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晨 張詠梅 韓震媛
摘 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等方面作出說明。文章使用扎根理論結合多案例研究法,以創業板退市的3家環保企業為研究對象,得到創業板環保公司退市影響因子路徑模型,并對歸納出的影響因子進行重要性評分,得出影響創業板上市公司退市“共性因子”。進一步結合案例歸納出五大影響因素,并針對性提出建議。
關鍵詞 環保公司;退市影響因素;創業板退市;扎根理論
DOI: 10.19840/j.cnki.FA.2023.06.013
“十四五”規劃表示我國要力爭在2030年完成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政策導向為綠色產業帶來了屬于它的發展黃金期。但機遇與挑戰并存,未來作為朝陽產業的環保行業競爭會加劇,并且我國環保業存在“融資難”的發展瓶頸問題[1],國家政策的變化、市場環境的影響以及企業的籌資、投資、收益分配和運營均會產生財務風險。已有研究表明,我國環保企業需要革新財務管理理念,重視管理制度建設、加強成本管控,從而實現穩健可持續的發展,同時應盡可能發展歸屬地業務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質量[2]。
可以說目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和更高要求的環保政策已然對環保公司提出了更高的發展和管理要求。加之創業板的環保公司相對主板市場來講,主要屬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穩定性較差。因此創業板“在位”和即將“上位”的環保企業如何從“退位”企業身上吸取經驗教訓,補短板、強弱項,在新形勢下做大做強,是本篇論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一、數據分析與模型構建
本文選取目前創業板環保業企業的3家退市公司——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天翔環境作為研究對象,以證監會巨潮資訊網中企業自2017年至退市年間披露的信息、有關部門發布的與企業相關的信息、東方財富網、鳳凰網等網站信息,以及CNKI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中有關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天翔環境和環保行業的現有文獻資料等為依托,使用質性研究領域中的程序化扎根理論,遵循“通過開放式編碼將信息概念化、范疇化,通過主軸性編碼得到主范疇,通過選擇性編碼分析內涵及邏輯關系得出核心范疇”的研究路徑[3-4],最終形成創業板環保公司退市影響因子路徑模型,進而探索創業板環保企業的退市影響因素。
(一)程序化扎根理論
程序化扎根理論共有三個步驟,分別為開放式編碼、主軸式編碼和選擇性編碼。在開放式編碼中,本文對236個標簽進行概念化,得到“a51風險管理缺失”等89個概念,并經過范疇化得到“A1商業模式成本高”等37個初始范疇;在主軸式編碼中,共得到“B1肆意心理”等23個副范疇、“C1管理者意識形態”等8個主范疇;在選擇性編碼中,本文根據主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本著“主觀原因——客觀中介條件事件結果”的原則最終得到4個與創業板環保公司退市有關的核心范疇——認知、內部治理、外部環境、退市。
(二)模型構建及扎根編碼結果闡釋
在開放式編碼、主軸式編碼和選擇性編碼三個步驟的基礎上,提煉總結出創業板環保公司退市影響因子路徑模型如圖1所示。
在創業板環保公司退市影響因子路徑模型中,核心范疇及其分屬的主副范疇在一定程度上都對退市產生了影響。
在問題萌芽階段,管理者的思維認知、意識形態決定了企業的戰略與決策,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即“認知”決定了企業內部治理的具體事宜,是管理者個人行為和企業行動的源頭。
危機爆發階段是企業與企業內部治理同步實施的,內部治理是危機爆發的中介條件。影響創業板環保公司企業內部治理的因子有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也會對內部治理產生影響,比如競爭激烈、融資難、工程項目資金需求量大占用時間長等不利因子會誘使企業使用違法違規手段或冒進行為以獲取利益維持生存,卻也使企業陷入惡性循環當中。當外部環境和內部治理的不利因子累積到最大化,就如同琴弦的張力達到最大值時就會斷裂一般,危機便爆發了。
然而自救之路困難重重,一方面表現在企業面臨大量訴訟,資產被凍結,項目難以推進,甚至只能轉讓出售在建工程以獲取資金來源。企業被監管部門查處,一系列負面消息的披露使投資者信心喪失,導致股價下跌最終企業自救失敗,慘淡退市。另一方面盡管企業艱苦卓絕化解了危機,但由于風險管理預判不足,缺少必要材料最終也導致慘淡退市。
