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非文
(廣西北投信創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高層樓宇作為現代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城市能源消耗的影響日益深遠。因此,在高層樓宇的能源管理中實現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為一個重要研究問題。傳統的能源管理方法主要基于數據分析和統計方法,但這些方法在處理高維、非線性、動態的能源數據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為機器學習的一個分支,深度學習具有強大的非線性建模能力,能夠處理復雜的數據關系,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能源管理領域。通過深度學習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能源數據中的潛在關系,實現更加精準的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1]。
本文研究基于深度學習的高層樓宇能源管理方法,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本研究構建一個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利用收集到的高層建筑的高度、層高、溫度、濕度、節假日等數據信息,對高層建筑的用電量進行建模和預測。本研究使用實際高層建筑的用電量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和測試,并通過計算模型的預測精度和節電率來評估其性能。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為高層樓宇的能源管理提供一種高效且實用的方法,從而為城市能源消耗的減少提供一定幫助。
數據采集和處理的原則:在數據采集和處理過程中,應該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并建立數據質量控制機制。同時,應該采用數據清洗、數據融合、數據挖掘等數據處理技術,以提高數據的利用價值。
系統集成的原則:在系統集成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同時,應該采用開放式的架構,兼容主流的設備和系統,以實現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智能優化的原則:在智能優化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卷積神經網絡算法,挖掘數據中的非線性關系,提高模型的預測精度,實現對能源數據的智能分析和預測。同時,應該建立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包括能源調度、能源優化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安全可靠的原則:在安全可靠方面,應該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和設備可靠性保障機制,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和數據的安全性。
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機器學習領域中的一種方法,它試圖使用多層神經網絡來學習復雜的模式和特征。深度學習采用基于各種算法的多層人工神經網絡來模擬人類大腦的處理過程,從而實現自主學習、自主推理和判斷的目的。深度學習算法最初被用于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識別等領域,但如今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自然語言處理、語音合成和推薦系統等領域[2]。
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深度學習中最流行的技術,也是計算機視覺領域中最重要的算法之一。CNN的基本結構由卷積層、激活函數層、池化層、全連接層和輸出層組成。CNN使用卷積操作在局部區域內尋找一些特定模式,從而分析圖像的結構和特征,以此對圖像進行分類、識別、分割和定位等任務。
CNN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前向傳播(Forward Propagation)來實現的。(1)CNN將輸入圖像傳入卷積層,并在輸入圖像和每個卷積核之間進行卷積運算,生成新的特征圖。(2)CNN將生成的特征圖傳入激活函數層,并將特征圖中的值映射到一定的范圍內。(3)CNN將映射后的特征圖傳入池化層,進行最大/平均池化運算,以減小圖像尺寸,提高運算速度,并減少過擬合。(4)CNN將池化后的特征圖傳入全連接層,然后通過輸出層對其進行分類。
CNN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CNN可以用于人臉識別、圖像分類、目標檢測、圖像分割等任務,在許多基于圖像的機器視覺應用中表現出卓越的性能。
在能源領域,深度學習算法被廣泛應用于樓宇能源管理中。在傳統的能源管理方式中,基于能源歷史數據統計的預測模型缺乏針對性以及高精度。而深度學習算法通過學習歷史數據的特征和規律,可以更加準確地進行預測和控制。在樓宇能源管理中,深度學習算法被應用于能耗預測、節能措施優化、建模和模擬等多個方面。
高層樓宇能源數據具有高維、非線性、動態等特征,本研究需有效理解深度學習算法在處理過程中的優勢和限制,以便在研究和實驗中有效利用該算法優勢,規避或減少其相關限制。
(1)可有效地處理高維數據,并且在處理圖像、語音、自然語言等數據時表現出色。深度學習算法具有自適應特征提取等機制,使得從高維輸入數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變得更加容易。
(2)能有效地捕捉非線性關系,對于多層感知器、卷積神經網絡、循環神經網絡等算法具有非線性激活函數,可以學習更加復雜的特征。
(3)可較好地處理時序數據,并且適用于模擬高度非線性動態系統。例如:循環神經網絡和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能夠處理時序數據,并將過去的信息嵌入未來的預測中。
