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歷史上,我國曾經召開過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而冠以“中央”的全國性金融工作會議還是首次。從“全國”到“中央”,雖是一詞之差,蘊含卻大為不同。而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也給未來一段時期的金融工作奠定了基調、明確了方向。
針對輿論關切的焦點問題,這次會議作出了諸多回應。無論是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還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活躍資本市場”;無論是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還是促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這些措施都直面新形勢、新需求,每一項都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
此次會議提到的“八大堅持”中,有一條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從金融宏觀調控到貨幣政策制定,再到把握信貸供需特點,每一項制度設計都能體現這一點。正如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所講,“既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也堅決不能讓老百姓的票子變‘毛,要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
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方面,此次會議明確提到“兩個把握好”:把握好權和責的關系,把握好快和穩的關系。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之所以重要,正是在于它關乎金融安全、金融業健康發展、金融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更關乎民眾的錢袋子。
一個“肉眼”可見的趨勢是,中央對金融工作越來越重視,對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越來越用力。持續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嚴格落實中央各項部署,不僅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更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讓金融更好造福于民。
(據澎湃新聞11.1)