(三)創業板環保公司退市影響因子重要程度分析
根據曾月明、許素的研究,有幾個案例存在某因素,該因素就得幾分,分數與重要程度成正比[5]。本文共3家案例公司,設總分為3分。具體見表1。
由表1可知,得滿分的主范疇為“管理者意識形態”“非理性戰略與決策”“人力資源管理”;此外內部控制缺位、違規信息披露、債務危機、流動性不足、商業模式的重資金屬性、未處在積極市場環境中、市場需求減少、競爭激烈、投資者信息喪失也是重要的影響因子。
為了能夠更好地把控所有重要因子對3家案例企業的影響,本文統一將這些重要因子歸為“共性因子”。接下來本文將結合案例實際情況,將“共性因子”帶回案例中,更深一步剖析原因。
二、創業板環保公司退市的主要影響因素剖析
(一)商業模式及市場環境加大企業生存壓力
表2展示的是環保行業凈利潤增長率與銷售凈利率行業平均值匯總,凈利潤增長率可以反映發展能力,銷售凈利率可以反映盈利能力。表中凈利潤增長率從2018年開始出現負增長情況,而銷售凈利率在2015—2020年間一直處于下降態勢,側面反映出整個行業的生存壓力較大。
環保行業一直以來具有重資金屬性,原因是行業內的重點業務大多是環保工程項目,目前環保工程項目主要以PPP、BOT、EPC模式為主。盡管三種模式各有所側重,但根據3家研究對象披露的項目合約來看,所中標的工程項目基本是由環保企業墊資,工程周期為20—30年,投資金額少則3億元,多則幾十億元,并且需要工程建設期(一般為2—3年)結束后,分批、分階段回款。此外工程的建設需要多項審核和批準,項目開工的前期時間長,并且環保技術本身從研發到投入使用的成果轉化周期也較長,技術是否被市場認可的風險也未知,可以說環保行業具有資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的特點。
在融資渠道上,資本追求短期收益、快速回報,相比較環保概念剛剛熱絡起來的年代,如今的資本已趨于理性。加之2016年左右環保企業擴張之時恰逢國內金融環境發生降杠桿的重大變化,融資渠道收緊、融資成本升高,行業內企業大多采取了短貸長投的方式以維持項目進展,為后期資金鏈斷裂、項目停工埋下隱患。比如神霧環保通過股權質押獲得項目,拉高市值,提升企業品牌形象,進而繼續循環抵押、拿項目,形成閉環。但是一旦任一環節出現問題,極有可能演變為惡性循環[6]。
此外,伴隨近幾年環保行業在政策導向下逐漸發展壯大,注冊制改革放寬IPO上市門檻,涌入市場的環保企業逐年上升,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而環保企業的客戶大多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受眾較小。政府收入來源收緊,支付能力下降,而能夠負擔高額環保費用的高質量企業又占比不大,因此環保行業市場需求減少,企業收入來源波動較大。在以上各方面綜合作用下,企業生存舉步維艱,壓力較大。
(二)激進擴張未實現預期收益
根據退市影響因子重要程度分析,管理者意識形態主范疇與非理性戰略與決策主范疇及其下屬的5個副范疇“肆意心理”“實際控制人思想心態”“個人利益追求”“公司戰略”“企業決策不理性”是影響創業板環保公司退市的重要因子。而如圖1影響因子路徑模型所示,企業的戰略與決策是管理者意識形態的直接體現。
盲目擴張的過程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點燃階段。在環保概念剛剛興起的那幾年間,恰逢3家企業上市初期,均進行了不同方式的大規模擴張。
盛運環保從2011年開啟大刀闊斧轉型之路,僅2014年就取得10個BOT項目,到2015年原機械輸送業務收入占比已剝離至16.83%,一躍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垃圾發電投資總包運營商之一,項目版圖遍及西北、華北、東北等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2015年報告期投資額24.92億元,同比增長490%。此外盛運環保還積極向餐廚垃圾、污水處理、生物質發電等領取橫向拓展。截至2017年,盛運環保共有51個項目訂單,其中投入運營項目11個、處于建設期項目12個(合計需要投入48.15億元)、未執行項目28個(合計需要投入308.45億元)。
天翔環境的前身天保重裝在轉型節能環保業務小獲成就后,將戰略定位為“國際化”,并開啟大張旗鼓的收購之路。天翔環境在2015年初的賬面現金余額不足7000萬,卻以6∶94的巨大杠桿收購了美國圣騎士公司,并且緊接著啟動收購估值2.2億歐元的德國最大的水處理技術公司貝爾芬格公司計劃。在2015年至2017年間,天翔環保境外并購資金高達80億元。在此期間,天翔環境還中標青白江區污水處理廠配套、新鄉市鳳泉區污水處理廠PPP項目、簡陽市水務局38個鄉鎮污水處理PPP項目、石盤(四海)食品醫藥產業園工業供排水廠及污水處理廠PPP項目等多個大型環保項目。