(4)可自動學習數據中的特征,而無需人工提取。這可能會在數據量和變體中釋放更多的信息,其中許多特征可能不可見或不容易察覺。
(1)數據量要求高,深度學習算法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否則其性能容易下降。
(2)計算資源需求高,深度學習算法需要大量計算資源進行訓練和預測,這對硬件和能源資源也提出了挑戰。
(3)執行結果難以解釋,深度學習算法的基礎是神經網絡結構,這種黑盒模型的結果往往難以解釋。即便模型能夠適用于許多應用領域,通常很難清楚地知道模型為什么有效。
(4)易于過擬合,深度學習算法對于數據過度擬合的風險很高,這使得深度學習在處理小數據集的時候可能會表現不佳。
通過對高層建筑能源管理進行分析,本研究對高層建筑的用電能耗進行預測和優化,從而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節能效果。
首先需要收集高層建筑的能耗數據,本次以高層建筑電力消耗為實驗數據。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建筑的結構、朝向、面積等因素,以及季節、天氣等外部因素。收集的數據需要進行清洗和預處理,去除異常值和缺失值,并進行歸一化和標準化。
選擇常用的深度學習算法,例如循環神經網絡(RNN)、長短時記憶網絡(LSTM)、卷積神經網絡(CNN)等,用于對建筑能耗進行預測和優化。在模型訓練時,需要將數據集劃分為訓練集、驗證集和測試集,并使用交叉驗證等方法來評估。本次采用卷積神經網絡(CNN)進行建模和訓練[3]。
模型應用和優化。在模型訓練完成后,可以將其應用于實際的建筑能源管理中。可以使用模型預測建筑能耗的趨勢和變化,從而進行能源的調度和優化。同時,需要對模型進行優化和調參,以便提高其準確性和穩定性。
本研究需構建一套應用系統,用于數據的持續性采集和訓練,主要系統架構及組件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功能架構

圖2 神經網絡運算
數據采集模塊:該模塊負責采集高層樓宇的能源消耗數據,包括電力、水、氣等方面的數據,并將數據傳輸至數據處理模塊。
數據處理模塊:該模塊負責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預處理、清洗和歸一化等操作,以便于后續的分析和建模。
模型訓練模塊:該模塊負責使用深度學習算法對處理后的數據進行訓練,建立高層樓宇能源消耗的預測模型。
模型評估模塊:該模塊負責對訓練好的模型進行評估,以確保其預測能力和實際表現的一致性。
預測結果展示模塊:該模塊負責將預測結果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示給用戶,以便于用戶進行決策和優化。
控制指令下發模塊:該模塊負責將優化方案轉化為控制指令,下發給樓宇的能源管理系統,以實現能源消耗的優化控制。
建筑能源管理涉及眾多復雜的因素,包括建筑結構、朝向、面積、環境、設備等方面,因此模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不僅取決于數據和算法,還取決于對實際情況的理解和判斷。本次研究主要考慮將高層建筑的高度、層高、溫度、濕度、節假日等因素作為輸入變量,建立卷積神經網絡模型進行預測。具體的模型公式可以表示為:
y=f(Wx+b)
其中,y表示電力消耗,x表示輸入向量,W表示權重矩陣,b表示偏置向量,f表示激活函數,采用ReLU函數。
假設高層建筑的高度為H,層高為h,溫度為T,濕度為RH,節假日為Holiday(0表示非節假日,1表示節假日),則可以使用如下的卷積神經網絡進行建模。
輸入層:輸入層包含5個節點,分別表示高度、層高、溫度、濕度和節假日。
卷積層:卷積層使用3個卷積核,每個卷積核的大小為1x5。卷積操作可以將輸入層的5個節點與卷積核進行卷積操作,生成3個特征映射。
池化層:池化層使用最大池化操作,將卷積層的3個特征映射進行池化操作,生成3個池化特征。
全連接層:全連接層將池化層的3個池化特征進行連接,生成一個向量。
輸出層:輸出層使用一個節點,表示高層建筑的用電量。
訓練過程中使用均方誤差作為損失函數,使用隨機梯度下降算法進行優化。
為了驗證模型的效果,本研究使用了一組高層建筑的用電量數據進行訓練和測試。數據包含了建筑的高度、層高、溫度、濕度和節假日等信息,以及每個小時的用電量。本研究將數據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其中訓練集包含80%的數據,測試集包含20%的數據。
在訓練過程中,本研究將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將每個特征的值縮放到0到1之間。
經過50次迭代訓練后,模型在測試集上的均方誤差為0.001 2,表明模型的預測精度較高。

表1 高層建筑用電量預測
優化建筑物的能源管理:通過監測建筑物的能耗數據,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可以自動識別并預測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模式,從而為能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可以利用模型預測的用電量,制定合理的能源計劃,并優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和供應。
提高設備的能效性能: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可以通過分析建筑物的能耗數據,識別能耗較高的設備和系統,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例如:可以優化空調系統的溫度控制和運行模式,提高照明系統的能效性能,降低電梯和電動門的能耗等。
優化建筑物的設計和運營: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可以通過分析建筑物的結構和環境數據,預測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模式,并提出相應的設計和運營建議。例如:在建筑物的設計中,可以考慮采用更加節能的材料和技術;在建筑物的運營中,可以優化建筑物的空氣流通和熱量分布,提高建筑物的舒適度和能效性能。
綜上,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可以通過分析和預測高層建筑的能耗數據,為節能提供有力支持,并為建筑物的能源管理、設備優化和設計運營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