝。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時之生、犧牲之物、玉帛之類、采服之儀、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攝之位、壇場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舊典者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異業,敬而不瀆,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禍災不至,求用不匱。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薦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

這里必須明晰一個概念,上古華夏中的“神”的概念,并不是西方文化中的人格神,它指的是天地宇宙大道的具體功用。所謂“絕地天通”指的是在過往的“文時代”,宇宙規律、天地大道的具體表現方式就是“文系統”,而文系統又是由天師或巫集團掌控的,所以一切依照宇宙規律、天地大道進行的人類社會實踐都是由這個集團主導的。在這個時代,整個社會的運轉因為有絕對的權威,所以顯得樸素而有序。但是“字”發明以后,文、字相傳,民間的聰明人或多或少知曉了一部分宇宙規律、天地大道,于是就成為了各自區域自發的“天師”或“巫”,但也因為他們僅僅是一知半解,也就造成了他們對整個社會規則的抵觸或誤解,整個社會就呈現出“民神雜糅,不可方物”的混亂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往“人文化成”樸素的社會治理模式逐漸失效,整個社會從以“知曉天道”,為唯一中心發展到不僅要“知曉天道”還要通過“管控”保證人們按照天道生活發展。也就是“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所以,整個社會的治理核心就從天師集團轉為君王系統。但是這個時期的君王系統已經融合了天師集團,具有了過往的二合一功能:知曉大道和踐行大道。而天師集團也內隱成為君王系統的一個構成部分。

其實,“絕地天通”可以看作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一個爭奪天地大道、宇宙規律的解釋權的過程。這個過程自黃帝令倉頡造字一直到東周末年,一直在不同程度上發生、發展著。這個過程也同時影響了此后的歷朝歷代,這其實就是中國歷史上伴隨朝代更迭的各種封禪、祭天以及各種盛大祭祀活動背后的真正含義。

東周末年,淵源于這個時期的君王系統再次式微,作為內隱于這個君王系統的天師集團從一個集團潰散為一個個個體,散落民間。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紛亂的根由和諸子百家的真正由來。其中,天師集團最后一代的集大成者——老子的歸隱可以看作天師集團以內隱的方式消亡的標志性事件。而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則是典型的“字以載道”經典文言文版本,它可以看作“文系統”或《易經》的“字版本”。

自周朝末年,到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六國,這期間發生的各種紛亂和當年黃帝令倉頡造字后社會“民神雜糅”的局面異曲同工。而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的統一六國,也可以看做是第二次的“絕地天通”,秦始皇自稱“始皇帝”的勇氣也源于此。后世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可以看作是第三次“絕地天通”,這也是漢興盛一時的原因。

秦代普及的形聲字則把華夏文明帶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字時代”,從此,世俗生活不僅可以形成文字記錄,而且可以最大半徑地口耳傳播、交流,“字”真正成為了老百姓的生活工具。老百姓的世俗生活及大地豐富起來,中國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字時代。

字時代的到來,做到了民智開啟,這對于個體的成長無疑是有益的。但是一個個個體心智的提升又給社會治理帶來了永無止歇的新問題、新難題。這就是老子所謂“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孔子所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話語的本質。學界往往將其等同于當下社會所理解的“愚民統治”,而忽略了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屬性。其實想想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因為所謂的“科技昌明”而加速危險的過程,我們也許可以對這樣一個手段賦予新的理解。

如果說文時代的社會治理模式是“人文化成”,字時代的社會治理模式則可以看作“制器尚象”,即社會治理從直接替天行道轉化為通過一個中介間接替天行道。這樣一個中介轉換帶來了無限的管理可能性,即老子所謂“道可道、非常道”,也使得人類的管理更多地在“象”的層面上顯得撲朔迷離。

4 結語

但無論如何,人類不可能重新回到“無字時代”。“文時代”可以看作華夏文明社會治理的“道生一”時期,而“字時代”的蓬勃發展則可以看作華夏文明社會治理的“一生二”時期,這個時期的一切紛爭都可以看作字的發展而帶來的各種思想分歧。結束這種紛爭、紛亂的唯一出路就是“二生三”,即中國的歷朝歷代先賢們提供的人類重回宇宙大道的方式:教化萬民。也就是文、字合流,“六億神州盡舜堯”。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更高的基礎上天人合一。所以我們歷來強調大一統,無論是組織形式還是思想意識。因為宇宙大道是一個有機整體,我們只有在組織形式上、心智模式上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才有可能替天行道而天人合一,這就是我們這個文明自稱“國家”的原因。一個國必須發展到像一個有血緣紐帶、人倫關系的家庭那樣,整個國才能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才能具備替天行道的真正能力。

參考文獻:

[1]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淮南子[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3]世本八種[M].宋衷,注.秦嘉謨,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

[4]荀況.荀子[M].孫紅穎,譯.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

[5]韓非.韓非子[M].長沙:岳麓書社,2015.

[6]高誘.呂氏春秋注[M].北京:中華書局,1954.

[7]趙殿增.三星堆考古發現與巴蜀古史研究[J].四川文物,1992(增刊1):3-12.

[8]商鞅.商君書[M].張覺,注.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

[9]若地.“三星堆遺址器物斷代暨巴蜀文化研究”座談會綜述[J].社會科學研究,1995(1):83-84.

[10]張增一.科學劃界:“猴子審判”案例分析[J].現代哲學,2006(2):52-58.

[11]賈利軍,王宏,賀達豪.《易經》《道德經》視角下企業組織結構演進規律解析[J].中國文化與管理,2023(1):13-24,219-220.

[12]賈利軍,徐韻.東方科研范式解讀:基于易文化的視角[J].南京社會科學,2012(9):130-136.

[13]呂惠卿.莊子義集校[M].湯君集,校.北京:中華書局,2011.

[14]龍伯堅,龍式昭.黃帝內經集解 素問[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15]王弼.老子道德經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6]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7.

[17]孔穎達.尚書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8]徐元誥.國語集解[M].王樹民,沈長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

[19]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7.

[20]黃輝映.毛澤東詩詞賞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文明
文明禮讓
品牌研究(2022年32期)2022-11-16 01:57:18
文明禮讓
品牌研究(2022年31期)2022-11-08 07:22:42
禮讓文明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4
文明的搖籃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多元文明,照鑒共同未來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0
讓文明之花持續綻放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12
醉文明
青年歌聲(2020年7期)2020-07-29 07:44:08
漫說文明
文明和諧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91福利片|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欧美日本激情|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香蕉网久久|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97在线国产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亚洲免费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欧美精品1区2区| 理论片一区|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成人午夜天|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 99精品久久精品| 九色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动态图| 99在线视频网站| 综合色在线|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第4页|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欧美成一级|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日韩无码白| 亚洲三级影院| 国产一级片网址|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亚洲天堂日本|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