神霧環保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中標勝沃項目、雙欣節能項目、包頭博發項目、烏海洪遠項目以及新疆能源集團項目等重大項目,項目資金合計百億元。截至2018年底,神霧環保已簽訂EPC項目20個,合計未確認收入206.33億元。
然而如此高投入的擴張卻未實現可觀盈利,為日后債務危機埋下了隱患。
盛運環保在擴張期間負債也隨之增長,2014年、2015年借款總額同比分別增長55.4%和 47.5%。借款資金投入建設后轉為在建工程,并在完工后沉淀為固定資產,無法及時變現。運營期項目處于初始階段,產能無法完全釋放,收益不穩定,不能快速回收投入資金,最終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于2018年出現債務違約。
2015年天翔環境收購的美國圣騎士公司在2018年因經營不善導致盛運環保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此外由于收購時的高杠桿,天翔環境產生了大量債務與擔保,收購德國貝爾芬格公司的事宜卻意外由于審批時間長達2年而遲遲不能落地,激進擴張達不到預期收益,債務危機已無可避免。
2017年下半年受資本市場波動及流動資金趨緊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神霧環保在建重點工程項目進度放緩,項目收益未及預期。2018年度受資金影響,占神霧環保2017年度總營業收入94.74%的勝沃項目、港原項目、博力拓項目、烏海項目、包頭博發項目均未能達到預期或未能進場施工,直接影響2018年度營業收入。2018年神霧環保營業收入縮水98.18%,導致流動資金吃緊,未能如期兌付“16環保債”回售本金息,發生一系列債務逾期事件。
由此可見,在所謂利好時期不顧自身能力盲目激進“跑馬圈地”式、短時間內高投入式的激進擴張是導致環保行業創業板公司發生債務危機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財務管理能力薄弱致使資金鏈斷裂
根據扎根理論的結果,流動性不足、債務危機是導致創業板環保公司退市的重要影響因子。而根據在構建扎根理論過程中對資料的分析,可得知流動性不足與債務危機是因果關系,二者互為因果。流動性不足既引發了債務危機,又會在債務危機過程中因不能及時解決的低流動性加劇債務危機。回歸案例中深入剖析這兩個影響因子,本文認為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資金管理能力薄弱,具體表現在債務管理和應收賬款管理方面。
1. 債務管理能力薄弱
截至2020年7月3日,環保尚有84筆未能清償債務86筆,金額合計50.55萬元;截至2021年3月7日,天翔環境審查確認的債務金額12余億元,實際被凍結銀行存款156萬元;截至2020年5月16日,神霧環保已披露的訴訟、調解、執行金額合計約25億元。
通常來講,企業的債務風險往往與償債能力呈負相關,償債能力強則債務風險低;償債能力弱則債務風險高。本文研究的環保行業創業板退市的3家案例公司具體償債能力指標見表3。
在短期償債能力方面,盛運環保2015年短期償債能力開始下滑,天翔環境和神霧環保則在2016年出現滑坡。在2017年、2018年間,3家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已低于行業均值,2018年已跌破公認臨界值,到2019年已經與行業均值相去甚遠。而2016年神霧環保的流動比率較高,主要是由于當年在深交所上市發行了4.5億元的私募債,募集資金充足,但2017年神霧環保的短期償債能力依舊斷崖式下跌。
在長期償債能力方面,在2017年以前,3家公司和整個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基本處于40%~60%的正常水平,2016年開始3家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均超過行業均值,2017年時盛運環保已經超過70%,2018年盛運環保和天翔環境已經資不抵債。
此外,通過研究3家案例企業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與短期借款之和(見表4),發現3家企業并未合理規劃債務到期時間,一年內需償付的借款金額整體上逐年遞增呈上升趨勢,并且在出現債務逾期的2016—2018年間,增速加快,加速度變大,也就是說有源源不斷的債務即將到期,出現債務扎堆到期情況。通過表5中流動負債與負債總額比值也可看出,在2016—2018年間,流動負債占比逐年升高,尤以2017—2018年間為甚,加之企業募集的資金大部分被用作項目投資建設及“以貸養貸”歸還前欠,一旦公司資金供應不足就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
事實上,這也確實引發了債務危機,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天翔環境先后出現了債券違約情況,見表6。債券違約加劇了流動性危機,公司面臨的是大量訴訟和隨之而來的保全、強制執行等措施,導致公司資金愈發緊張,財務費用居高不下,債務負擔繁重,日常經營舉步維艱。
2. 應收賬款管理能力薄弱
應收賬款管理是關系到企業資金流動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分析應收賬款周轉速度和管理效率的指標。
根據表7可以看出,3家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均一直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應收賬款回收能力一直表現不佳,并且均在2018年債務危機全面爆發后,應收賬款周轉率才逐步回升(盡管神霧環保缺少2019年度數據,但是從企業披露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危機爆發后其重點開展了應收賬款催收工作),可以體現出企業在債務危機爆發后才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發力。
神霧環保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問題尤為突出,神霧環保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在2016年出現峰值,此后應收賬款周轉率直線下降,2017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比下降102.75%,周轉天數翻倍。原因在于其在應收款管理方面,對應收賬款不設信用期間,忽視行業屬性和客戶還款能力風險。并且伴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張,應收賬款逐年增加,最終于2017年開始出現下滑,回款遠不及預期。2017年度應收賬款余額23.38億元,同比增長94%。
綜上所述,在企業退市的前4年左右,不論是債務管理還是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多種跡象都表明企業流動性將持續惡化、資金鏈斷裂風險較高。加之2016年出臺了金融“去杠桿”政策,是融資渠道收緊的重要信號,此時企業卻對財務管理風險預判不夠重視,繼續推進擬開發投資建設的工程項目,未及時止損,最終釀成資金鏈斷裂的重大危機。并且由于資金鏈斷裂,重大項目無法正常推進,導致主營業務處于半停滯狀態,不僅資金流入大幅降低,企業還面臨違約賠償等一系列后果,陷入流動性不斷惡化的惡性循環當中,投資者信心也遭受打擊,股價不斷下跌。
(四)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導致違規行為發生
根據退市影響因子重要程度分析,“內部控制缺位”是重要影響因子。在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保薦機構現場檢查報告、審計師審計意見中,3家公司均多次被指出存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
根據深交所出具的處罰決定書,盛運環保自2014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間未履行審批程序對“盛運重工”等9家關聯公司和非關聯公司提供擔保,合計212 352.38萬元且均未及時披露。此外,盛運環保還存在未及時披露資產凍結、債務逾期信息以及業績預告、業績快報披露不準確的情形。截至2018年,盛運環保為控股股東開曉勝及其控制的企業提供資金余額149 921.06萬元,構成實際控制人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開曉勝作為盛運環保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未按規定向盛運環保董事會告知其與開源投資、悅華9號之間的一致行動關系,導致盛運環保有關定期報告未能如實披露上述一致行動關系的行為。
根據四川證監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天翔環境存在未及時披露實際控制人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及相關關聯交易、未及時披露且未在2018年半年報中披露為關聯方提供擔保情況。天翔環境在2018年度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日最高占用額約為22.84億元,存在控股股東及公司相關人員沒有嚴格按照內控制度的相關規定履行程序審核審批,為控股股東鄧親華及其一致行動人鄧翔借款提供擔保的情形,致使貨幣資金管理會計系統控制和內部監督失效。
根據北京監管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決定書》,神霧環保2017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貨幣資金列報數分別虛增不少于15.75億元、8.35億元、12.47億元,信息披露存在重大差錯。根據深交所紀律處分公告,神霧環保未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對外提供擔保合計9.8億元。神霧環保2015年、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間,由于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未履行公司用印程序、股東大會審議程序以及信息披露義務,為控股股東神霧集團及其子公司借款提供擔保,累計金額約10億。
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為3家案例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加劇了企業危機的嚴重程度。違規擔保導致大量訴訟紛至沓來,銀行賬戶被凍結、資產被查封,資金流動性進一步惡化;非經營性資金占用限制了企業貨幣資金原本應發揮的作用,影響償債能力和在建工程建設能力;違規信息披露、財務造假不僅嚴重損害包括債權人在內的廣義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加速股價下跌速率,并且對企業商譽造成負面影響。
(五)人力資源管理缺位間接加速退市進程
根據退市影響因子重要程度分析,人力資源管理有待加強是影響環保行業上市公司退市的重要因子。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是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主體,人力資源管理缺位會間接影響企業內部治理核心范疇下的所有影響因子的作用。
首先是相關人員未勤勉盡責。3家公司退市前三年均不同頻率發生因工作人員疏忽導致披露的信息多次更正的情況。另外根據四川證監局對天翔環境的處罰決定書,時任財務總監婁雨雷協助實際控制人鄧天翔具體實施和參與了關聯交易、實際控制人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及關聯擔保事項;時任副總經理王軍參與了部分民間借款事項;時任董事會秘書王培勇未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即簽署相關文件,任其職不盡其責,將公司推入深淵中。此外,在明知申請恢復上市需要保薦書的情況下,天翔環境卻在2021年4月底才簽約保薦機構太平洋證券,聘請保薦機構過晚,時間緊張、工作量大,相關負責人員未勤勉盡責地對標對表推進恢復上市進程,是壓倒天翔環境恢復上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次是人員專業能力欠缺。比如神霧環保未披露2020年度報告,除了受新冠疫情影響外,還在于神霧環保方和北京藍宇會計師事務所方均未關注到《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和監督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神霧環保聘請的北京藍宇會計師事務所無相關證券服務業務執業條件,最后臨時更換事務所,導致審計報告出具延誤,直至企業退市仍未披露經審計年報。再比如天翔環境收購德國貝爾芬格公司時,遭遇了長達2年的審批期,其原因在于監管層對其獨立財務顧問東北證券的獨立性提出了質疑。最終,天翔環境不得不更換獨立財務顧問,重新履行各種程序。可以說,公司財會、法律人員專業能力的欠缺,在公司的重大時間節點均產生了負面影響。
最后是人才流失嚴重。據作者不完全統計,盛運環保自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共有包括董事、總經理、監事、董秘、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獨立董事等在內的13名核心人員離職或辭職;天翔環境自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共有10名核心人員離職或辭職;神霧環保自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共有14名核心人員離職或辭職。2018年度,盛運環保離職員工1423人,神霧環保離職員工529人,天翔環境離職員工387人。員工尤其是核心高管等人才的急速流失不僅影響企業正常運營,還煽動了投資者們不安的情緒,拉低了投資者對企業的心理期望,導致公司股價一路下跌。
三、研究結論及啟示
本文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商業模式及市場環境加大企業生存壓力、激進擴張未實現預期收益、財務管理能力薄弱致使資金鏈斷裂、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導致違規行為發生、人力資源管理缺位間接加速退市進程是導致創業板環保企業退市的重要因素。
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創業板未上市和在市環保企業參考。
第一,創新商業模式。環保企業可在現有PPP、PPP、BOT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使用環保企業集團公司以引導型投資人身份通過產業基金、直接投資等方式參股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具體負責總承包與技術服務,再結合引入地方國資的做法,吸收產業資本等各類投資主體,入股合資項目公司,達到既能減緩資金壓力,也能保障項目款項給付的目的。
第二,理性審慎決策并合理規劃戰略目標。新上市的環保企業在確定發展戰略和方向時應當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參與碳市場的交易,服務能源轉型和工業綠色化生產。伴隨注冊制改革的持續發力,只要材料符合要求,履行審批手續即可上市。因此企業首先要在上市前夯實根基,要做好全面體檢,正確檢視自身實力。此外做好市場調研和風險管理。成立專由市場部、董事會、人力資源部門、辦公室、項目部、法務部等部門組成的市場調研和風險管理小組,負責企業日常項目拓展的前期評估、中期調整等工作,制發工程項目預警機制和應急預案,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風險管理工作流程。在承接重大項目前,一方面要充分了解項目所在地政府或其他項目甲方近些年款項支付能力和項目履約情況,在項目開展過程中也要實時把握甲方單位的動態與變化,據實調整應對方案。另一方面要根據公司自身情況合理評估自身承接業務能力,嚴格管控風險。
第三,科學財務管理。一是做好企業自身債務調配。探尋自身的資產負債平衡點,及時識別出資金風險,適當地調整經營規模,控制債務比率,進而降低風險,防止巨額債務無力償還的局面發生。與此同時,還要關注債務到期時間點,合理排布還款日程,避免大量債務扎堆到期,債務負擔驟增。二是要做好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設專人負責應收賬款的追蹤工作。除在債權到期的重大時點開展催收工作外,還應實時跟進債務人的財務能力、信用評級,以便及早預估企業自身未來一段時間的流動性。
第四,引入機構投資者。“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根據王一軍[7]所述,引入機構投資者不僅有助于企業資金注入,實力雄厚的機構投資者在企業技術研發、戰略規劃、上下游產業布局、市場優質資源整合、助力企業健康成長方面都有著積極作用。此外,投資成功引入意味著投資機構與企業便一體化發展,甚至可以派出管理者參與企業生產經營,因此在制衡大股東權力、助力企業理性決策上提供更多保障。
第五,以人力資源建設帶動團隊建設。環保企業大批上市,環保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企業必須打牢自身基礎,補短板、強弱項,精耕細作鍛造自身過硬的核心技術、特色工藝。技術創新首先要靠人才,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一方面要大力招才,環保企業要采用校招與社招相結合方式,既要招募具有研發潛力的新生力量,也要注重挖掘經驗豐富、成果豐碩的高校專家和海歸人才;另一方面要科學育才,全方位謀劃人才培養機制體系,科學確定人才培養規模,優化結構布局,在培養、評價、使用、保障等方面進行體系化、鏈條式設計,把人才育得優、用得好、留得住。 AFA
參考文獻
[1] 齊岳,李勇,伍璐婷,等.京津冀一體化下環保企業融資策略研究——以X公司為例[J].商業會計,2020(7):8-15.
[2] 姚艷.我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綜合收益質量與優化策略分析[J].商業會計,2014(11):57-60.
[3] 費小冬.扎根理論研究方法論:要素,研究程序和評判標準[J].公共行政評論,2008(3):23-43.
[4] 張敬偉,馬東俊.扎根理論研究法與管理學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9(2):115-117.
[5] 曾月明,許素.IPO會計舞弊影響因素研究[J].管理學報,2019,16(10):1552-1562.
[6] 朱妍.神霧陷“迷霧”:現金流危機,商業模式遭疑,欠薪3個多月[J].新能源經貿觀察,2018(5):88-89.
[7] 王一軍.總結成功經驗,全方位支持環保企業發展[J].中國環保產業,2020(9):8-11.
(編輯:馮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